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作者|呂姑娘

在沒有看《聲臨其境》前,我並不知道劉琳的真實姓名,儘管之前也看過她參演的多部作品,如《夜半歌聲》、《香樟樹》、《父母愛情》、《歡迎頌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

好在,她來到了《聲臨其境》。在沒有來到“聲臨其境”之前,我們對劉琳的認識可能也就僅僅侷限於她的演技不錯,可我相信只要大家看過她的配音表演後,就再也不會忘記她的真實名字了。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聲臨其境》截屏

劉琳的第一個配音表演是為《紅櫻桃》中的主人公13歲的小女孩“楚楚”配音。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莫斯科。

她一開口就是就是標準的俄語,濃濃的童音,毫無縫隙的銜接,瞬間將觀眾帶入劇情。

隨後,劉琳又為《駱駝祥子》中的虎妞配音。觀眾們還未從“楚楚”稚嫩的聲音中走出來,馬上又見到了一個彪悍執著專情的虎妞。

兩個片段自成反差,可她瞬間轉換,絲毫沒有任何的違和,感情之充沛、氣息之穩定、功底之紮實,瞬間讓人情不自禁地不斷說好。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聲臨其境》截屏

在節目的最後一個環節,劉琳為《誤殺》中的陳沖配音,其表現讓人意猶未盡,最終她憑實力收穫了本期的冠軍。

在節目中,主持人、聲咖、評委們都忍不住對劉琳讚歎。何冰問她“為什麼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你能夠不迎合,能夠守得住寂寞,能夠守得住”?

劉琳回答道:“這麼多年,只是因為我覺得我有這個能力去演戲,然後我也能駕駛得好角色,所以我就一直堅持到今天”。

很樸素的回答,道出了一個職場真諦--不忘初心、堅守自我才能迎來成功。

劉琳在演藝圈的堅守

劉琳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出生於197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正經科班出身,演技自然不在話下,但很少有人知道劉琳和徐靜蕾、劉玫還是同班同學。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同學照

和徐靜蕾一畢業憑著《將愛情進行到底》就大紅大紫不同,劉琳演戲多年一直默默無聞。放眼娛樂圈,但凡有點名氣的人早開了微博,恨不得粉絲們天天能夠關注他們、給他們留言,而劉琳呢,還是在團隊和粉絲們的強烈要求下,為宣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才開了微博,當團隊成員激動地告訴她,她上熱搜了,她懵然反問道“什麼是熱搜”?團隊成員們直接無語。

在劉琳開微博前,你除了能在熒幕上看到她,在其它地方你是看不到關於她的任何消息,她不炒作、不鬧緋聞,你想了解她的其它信息,根本無從得知。

《知否》播出後,她憑藉“大娘子”角色實力走紅,讓人感覺有點大器晚成的味道,但劉琳其實19歲就進入了演藝圈,首次觸電就挑大樑主演了電影《高樓邊》。

1995年,還在大一時,她就和哥哥張國榮、黃磊等大牌演員合作了《夜半歌聲》,她演的藍蝶純真可愛,戲份不多但表現頗佳。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夜半歌聲》劇照

劉琳長相乍看上去不怎麼精緻,但好在耐看,越看越舒服,而且她的臉形可塑性非常強。

1999年,劉琳25歲,她的面相看上去比較顯老,稍經化妝,演一些中年婦女沒什麼違和。所以那幾年,她經常接拍一些扮老扮村的戲。

2004年的《香樟樹》是劉琳的第一個爆款,那一年,劉琳30歲了,《香樟樹》裡面的造型突出了她出道以來少有的少女感。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香樟樹》劇照

2014年的《父母愛情》,是劉琳的另一個爆款,她飾演的男主妹妹江德華來自農村,她嘴硬心軟、潑辣直爽,一方面看不起嫂子的小資氣,一方面又在偷偷學習嫂子的小資,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卻一點也不惹人嫌。憑藉該角色入圍了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最喜愛的電視劇演員獎。

2018年,她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出演盛家大娘子,被無數觀眾喜愛。但很少有人知道,一開始“大娘子”這個角色原定的演員並不是劉琳,而是她的同班同學劉玫,但拍了四場戲後,劉玫覺得這個角色不適合自己,這時導演想起來了在《父母愛情》中合作過的劉琳,於是這個角色落在了劉琳身上,而劉琳也不負眾望,把這個“魯莽直率、萌蠢可樂、愛子深切”的大娘子形象徹底演活了。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情片段

