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演員劉琳:我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從最開始的懵圈到覺得開心,再在送孩子上鋼琴課時被其他家長認出求合影,過去的20天對於演員劉琳來講,既幸福又略顯魔幻。

因為在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飾演盛家主母“大娘子”,12月25日電視劇開播當日才“開博”,如今,劉琳的個人微博粉絲數已突破22萬。網絡上,因“大娘子”而找到每日快樂源泉的網友,剪輯各種鬼畜視頻上傳B站,播放量動輒幾十萬。


專訪演員劉琳:我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看到自己嬉笑怒罵都被做成表情包,過去連手機都不願多看的劉琳感到神奇,“怎麼我打個哈欠大家說笑死了,我心裡想這以後可怎麼辦,我以後還怎麼演正劇啊?”

在接受捕娛記(ID:ibuyuji)的專訪時,劉琳說,在《知否》開播前,她怎麼也沒有想到“大娘子”會如此受歡迎。相反,拍戲過程中,她時不時就要找導演張開宙“求”反饋,“演完大娘子罵人的戲,我問開宙導演,觀眾會不會不喜歡這個角色。他呢,對我表演上比較信任,就是我想演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他最終只在機器那裡去把控。”


專訪演員劉琳:我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從張開宙找到她說“有一個角色特別適合你”,到現在出門有人喊她“大娘子”,劉琳坦言回憶這個過程仍然覺得不可思議。雖然大家都說“大娘子”笑skr人,但她卻說自己在演的時候其實很想哭,“在這樣一個家裡,她得不到親人的關注,想起這些我心裡很難受,挺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第一場戲就演大娘子撒嬌”

之所以決定出演電視劇《知否》中的“大娘子”,劉琳說最主要是跟導演張開宙有一種互相瞭解。

“很早拍《父母愛情》的時候,開宙是那部劇的攝像,他熟悉我的表演風格,因為‘江德華’就是一個有些個性和喜劇色彩的人物。所以他跟我說要拍一部古裝戲,有個角色特別適合我,我很信任他,就來了。”

敲定角色後,劉琳幾乎是看完劇本就被帶到片場,上來第一場表演,就是為替女兒如蘭求情,效仿“林小娘”向丈夫“盛老爺”撒嬌的重頭戲。沒有前情鋪墊,一來就要展現人物相對複雜的情感表現,劉琳說這場戲幫她迅速找到了角色的感覺,“我在塑造‘大娘子’時首先想的是,她是一個母親,她所有行為的動機都是為了維護她的孩子。”


專訪演員劉琳:我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再來,才是劇本里賦予“大娘子”這個人物的喜劇元素。“劇本本身對人物描寫就有一些設計,比如說走路摔跤,比如聽說榮飛燕被抓我燙著了的動作,這些都是劇本當中就有的。”包括被網友調侃為“懟人十級選手”,“大娘子”在劇中貢獻的一系列清奇遣詞造句,諸如“你個蠢出生天的死貨”,劉琳也將功勞歸於編劇。

不過,為了讓“大娘子”的言談舉止更有喜劇性,劉琳也下了很多工夫。“我覺得臺詞首先要有設計。導演要求我們講臺詞一定要輕言細語,跟平時說話一樣,但只有一個例外,就是大娘子,要求她‘人沒到,聲音要到’。”為此,劉琳給人物說話的語氣裡會添加抑揚頓挫,或者更能體現當時情緒的氣聲。

“另一方面是面部表情。人物情緒可以收斂一點,也可以誇張一分,我在設想‘大娘子’的面部表情時,有意做了一些控制,讓情緒釋放更外放。”


專訪演員劉琳:我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在戲外,恰恰是角色這種七情上面的情感外露,催生了2019年第一套全網風行的表情包。劉琳笑著說,她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這些表情怎麼就火了?“我也覺得很奇怪,怎麼我打個哈欠大家都說笑死了,我心裡想這以後可怎麼辦,我以後還怎麼演正劇啊?”

