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九鐵路建設者創造“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新紀錄

京九(北京至香港九龍)鐵路,全長2553公里,是一次性建成雙線線路最長的一項宏偉工程。1993年5月工程全面開工建設。京九鐵路的建設,對緩解南北運輸緊張狀況,對適應對外開放、發展經濟和加快沿線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等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京九鐵路建設者創造“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新紀錄

吉安橋樑廠


1993年2月,鐵道部、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和京九鐵路贛州指揮部作出總體部署,吉安至定南段345.1公里路段所需的1173孔32米和24米橋樑的現場預製重任落到了鐵道部十八局四處(現中國鐵建二十二局集團四公司)職工的肩上。按照常規,建成一座類似規模的橋樑廠需要2到3年,但是上級要求必須在3年時間內完成全部橋樑的生產任務,時間緊迫,任務艱鉅。四處黨委決定將本處原有的沙城橋樑廠一分為二,組建吉安橋樑廠,“保沙城、建吉安”的戰略決策使四處有了更強的發展後勁。1992年11月14日,四處派出以袁儉為廠長、王軍為副廠長、雷興茂為書記的70多名幹部職工開赴江西吉安市河東區,籌建橋樑廠。

京九鐵路建設者創造“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新紀錄

職工們在進行橋樑混凝土灌注


1993年2月16日,吉安橋樑廠動工建廠。職工們邊定點、邊徵地、邊勘測、邊設計、邊建廠。當地地無三尺平,進車無路,不通水、不通電,所徵地308畝被一座高約20米長約500米的山包橫亙其中,十幾個魚塘分佈在山包四周。由於汽車進不了點,設備材料無處放,職工住無房子,吃無食堂,全靠幾頂簡陋帳篷架在泥濘的紅土地上食宿,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始了夜以繼日的艱苦創業。巡視員龔志明主持大局,並請原局副總工程師、老高工橋樑專家伍國安擔當技術指導。在廠房基礎施工過程中,他們大膽革新,變機械打樁為在5米深的新填土上採用鋼筋混凝土帶型基礎,使工期提前20天。為保障提供製梁所需的石磕,材料人員跑遍了附近的十幾個石磕場,但質量都達不到制梁要求,在離投產期僅剩40天的緊急情況下,他們當即立斷,決定自己建廠。經過30個日夜的突擊,在離廠18公里的吉水縣富灘鄉一個陡峭的半山坡上,兩臺碎石機、四條輸送帶的石磕廠終於建成投產。與此同時,廠區建設也掀起了你追我趕的熱潮。龍門吊的安裝、模型板的搬運、拌和樓的就位、五條6.4公里長的鐵道鋪設以及一些該用機械而條件不具備不能用機械操作的笨重工作,多數是職工們土法上馬、人抬肩扛搶出來的,他們用我國橋樑史罕見的高速度98天建成了吉安橋樑廠。

9月28日,成功地試製出第一片橋樑,並正式投產,開創了我國現場制梁史上當年建廠當年產梁的先例。12月31日,吉安橋樑廠生產的32米後張梁通過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鑑定,經靜載試驗達到一級品標準,獲得技術鑑定證書和生產許可證。

京九鐵路建設者創造“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新紀錄

梁廠生產的首片優質橋樑


建廠伊始,職工們按照鐵道部京九辦、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及贛州指揮部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把處黨委關於“建廠要快,起點要高,必須創一流產品、獲一流信譽”的指示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首先是在廠房、車間的建設上要求佈局合理,各類配套設施完備,為橋樑預製的一條龍生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次是從嚴制定各級各類生產標準,先後制定了《生產工藝標準》、《全面質量管理章程》、《現場制梁成套技術操作規程》、《計量標準》、的嚴肅性,在工作中,他們堅持“三不”方針,即:執行標準不走樣,違規標準不放過,處罰兌現不手軟。三個車間辦公室均設在施工現場,幹部堅持跟班作業,互相監督和促進,將一些標準打印成冊,人手一份,廠內形成了文明操作、照章辦事的好風氣。