自此,劉琳徹底紅了,而此時,劉琳已經44歲了,從19歲進入演藝圈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25年。

在這25年裡,她努力、低調、務實、不張揚,憑實力說話,憑本事吃飯,牢記演員的本質是要把戲給演好,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自我,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好演員該是怎麼樣的。

主持人周濤曾評價演藝圈內裡有很多人因為喜歡演戲來到了這個行業,但很多人忘記了初心、慢慢地附加了太多的東西,方向產生了變化,而劉琳卻沒有變化,一直定立,一直定在那裡,然後看到自己像花一樣慢慢地綻放

劉琳對友情的堅守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與娛樂圈眾多的姐妹塑料情不一樣,劉琳與梅婷15年的友誼堪稱“神仙”友情。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梅婷與劉琳

她們的緣分始於《香樟樹》,劇中劉琳飾演的陶妮、梅婷飾演的司馬小杉,無論如何爭吵與猜忌,最後還是攜手一起走出低谷,重拾最初的友情。劇中是好友,劇外的劉琳與梅琳也是志趣相投、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除了《香樟樹》外,劉琳與梅琳還合作過《父母愛情》,《父母愛情》裡梅婷飾演的“安傑”,與劉琳飾演的“江德花”簡直就是一對“歡喜冤家”。

劇中她們互懟的片段,就是我快樂的源泉,二人生活習慣太多不同,註定有很多“好戲”可以看。因為這部片子,梅婷榮獲了最佳女主角,劉琳獲得了最受觀眾喜歡獎,兩人的友誼更上一層樓。

但其實一開始,劉琳不願意接拍《父母愛情》中江德華這個角色,她覺得江德華這個形象過於‘農村婦女’,形象性格自己都不喜歡,而且她認為這個角色過於潑辣、擰真、緊巴、愛較真還無理取鬧,實在是喜歡不起來。

但梅婷勸慰她,讓她把劇本耐心地看完,告訴她看完後她會喜歡上這個角色的。

果不其然,劉琳看完劇本後,愛上了“姑姑”這個角色,觀眾也被她那‘教科書’般式的演技徹底征服,她也因此角色被導演張開宙所認同,接拍《知否》,在圈內嶄露頭角。

如果沒有梅婷,劉琳就要與這個好劇本失之交臂了。

雖然在劇中她們是“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的姑嫂,劇外的她們可是甜蜜有愛的好朋友。

從梅婷的微博中不難看出,她們的關係真是非常親密,出鏡率最高的除了她的孩子第一以外,第二的就是劉琳。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梅婷微博

兩人還經常一起私下甜蜜互動,討論育兒經。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梅婷微博

梅婷在微博經常和劉琳互動,劉琳在梅婷生日的時候,也會送上自己最簡單、真摯的祝福。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劉琳微博

在梅婷在杭州拍劇的時候,會前去探班,並帶上屬於自己的愛心咖啡。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劉琳微博

這就是真正的“神仙”友情,雙方都是用心和眼神在交流,這麼多年來從未見她倆鬧過不愉快,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隨時都在,羨煞旁人。

劉琳對待友誼就像對待演戲一樣,堅守、執著、不忘初心,最終收穫了世上最寶貴的東西。

劉琳可以給我們職場人怎樣的領悟?

01、瞭解自我、保持初心

很多人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

就在昨天,我看到頭條上有個大咖說一會做直播、一會做運營、一會又做訓練營,結果發現反而什麼都沒有做好,只好把團隊解散了事。其實這種現象,放在現代人身上頗為普遍。

畢竟這個時代,選擇機會很多、誘惑也很多,很多人做著做著,方向就偏了,看到什麼賺錢就想著去做什麼,而根本沒有徹底分析過自己適合不適合做,能不能做好,是不是自己的目標。

就像我自己在寫文章時,身邊有朋友讓我去做視頻、去寫文案,而且告訴我,只要我去做立馬就能給我錢。可我很堅絕地告訴她,我不適合,這個錢我拿不了。

比如,要想把視頻做好,先得花上半年的時間去分析別人的視頻,找到自己可以切入的方向和立意,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才行,如果做出來的東西雷同沒有新意,你憑什麼勝出?寫文章可以一個人完成,但要做出一個好視頻,無疑你得學會剪輯、配音、策劃、腳本等流程,沒有一個成熟的團隊去操作,做出來的作品又怎麼能和專業的去PK?

再比如說寫文案,那些寫得好的人至少都有幾年的實操歷練,作為新手,如果你不下苦功,憑什麼又能勝出?