“我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客觀地說,《知否》中的“大娘子”並非傳統意義的正派或者反派,她身上最鮮明的特質是誇張又不缺生活煙火的喜感。易怒卻耿直,有一顆想替兒女籌謀的慈母心腸,無奈缺少章法,在智商與情商都不能少的宅鬥天地,“大娘子”這樣的人物有私心而無惡意,倒被觀眾挖到了寶。


專訪演員劉琳:我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大娘子的所有寄託就是三個兒女

劉琳拿自己舉例子,拍《知否》的過程,她也是一步步逐漸走進這個人物的內心。一開始她想到的是母親的身份,越到後來,她在人物身上看到的,還有一個生活在古代封建家庭中的女人,卻不被疼愛的悲情因子。“在這樣一個家裡,她得不到親人的關注。既不被老公愛,又鬥不過妾侍,子女也不理解她。”想到這些,劉琳把自己完全代入到“大娘子”的人生裡,體會出一個人不被認可的悲傷。

有時候想起來我心裡很悲,挺想為大娘子哭一場的。”入戲太深,以致於劉琳在演最後一場戲時,幾乎掏空了她對“大娘子”的所有感情投入,“那場戲有10頁紙。而且開宙導演拍戲是要我們從頭演到尾,中間不喊停的。這場戲因為實在太長,我們拍了兩天,當時的情節是所有人都在指責大娘子,丈夫、兒子、女兒、姐姐、母親……除了身邊的劉媽媽,她基本上是孤立無援的。那種心酸心痛的失望與委屈,我始終沉浸在那種很痛的情緒裡。”

距離《知否》殺青已差不多一年,如今每天跟著電視直播追劇,儘管眼下觀眾對“大娘子”一片好評和追逐,但當劉琳重新回憶塑造人物的點點滴滴,她可以從臺詞吐字到發聲腔調,一點點揪出對自己表演的“不滿”。“我現在就算是正常說話,都是抑揚頓挫的,無法很平靜地、淡淡地說出一件事情。我特別羨慕麗穎說臺詞的方式,很自然地語氣,我覺得這是我要琢磨的,怎麼把身上科班的痕跡抹掉。”

“好演員的春天可能真的來了吧”

“好演員的春天來了”,徐崢在《我就是演員》裡的一句慨嘆,在這一年多里屢次被翻出來作為佐證。“大娘子”撬動的網紅能量,無疑是這句話再次“被真相”。劉琳驚訝發現,當自己向以前一樣坐公車,送孩子去上課,身邊會突然出現滿臉激動、看著她樂呵呵的孩子家長。

為了《知否》這部劇而開的個人微博,也在“大娘子”的威力下,讓劉琳親眼見證了,短短20天內,粉絲從0到22萬的奇蹟裂變。她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感嘆,這段時間裡,自己接觸到了以前好多年都沒想象過的“新玩意兒”,比如在微信裡接受記者採訪,“我以前是經常不帶手機的,現在天天拿著手機,過一會兒就瞅一眼微博。”

演戲二十多年,劉琳頭一次切身體會到,角色帶來的立竿見影的改變。


專訪演員劉琳:我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1993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劉琳的同班同學裡,有徐靜蕾這樣的明星人物。兩人的私交很好,在劉琳幾年前感到迷茫、沒了方向的時候,徐靜蕾找劉琳幫忙培訓新演員,並執導她監製的網劇《同學兩億歲》。在一度對自己作為演員的價值產生質疑的“路口”,劉琳試圖過轉換一條跑道,但在做了兩三個月後,她感覺到有些力不從心,沒辦法的情況下選擇了退出。這段中途喊停的轉型嘗試,讓劉琳感到最遺憾的是對不住徐靜蕾,“我跟她說,實在是不好意思,給你撂挑子了。”

而引發這段短暫“出走”的根本原因,在於那幾年裡,劉琳遇不到有創作衝動,或者說適合自己的角色。應該說,出道就有機會參演電影《夜半歌聲》,手上還有《父母愛情》、《香樟樹》、《五號特工組》等代表作,劉琳有足夠的成績為自己的業務能力說話。

即便如此,女演員邁入一定年齡後會遭遇的職業瓶頸,劉琳也未能倖免。一段時間內,找到她的角色不是男女主角的媽媽,就是偏向臉譜化的反派,她選擇角色的標尺並不在於戲份,而是人物本身可供發掘的空間有多大。


專訪演員劉琳:我想為“大娘子”哭一場


劉琳在《父母愛情》中塑造的“德華姑姑”,至今讓網友念念不忘

拿“大娘子”來說,劉琳認為角色不單只是功能性的人物,劇本以及整部劇的故事基調是家庭戲,如此一來,讓一家“主母”的角色能發散出更豐滿的性格構成,“它講的其實也是家長裡短,只不過環把發生環境遷移到古代這樣一個背景。”

對於一個綠葉角色能夠發酵的能量,劉琳也是通過“大娘子”才真正感受到,也許是整個行業生態確實在慢慢向良性驅動。“以前覺得,是不是相對來說,女演員到了我這個年齡,選擇餘地和市場需要都有很大受限。現在,看到大娘子受到大家這麼熱烈的關注,我個人感覺可能好演員的春天是真的來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