哈佛预测:新冠疫情2025年仍有暴发风险,社交隔离将成为常态!

哈佛大学最近送出一重磅消息...

瞬间朋友圈就无法再淡定了...


哈佛预测:新冠疫情2025年仍有暴发风险,社交隔离将成为常态!


哈佛预测:新冠疫情2025年仍有暴发风险,社交隔离将成为常态!

(图:来源自网络)


先看看最新消息: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18日4时,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超过15万例,达到151006例,全球确诊病例达2216228例。

目前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为34614例。美国同时还是全球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累计确诊病例684920例。此外,意大利死亡病例为22745例,西班牙死亡病例为19613例。死亡病例超过1万例的国家还有法国(18703例)和英国(14607例)。


哈佛预测:新冠疫情2025年仍有暴发风险,社交隔离将成为常态!

(图:来源自网络)


然后看看网友们热议的哈佛大学研究情况——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者以数学模型模拟新冠病毒的传播,结果显示,在最初最严重的大流行之后,新冠疫情可能会反复出现冬季的暴发。这一研究已于2020年4月14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

该研究指出——

在无其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重症患者将超过重症监护能,如果没有特效药或疫苗出现,那么,可能要到 2022 年都需要长期或者间歇性的社会疏远。

同时,该研究还指出——

疫情可能会在呼吸道病毒流行的秋冬季出现,甚至是比当下更为严重的暴发。研究者基于数据建模提出预测,在缺少疫苗或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的前提下,疫情甚至最晚在 2025 年前还有复发的可能性。


哈佛预测:新冠疫情2025年仍有暴发风险,社交隔离将成为常态!

(图:来源自网络)


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学者Marc Lipsitch、免疫与传染病学学者Yonatan H. Grad等5位作者也在上述论文中指出,使用的预测模型需要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调整,并在能获得更准确数据的时候进行更新。

社交距离,是遏制疫情的唯一立即可行的手段

哈佛研究人员的模拟场景显示,一年中任何时候,新冠病毒都可以引发疫情暴发。到2025年,新冠肺炎总发病率将主要取决于免疫时间的长短。

按照建模估算的结果,如果人类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是永久性的,新冠疫情很可能会进入常规的循环。像大流行性流感一样,许多情况将导致新冠病毒与其他同类的β-冠状病毒一起进入长期循环,可能在接下来的五年中,以每年、每两年或零星的方式出现。

如果人类形成短期免疫力,即约40周,新冠疫情可能每年暴发;若人类形成长期免疫力,即两年,则新冠疫情可能每两年暴发一次。


哈佛预测:新冠疫情2025年仍有暴发风险,社交隔离将成为常态!

(图:来源自网络)


目前,与新冠病毒同属于β冠状病毒家族的成员,如HCoV-OC43、HCoV-HKU1、HCoV-229E病毒,对人类威胁较少,带来的仅仅是感冒困扰。曾有志愿者鼻内接种过HCoV-229E,一年后受到同源病毒的攻击时,并不总是能够防止再次感染。

如果人类形成了对新冠病毒的永久免疫力,新冠病毒可能在疫情大暴发后消失五年或更长时间。

当然,如果能及时研发出有效可靠的疫苗,将加速人群中免疫力的积累,降低疫情总体流行时间,减少进入重症监护室的病人。

至于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策略,上述哈佛大学研究指出,药物治疗和疫苗可能需要数月到数年的时间进行开发和测试;非药物干预,也就是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则是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唯一立即可行的手段。

4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到,从全球看,原来疫情的“震中”在欧洲,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现在还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所以,现在看拐点还早。到不到拐点,要看政府能不能出手进行强力的干预。

为减轻疫情复发的可能性,可能仍需要长期或间歇性的保持社交安全距离。这些策略的目标是让流行病的峰值曲线尽可能平缓,降低卫生系统不堪重负的风险,为疫苗和疗法争取时间。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