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從天而降?

小時候看《功夫》,覺得這套如來神掌實在是炫酷,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這樣從天而降。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後來學了物理,尤其是學完自由落體運動之後,越發覺著這個幻想永遠都不可能實現了。然後順便也懷疑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從天而降”場景的科學性,哎,誰讓我學了物理╮(╯_╰)╭。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撐傘從天而降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窗簾降落傘

以及下面這個衣褲降落傘。

原來歐陽鋒被困禿木峰頂,他武功雖高,終究無法從這筆立千丈的高峰上溜下來,熬了幾日凍餓,情急智生,忽然想到一法。他除下褲子,將兩隻褲腳都牢牢打了個結,又怕褲子不牢,將衣衫都除下來縛在褲上,雙手持定褲腰,咬緊牙關縱身一躍,從山峰上跳將下來。這法子原本極為冒險,只是死中求生,除此更無他策,果然一條褲子中鼓滿了氣,將他下降之勢大為減弱。

——《射鵰英雄傳》第三十七章 從天而降

想要知道如何科學地從天而降,首先需要知道從天而降的時候在空中會發生些什麼。

終端速度

我們高中學過自由落體運動,這是沒有考慮空氣阻力的影響。物體從高空墜落,如果是做自由落體運動,那麼它的速度是一直在增加的。但實際上,由於空氣阻力的存在,高空墜落的物體的速度不會無限制地增加下去,而是有一個極限,這個極限叫做終端速度

如果無視空氣產生的浮力,會有下面這個公式: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Fd為所受的空氣阻力;

ρ為物體下落時所處空氣的密度;

v為物體下落的速度;

cd為物體的阻力系數,與物體的形狀等因素有關;

A為物體的投影面積。

當物體下落的速度足夠大的時候,所受的空氣阻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於是下落的速度就不再增加,達到了終端速度,下落物體的終端速度可以這樣求得: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跳傘員如果採取俯伏向下的姿勢,不打開降落傘的話,其終端速度約為55m/s(~195km/h),我國D字頭的動車組列車的行駛速度也差不多是這個值。如果跳傘員把四肢收起來,頭朝下,做出類似鋼鐵俠飛行時的那種動作,終端速度會提升至90m/s(~320km/h),幾乎快到了遊隼向下追捕獵物時的速度 [1]。

1960年8月16日,美國空軍上尉約瑟夫·基廷格(Joseph Kittinger)創造了個記錄,當時他從一個漂浮在31330m高度的氦氣球吊籃上跳下來,下落過程中的最高速度達到了274m/s,差不多是音速的9/10 [2]。直到2012年這個記錄才被打破,費利克斯·鮑姆加特納(Felix Baumgartner)乘高空氦氣球飛到了39045m的高空然後跳下來,最高速度達到了373m/s,已經突破了音速。當然了,這個最高速度是在高空中實現的,因為那裡大氣稀薄。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約瑟夫·基廷格 | 來源:Wikipedia

說了那麼多,其實想表達的就是:如果想科學地從天而降,辦法就是提高空氣阻力。下落的時候要提高空氣阻力,可能首先會想到降落傘。降落傘主要是通過巨大的投影面積來增大空氣阻力的。

降落傘可以將終端速度降低90%以上,因此攜帶了降落傘的人可以以3~4m/s(~12km/h)的相對較低的速度撞擊地面 [3]。

常見的降落傘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圓傘,一種是翼傘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圓傘 | 來源:explainthatstuff.com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翼傘 | 來源:explainthatstuff.com

圓傘

顧名思義,圓傘,就是圓形的降落傘,外形看上去像水母。降落傘由主降落傘備用降落組成,備傘是在主傘打不開的情況下使用的。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一種圓傘結構(1是引導傘,3是傘頂孔,4是主傘,9是操縱棒) | 來源:explainthatstuff.com

主傘開傘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拉繩將傘包拉開,傘包內引導傘先彈出,產生足夠的拉力拉開主傘。二是拉繩將穩定傘拉開,同時開鎖器開始計時,幾秒鐘之後,解除對穩定傘的限制,從而拉出主傘,使主傘張開 [4]。上圖中的1就是引導傘。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主傘釋放後拉力會迅速增加,可以看這個示意圖瞭解一下。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跳傘員跳傘之後受力變化的示意圖 | 來源:hypertextbook.com

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圓傘上好像總是有幾個“破洞”。這其實是排氣孔,不是“破洞”,並且是有意為之。其中頂部的叫做傘頂孔,允許空氣從圓傘頂部緩慢逸出,而不是從圓傘的“裙襬”逸出,這有助於減少降落傘的晃動

。另外可以用操縱棒控制前後排氣孔的開閉,進而控制降落速度,改變運動方向,還可以減弱層風的影響,減少搖晃。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如果用雨傘做降落傘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如果你的傘不夠堅固,要麼會被吹翻,要麼會被吹得傘面、傘骨分離;如果傘足夠堅固,那也別高興得太早,嗯,傘會吹得側翻。所以,用雨傘做降落傘還是別想了。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翼傘