我深知自己的短板,也深知自己的長處,所以該做的我會做好,不適合自己的哪怕再賺錢我也不動心。

就像劉琳深知自己能夠演好戲、深知自己是塊做好演員的料,所以她不動搖、能堅持,憑實力說話,最終等來了自己的春天。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劉琳

02、不變是應對這個複雜時代最好的利器

很多網友都在網上詢問“未來什麼行業最好?未來做什麼工作最好?職場人該如何應對這個快速的時代變化?”等問題。在我看來,與其思考未來會變得怎麼樣?不如思考下,未來有什麼是不變的?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應對這個複雜時代最好的利器。

比如,亞馬遜從創立至今一直堅持“百萬圖書、堅持低價”的理念。

1995年,互聯網的所有慾望都湧向了「變」的誘惑力。新模式誕生。舊策略被拋棄。一切都在呼喚全新的思考模式。

然而亞馬遜從始至終堅持著它固有的關切。豐富、低價。從千禧年開始,這種理念就一直被保持了下來。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對此,傑夫·貝佐斯這樣解釋這種堅持:

我經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下一個十年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但是我幾乎從來不會聽見這樣的問題:「下一個十年有什麼是不會變的?」而且我可以告訴你這個問題才是兩個問題中真正重要的那個。


你可以建立一種歷經時間考驗卻始終牢固的商業模式。零售業務裡,我們知道顧客永遠想要更低的價格,而且我相信未來十年裡這一點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顧客還需要快速送達,需要更多商品供他們挑選。很難想象十年後會有一個顧客來跟我說:「傑夫,我愛亞馬遜,但是我希望你們賣得貴一點。」或者說:「我愛亞馬遜,但是我希望你送貨慢一點。」這是不可能出現的。


所以我們知道,在這些事情上我們投入的所有能量,在10年後依舊可以給顧客帶來利益。如果你確信某些事情是的確能夠經受住時間考驗的,那麼你在上面投入多少能量都不為過。

亞馬遜深知,每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裡都聚集著一系列永恆的策略,比如:

低價;

更快的解決方案;

更好的時間效率;

更多的選擇餘地;

更大的透明度;

更小的附帶損失;

更高的社會地位;

人與人的深層交流;

更強的舒適度

……………………

這些東西是人類永恆的需求,即使在未來,人們的關注點也會聚焦在其中。

不僅企業要盯著不變的東西才能長久,我們個人也應該如此,就像自媒體一樣,不管其變化形式是視頻、文案、音頻、圖文還是什麼,其不變的本質還是內容,只要你抓緊內容這一條本質,不管未來如何變化,你都有機會。

就像劉琳和許多有實力的演員一樣,她們深知不管是配音還是表演,其最終不變的本質是基本功紮實,得讓自己的靈魂進入角色的身體中,才能傳遞出絲絲入扣的表達、才能傳達出角色的情感,否則任一個演員當時有多紅、有多會做秀、有多會炒作,終有一天會被觀眾所厭倦和唾棄,而只有那些認認真實紮實演戲的人,才能長青於熒幕,才能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03、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華

劉琳19歲就進入演藝圈,可直至44歲演《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時才徹底爆紅於網絡,如果不是她保持初心、耐得住寂寞,慢慢打磨演技,我們就看不到那麼可愛的盛家大娘子了。

當今世界,人人都恨不得一夜暴富,我們正越來越沒有耐心,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去慢慢磨一樣東西了,而技藝不精就出來賣,後果可想而知。

可人要想獲得一樣成就,就得要守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華。

《水滸傳》的作者本名其實不叫施耐庵,是因為他在寫《水滸傳》時屁股坐不住,寫著寫著就不願意寫了。他的朋友得知後,跑過來告訴他,他家隔壁住著一個唸經的和尚,和尚端坐庵內三十年,居然把木魚敲出了一個坑。

施耐庵聽後深受感染,於是把“耐庵”兩字貼在牆壁上告誡自己,後來乾脆直接改名叫施耐庵。

耐得住寂寞的他,最終寫出了流傳千古的《水滸傳》。

王國維曾言:“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無不經過三種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人生寂寞迷茫,獨自尋找目標的階段。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人生的孤獨追求階段。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人生實現目標的階段。

凡成功者都是孤獨而執著、守著初心才迎來曙光的,願我們都能如劉琳一樣,定在那裡,看到自己像花一樣慢慢地綻放。

《聲臨其境》中的劉琳,給予職場人的啟示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