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下的教育 ▎氣溫升高,學生口罩啥時該戴?啥時該帶?


“戰疫”下的教育 ▎氣溫升高,學生口罩啥時該戴?啥時該帶?

全國大部分省市的初三、高三年級學生已經開學復課,其他學段和年級復學也漸行漸近。開學後的校園內除日常防控措施外,戴口罩是個熱門話題,有的地方政府每天為學生備兩個口罩,除了吃飯的時候,要求其他時間都必須戴著。

在生命健康面前,誰也不敢馬虎大意。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戴口罩很顯然是必須的,能夠起到較好的防護作用。

但是,隨著春暖花開、氣溫升高,有的地方白天最高溫已經接近30度,學生長時間佩戴口罩就會出現呼吸不暢、胸悶、眼鏡片經常起霧、出汗、皮膚過敏等問題。大人都難以適應,更別提學生,尤其是小學、幼兒園等年齡較小的學生。

是否需要時時刻刻都戴著口罩呢?肯定沒有必要,也不可能。

啥時應該帶(備著)而不用戴?

不用時時佩戴,是基於以下三個前提條件:

第一、當地疫情形勢持續向好、穩定,屬於低風險地區。能夠開學,肯定是省市黨委政府經過經過綜合權衡、科學研判的,要不然也不能開學。如最近黑龍江省境外輸入病例較多,哈爾濱又出現了本地確診病例,黑龍江省原定的4月中旬初中畢業年級開學日期延遲,五一前不考慮開學。

第二、進入校園的人員,無論是何身份一律都必須是低風險等級的健康人員。這個在開學前是作了科學排查的,教師也都做了核酸檢測,學校2-3次測體溫,有發熱(腋溫>37.3℃)的進不了校園。即使是領導進校檢查,也得是綠碼和體溫正常的方能進入。

第三、以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為指導。根據該指引,普通公眾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時防護建議為不戴口罩。處於人員密集場所,如辦公、購物、餐廳、會議室、車間等;或乘坐廂式電梯、公共交通工具等,防護建議應隨身備用口罩,在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在監獄、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以及學校的教室、工地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防護建議日常應隨身備用口罩,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戴口罩。

基於此,只要不扎堆,與其他人距離大於1米、不大聲喧譁,建議不用佩戴口罩:

1.校園內室外活動。前提是不要追逐嬉戲、相互打撈。

2.戶外體育課、課間操。運動時呼吸加快,戴著口罩容易窒息。

3.食堂。戴著口罩咋吃飯,現在都是分批進餐,不交談就行。

4.宿舍。疫情期間宿舍睡覺的朝向都是一個方向,相隔已經大於1米。

5.圖書館(室)。一般桌椅間距都很大,控制入館人數就行。

啥時必須戴?

1.走讀生往返學校路上。不要低估風險,特別是你不知道誰是無症狀感染者。建議無論是步行還是乘坐交通工具,都全程佩戴口罩。

2.進校門時。減少與發高燒同學的接觸機會,至少可以預防可能出現的其他季節性疾病交叉感染。

3.近距離交談時。小於1米的談話都建議戴上口罩,這應該成為一種禮儀。

4.相對而坐時。減少口沫直接傳播病毒。


“戰疫”下的教育 ▎氣溫升高,學生口罩啥時該戴?啥時該帶?

在教室戴不戴?建議按當地的規定

3月31日教育部官方就上課戴口罩問題給出了明確意見:即便是低風險地區,學校教室是一個聚集性非常強的場所,上課時必須戴口罩。

浙江、雲南則有不同的意見。

雲南表示:“不強制戴口罩,可以不戴,戴也不反對。”

浙江表示:“在教室保持適當通風的條件下,總體而言學生可以不用戴口罩。”

兩地雖然有些擔憂的聲音,但其實是擔當作為的表現,值得點贊。

建議根據當地的要求,不搞全國一刀切。每個地方的政策、措施只有更好地考慮結合本地實情,才會更加地精準有效。

口罩怎麼帶?

建議準備一次性塑封袋,取下的口罩,把口罩向內面折疊裝進去,隨身攜帶,下次要使用再拿出來。

過程中手牽著兩端線繩,避免用手觸摸口罩內外側。

佩戴前、脫除後,均應洗手喔!


“戰疫”下的教育 ▎氣溫升高,學生口罩啥時該戴?啥時該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