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湯色杏黃,用這個溫度的水沖泡效果最佳

白茶之中,白毫銀針名氣最盛,最被人熟知。

1,識茶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湯色杏黃,用這個溫度的水沖泡效果最佳

白毫銀針主產於福建省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縣,是福建名茶,亦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乃白茶中的珍品,因為原料為單芽,形狀似針狀白毫披背,色如白銀,故而得名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有北路銀針和南路銀針之分,北路銀針(福鼎大白茶和大毫茶)的毫心肥碩,銀毫密披,外形優美,湯色清透,杏黃呈現,香氣清雅,滋味清新。南路銀針(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壯,芽體瘦長,毫色銀灰,茸毛略薄,香氣比較清新鮮爽,滋味更顯濃厚。因此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愛好,選擇不同的銀針品飲。

研習各大茶類泡法時,總覺得白茶最好泡,因為它的加工工藝最為簡單,只需要自然萎湖、乾燥即可,不炒、不揉,採摘時根據氣溫採摘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採、嫩採、勤採、淨採。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採輕放,竹簍盛裝、竹管貯運。

沖泡需90℃左右的開水,以1:50的茶水比例入杯或壺,才能衝出白毫銀針最美的味道。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湯色杏黃,用這個溫度的水沖泡效果最佳

2,茶典

相傳很久以前,在政和一帶大早成災,瘟疫肆虐,眾鄉人聽說在洞宮山上的一口龍井旁有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

上此山有一個魔咒:只能往前走,不可以回頭看,很多尋仙草的人忍不住,結果有去無回。

有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剛、志誠和志玉,看到村人死傷無數,於是立志輪流尋找仙草。

大哥首當其衝,他一口氣爬到山腰,眼見亂石滿山,處處瀰漫著恐怖和陰森,讓人不寒而慄,這時候他忽然聽到一個聲音:"你敢往前?"志剛驚魂,於是回頭去看,立刻就變成了山上的一塊新石頭。

二哥志誠整裝出發,沿著大哥的路去尋找仙草,然而他的遭遇和哥哥一樣,最後也變成了石頭。

妹妹志玉從小聰明伶俐,她沿著哥哥們的腳步繼續尋找,當異象橫生、怪音四起時,她堅持忍著不回頭,最終尋得仙草,將種子帶回,撒遍山野,為眾鄉親解了瘟疫之災。這種仙草,就是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湯色杏黃,用這個溫度的水沖泡效果最佳

3,品茶

3.1,色

幹茶:取茶放進茶荷,細細端詳,它白毫隱翠,勻整肥壯,長約3釐米,熠婚閃光,令人賞心悅目。以豪心肥壯、銀白髮亮、勻整乾淨者為上品。以芽頭細小、顏色發灰白者為次之。

湯色:湯色杏黃,茶芽條條挺立,上下交錯,望之有如石鐘乳,蔚為奇觀。

3.2,香

幹嗅:幹挺的白毫銀針,需要用力嗅才能聞出茶的香味。但如果在溫熱釣杯中,則會發出一種果香,在鼻尖輕繞。

湯香:與開水擁抱之後,茶湯的果香更加濃郁,伴隨著茶香撲鼻,難掩高貴氣質。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湯色杏黃,用這個溫度的水沖泡效果最佳

3.3,味

一泡之後,輕暖慢品,甘甜幽香,只是醇度還是欠了一些。繼續第二泡,低衝,以保護茶的內含物慢慢地完整浸出;悶茶,為的是延長出湯時間,使內含物浸出量增加,口感會濃醇一些;出湯,湯色變深,品味,時間沉澱出的穩重,厚實已然顯現,甘醇於喉底,毫香、甜香纏綿在時光裡,天之精華,地之靈氣,此時極好。

3.4,葉底

白毫葉底有清晰可見的芽頭,整齊均勻,顏色鮮亮,捏起來柔軟肥碩,看起來十分憨厚。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湯色杏黃,用這個溫度的水沖泡效果最佳

4,茶健

白毫銀針的保健功效一直被世人所推崇,深受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消費者的喜愛,是我國重點出口茶品。

白毫銀針,性寒涼,有祛溼退熱之功,降虛火,解邪毒,故有“功若犀角”之美譽。可安神、養心、怡情。

在清代周亮工的《閩小記》中,有很好的說明:

“太姥(mu)山古有綠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產者性寒涼,功同屋角(一種貴重的中藥材),為麻疹聖藥,運銷國外,價同金埒(即價同金相等),可見白毫銀針保健功效之珍貴。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湯色杏黃,用這個溫度的水沖泡效果最佳

5,存茶

白毫銀針對保存環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放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就可以,避免異味,用密封的器皿封好,存放時間可以久一些,它的藥理效果會高於它的飲用價值。

老白茶與新白茶的泡法不同,品種、時間、空間、心情在不同狀態時,泡茶几大要素也要隨之調整。中國茶類之多,茶品之繁,工藝之巧,使得茶藝研習的路越來越長,深深感受到中華民族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走在路上的你我越來越渺小,也不得不感嘆茶無定味,適口為佳,一杯好茶,用心去泡,就是最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