橋樑生產的70多道工序、11組龍門吊車的晝夜操作,7萬多噸鋼材、水泥等原材料進廠的裝卸從未出現返工和違章作業現象,計量、試驗人員對原材料、成品近萬個數據的檢測,未出現一次差錯;從1994年6月開始,每片重達110多噸的成品梁,從鋼筋下料、彎制、綁紮、立模、灌注、張拉、養護、滑吊儲存到出廠起運,每天裝車四孔,發出四孔,從未出現不安全事故苗頭;每天近800人在不到300米見方的施工現場作業,秩序井然。

吉安橋樑廠十分重視科技開發和利用,他們組織強有力的技術力量做好技術攻關和技術指導工作,伍國安、龔志明長期在現場做技術指導,並從每年分配的大中專畢業生中挑選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實行新老結合、共同攻關。先後攻克了五項影響橋樑質量的技術難關,取得了U型模板靠架、雙向滑動鋼筋調直機等十三項技術成果,自制了雨天施工的“軌道式活動雨棚”,解決了一些橋樑生產中的質量通病,為創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購買了拌和樓、鍋爐、計量試驗器具等設備,加工製作了14套價值800多萬元的新型模板,實施“一條龍”作業,對70多道工序進行嚴格的控制。嚴格進行崗前培訓,本著幹什麼學什麼、急用先學、邊幹邊學的原則,先後對20多個關鍵崗位和6類不同工種人員進行了輪訓,不斷增強職工們的安全優質發展意識,提高職工們的施工管理和施工技術水平。此外,建立了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有效地促進了橋樑生產全面創優。堅持科技先導、質量第一的方針,使獲取最佳效益和工程創優得到了可靠保證。

三年中,他們生產的1173孔梁經靜載試驗,抗裂安全係數達1.23級,全部超過國家標準,一級品率達100%,在京九鐵路指揮部組織的16家現場制梁質量評比中榮獲第一名,被譽為“現場制梁第一家”。

按照計劃,從1993年9月28日生產第一孔梁算起,到1995年12月25日完工,在820天要完成1173孔梁的施工任務。橋樑廠在總體安排上按照總體目標倒排工期,加大計劃數量,加快生產速度,把年、季、月、天的生產指標逐級下達到科室、車間、班組,全面推行崗位責任制,使得層層有目標,人人有指標,個個肩頭有壓力。在具體工作中,對每道工序實行定人、定崗、定機械、定質量、定任務指標和勞動報酬,並全部同工資獎金分配掛鉤。廠對車間實行經費、獎金、設備、材料“四包乾”,車間將包乾值落實到班組和個人。以完成一孔梁為單位,凡是一次檢查一級品率達到100%的,可按規定提取基本獎金,其他獎勵,根據個人包保責任書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而定,獎勤罰懶,獎優罰劣。“雙爭”競賽、崗位責任制雙管齊下,有效地增強了幹部職工的責任心和緊迫感。為提高工效和質量,職工們還想方設法進行小創新,如一車間為克服混凝土灌注中的跑、漏漿通病,將模板膠條由槽型改為T型,使跑、漏漿現象得到了遏制。二車間將洩水管加設滴水點,解決了雨水沖刷梁體的問題。計量測試人員採用正交試驗法優選配合比,磁化水拌和混凝土,在蒸氣鍋爐上採用強磁除垢器等,節省了大量的財力物力。

京九鐵路建設者創造“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新紀錄

橋樑產品存放區


通過應用集約化的管理舉措,橋樑生產速度加快,高潮迭起,月月超額完成任務,1994年創造月生產101片的佳績,1995年6月又以120片的速度刷新了月最高紀錄。

1995年12月24日,吉安橋樑廠勝利完成了京九鐵路吉定段1173孔梁的現場預製任務,比計劃工期提前了95天,橋樑合格品率達100%,為1996年10月1日京九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作出重大貢獻。

1998年吉安橋樑廠承建的京九鐵路吉安至定南段(1173孔)橋樑工程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這實屬全國鐵路建設史上一個現場制梁場一次性最多橋樑產品榮獲“國家魯班獎”的新紀錄。此紀錄至今在全國同行業中巋然獨存。被稱其為“最難超越的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