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好媳妇王平传承好家风


盐山好媳妇王平传承好家风

王平是盐山县圣佛镇沙窝村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孝敬公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劳节俭,连续5年被评为沙窝村“十佳好媳妇”,2016年被选为沙窝村“十佳好人”。她的家庭分别被盐山县文明办和盐山县妇联评为”德孝之家”和“最美家庭”。这些年来,王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家的家训“团结、和谐、勤劳、孝道”。

家庭和睦 孝老敬亲

今年54岁的王平,1989年和沙窝村的孙长龙结婚,丈夫是村上的电工,每天忙于工作,婆婆多病,公公腰椎压迫神经导致下肢麻木无力,刚进婆家的门,王平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洗衣做饭,忙里忙外,对公婆二老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婚后不久,婆婆因病去世。王平看到公公内心孤单,就多方张罗,给公公介绍老伴儿。在王平的极力撮合下,两位老人走到了一起。继婆婆带来了一个15岁的女儿和一个8岁的儿子。新组合的家庭,自然少不了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儿。王平注重自己的言行,一行一动让全家人高兴。后来,妹妹出嫁,弟弟结婚都在县城安了家。她常说:“只要家人幸福,我就欢喜,再说了,一家子又不是外人,有啥吃亏不吃亏的!”

盐山好媳妇王平传承好家风

2015年农历正月,公公因意外摔伤,致全身瘫痪,几个月后,继婆婆离开了这个家,再也没有回来。公公常年卧床,全身只有头部稍微能动,大小便失禁,王平不厌其烦地擦洗伺候,从来不嫌脏累。

2001年,王平的大爷公公患上了颈椎病和腰椎病,大娘因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王平考虑堂兄弟都在县城上班,不能总耽误他们工作,就主动接过照顾大爷、大娘的重任。2013年,大娘因病住进了沧州市中心医院,王平就像亲女儿一样,为大娘接屎接尿,洗脚擦身子,每天不知道给大娘按摩多少次。

2015年,大娘患重病住院,王平把孙子扔给儿媳,去医院伺候大娘,直到大娘病逝。

2016年,大爷出车祸被撞瘫痪在床,2017年,娘家父亲又患重病,王平更忙了,只得几处跑着伺候,但她无怨无悔。她说:“这可能是生活对我的考验,事多了,照顾不周的地方就多,老人们虽理解我,但我会尽力做好。”

王平的公公兄弟五个,年纪都大了,有病有灾,她同样第一个到场,侍奉老人。在几个堂兄弟当中,作为老大的她起到了带头作用,兄弟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都特别尊敬她,待她像亲嫂子一样。

勤劳致富 勤俭持家

盐山好媳妇王平传承好家风

前些年,村里浅井多,每到灌溉季节,作为电工的丈夫就忙得不可开交。王平每天都起早贪黑,做饭,侍奉老人,照管100多头肥猪,还要喂鸡喂牛,要带着孩子下地干活。村上的人都说,王平受的累太大了。

“外头有个搂钱的耙子,不如家里有个装钱的匣子”。王平不但善良、孝顺、勤劳,还特别节俭,前些年条件不好,刚分家的时候,她一角钱可以在抽屉里锁上一个月,那时候,孩子小,闹了也舍不得花钱,抱着孩子从院南头到北头,直到把孩子给哄睡了,也舍不得去小铺买点吃的。她对自己更是刻薄,一件衣服能穿一个夏天,偶尔赶集买点水果零食,全部给孩子吃,自己从不吃一点。

以德为邻 共筑和谐

在生活中,王平总是为别人着想。她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做到以诚待人,不计小节。每当左邻右舍有事需要帮忙,她都会及时赶到,尽全力做好事情。有一次,一位长辈家的弟弟过号待客,饭后,王平一个人在当院子里把所有碗盘刷洗干净。王平的善良、勤劳、节俭和厚道,大伙儿都看在眼里。

近几年,王平和丈夫情系老人,情系村民,把爱奉献给了社会,夫妻俩自掏腰包救济贫困户,还为孙云明,孙云吉,孙云龙等贫困户,购买肥料、种子等。今年中秋节,夫妻俩宴请了全村90名7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集体吃“中秋团圆饭”。村民徐立贵说:“王平的孝心、爱心都非常到位,是俺们学习的好榜样。”

盐山好媳妇王平传承好家风

丈夫孙长龙深有感触,他说:“近几年,我身体不怎么好,老父亲又瘫痪在床,照顾老人、家庭,王平确实受大累了,可她从不抱怨,为家庭传承家风风做了样板,我上学的女儿,还曾为她妈妈颁发‘好母亲’奖状呢。”

村干部孙云阁说:“这么多年,王平任劳任怨、和谐乡邻、孝敬老人,沙窝村连续5年公开评选‘十佳好儿媳’,王平总是以总分第一名列榜首。她当选‘十佳好儿媳’‘十佳好人‘当之无愧。在王平的带动下,沙窝村由当年的5个好媳妇,发展到现在的40个好媳妇,全村弘扬了正气,倡树了新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