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苔干在明清时期被称为“贡菜”,关于它的“传说”你了解吗

邳州苔干蜚声遐迩,为邳州远销全国及香港等地的大宗商品之一。2013年1月8日,邳州苔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审查,成为继邳州白蒜和邳州银杏之后的又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邳州苔干在明清时期被称为“贡菜”,关于它的“传说”你了解吗

主产于邳州市占城、议堂、土山、八路、新集、薛集等镇。邳南苔干与邳北莴苣属一科二种。莴苣茎短而粗(茎长20一30厘米),苔干茎长而细(70-110厘米)。据《隋书》记载,莴苣自古涡国传入邳州。古涡国,即今安徽省古涡水一带。邳南苔干相传于明代从安徽亳地传来。二者传至邳州后分别在邳北、邳南落户。邳北多年来不产苔干,不独种植技术问题,可能与土质有关。

邳州苔干在明清时期被称为“贡菜”,关于它的“传说”你了解吗

关于苔干传说

据说关羽死后,被封为关帝而立庙祭祀,他便横刀勒马巡游四方。一天途经晋西吕梁主峰的关圣庙,看见一个樵夫,放下扁担斧绳,从怀中取出大香三支,双手将其插在关公像前的香炉里,然后跪地频频叩头,口中不断祷告愿关圣爷显灵,保佑千里之外的老母亲平安无事,我将卖柴请香,日日供俸。祷毕,起身拭泪,走出关圣庙。天天如此,月月如此。

关公心想,樵夫日日香必有缘故。便在路上变作一个农夫向樵夫打听原委。原来,樵夫姓花名逢春,祖居下邳土山南二里许的花河村,十年前听说母舅在太原在做官,便带家书投靠,谁知道后来母舅已升迁他地。逢春欲回故里,无奈盘缠尽,无法回归,只得入山砍柴度日,一晃十年已过。因惦念老母亲,故天天来庙烧香祈祷。

邳州苔干在明清时期被称为“贡菜”,关于它的“传说”你了解吗

关公为其孝子之心所感动,便约他于第二天一早到关圣庙,送他回家侍母。第二天三更,樵夫便来到关圣庙,但见关公早已骑马在庙前等候。见樵夫来了,说:你坐在我身后,闭上眼睛,一切听从安排。逢春只听耳边呼呼风响,大约半个时辰,逢春只听到了,下马睁眼一看,已来到土山关帝庙前。只见从庙中走出三个小童,一个小童将马牵进庙内,另两个小童送逢春回花河村。关公一口法气过后,一乘双杆轿出现在眼前。童子让樵夫入轿,眨眼工夫,轿便落在自家门口。逢春走下轿来,刚想谢过,但人、轿却已不见,只剩两根轿杆落在地上。

他走进家门,母子相见,喜出望外。左邻右舍也纷纷前来看望。逢春说明缘由,好事者便跑到土山关帝庙内验看。只见关公金身闪光,且有尘土,好像出门刚回来似的。再看拴马桩上的赤兔马浑身是汗,便想真是关公显灵。逢春为了感谢关公的恩德,便把两根轿杆放在堂屋的土台上供俸。时间长了,两根抬杆生根、发叶、开花、结籽。逢春便将种子收下来,第二年春天种在地里,便长得像莴苣一样的蔬菜了,当地人于是就叫它抬杆。这样一代代传下来,就变成苔干了。

邳州苔干在明清时期被称为“贡菜”,关于它的“传说”你了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