除了圓傘之外,另一種常見的就是翼傘,翼傘是翼形降落傘的簡稱,也叫翼型滑行傘或滑行降落傘。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它可以在空中滑行。翼傘大多呈矩形,並且設計成衝壓式。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衝壓式翼傘 | 來源:hypertextbook.com

所謂

衝壓式,就是像上圖這樣,翼傘的上下翼面用不透氣的織物製造,上下翼面由肋片連接,分割成很多小氣室,各肋片上有通風孔,便於各個氣室之間空氣流通,從而使傘體在下降時快速充氣。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翼傘的前緣是開口的,後緣是封閉的。當滑翔的時候,空氣從前緣開口湧入,使得每個小氣室撐滿,形成一個機翼的形狀,從而具有很好的機動能力。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圓傘和翼傘在軍事上都有應用,但它們的使用場景不太一樣,原因主要是這兩種傘的滑降比和可操控性不一樣。

滑降比,就是將速度分解成豎直和水平兩個方向,水平方向上的速度與豎直方向上的速度的比值就是滑降比。圓傘的滑降比一般是1:1左右,而翼傘因為傘形呈機翼形狀,所以有更好的滑翔能力,滑降比一般為3:1,相同高度下,圓傘的留空時間會比翼傘短,方便快速降落。另外,翼傘還比圓傘操控性更強,更容易精準著陸。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圓傘非常適合在相對較小的區域,相對較低的高度迅速地投放大量兵力。但因為跳傘員比較難控制圓傘的落點,所以需要飛行器飛臨目標區上空才能跳傘著陸。這樣需要直面敵方炮火,危險並且缺乏突然性,所以降落之前需先摧毀敵防空體系,否則空降部隊還未著陸就可能損失慘重 [6]。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圓傘可以密集投送兵力 | 來源:Wikipedia

翼傘每下降1m可水平滑行3m,所以能在空中遠距離滑翔,如果在5000m高空跳傘,可滑行到15公里外著陸。訓練有素的空降兵能在距目標地區相當遠的距離跳傘,然後操控翼傘避開障礙和危險區,滑行至目標區著陸,大幅度提高了作戰的隱蔽性和突然性 [6]。

但空中操控翼傘的難度較大、危險性較高,對傘兵的跳傘技術要求很高。所以翼傘主要用於空降作戰的先期滲透突襲,接應後繼空降的大部隊或執行某些特種作戰任務

《紅海行動》中就有翼傘出現的劇情。在電影末尾搶奪黃餅的片段中,為了悄無聲息地發動突襲,隊員們在離目標位置還有兩公里的時候就開始翼裝滑行,然後再打開翼傘降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電影《紅海行動》中的翼裝和翼傘

想成為合格的跳傘員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比如有的可能需要在風洞上練習高空自由落體。下面有一個巨大的風扇,能將人吹起來,模擬跳傘下落時的場景。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風洞訓練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跳傘特技表演人員在風洞中訓練 | 來源:ForGIFs.com

最後回答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雨傘不能安全地從天而降,那窗簾行不行?我們來算一算好了。參考資料[7]是一個火箭降落傘尺寸計算器,輸入火箭的質量,可以算出所需降落傘的直徑。雖然人和火箭還是不一樣的,但也不妨把人當做火箭來算一算。假設質量為60kg,如果以4m/s的速度落地,那降落傘的直徑需要10m左右。那麼問題來了,去哪找這麼大的窗簾?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所以,窗簾降落傘別想了,衣褲降落傘也別想了,科學地從天而降,還是用科學的結晶——降落傘吧。

哎,學了物理,生活不僅缺少了奇蹟,還缺少了幻想,學了物理的人生,就是這樣樸實無華,無聊且枯燥。

感謝“我們的天空”提供的專業審核

[1] 維基百科,終端速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5%82%E7%AB%AF%E9%80%9F%E5%BA%A6

[2] https://hypertextbook.com/facts/1998/JianHuang.shtml

[3] https://www.explainthatstuff.com/how-parachutes-work.html

[4] 傘兵跳傘時,如果主傘和備用傘都打不開,有哪些補救措施?- 量子玫瑰的回答 - 知乎

[5] 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1536/

[6] 專家解讀翼型滑翔傘:為何僅15名傘兵能空降茂縣

[7] https://www.rocketreviews.com/index.php

如何科学地从天而降?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15年前那場轟動電競世界的瘟疫,驚動了美國CDC,還發了頂級期刊

2.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直到今天,科學家仍然沒有答案

3. 電飯煲蛋糕硬核科學指南:從入門到放棄

4. 宅在家裡不動,你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5. 費曼:是學物理好還是學數學好?

6. 納什:如何科學追求對象?

7. 雞蛋為什麼打不發?因為你發泡原理沒學好

8. 葡萄乾先曬後摘?解開童年疑惑之堅果加工流水線

9. 因為疫情在家的牛頓,都做了些什麼?

10. 為什麼!我!又走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