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

外貌描写往往是多方面进行的,写作应按照合理的顺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要先捕捉人物总貌,勾勒轮廓,再重点观察,局部细描,即从整体到局部。所谓整体包括身材、体型、衣着等,给人整体感受。这也符合看人的一般规律,首先是打量这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穿什么衣服,然后再去看他具体相貌特征。整体写完,就要写局部。局部包括人物的面容、五官、四肢、饰物等。局部描写应当遵循从上往下的顺序,脸型、头发、耳朵、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胡子、下巴、手、腿、脚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人也是从上到下“打量一番”。

现代著名作家赵树里的小说《老杨同志》中的外貌描写就体现这种顺序。

“他(老杨同志)头上箍着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这段肖像描写,突出了老杨同志的生活俭朴。作者进行肖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非常清楚:它是从“头上”、“身上”到“脚上”,由上到下,有条不紊写的。

有位同学也是按顺序写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

“乍一看,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是块跳舞的料。细看,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

先整体写了个子、身材、胖瘦等,接着按从上往下的顺序写头发和饰物(发夹)、脸庞、眼睛、鼻子等。

写人物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


我们再来看看曹文轩《红瓦黑瓦》中艾老师的一段外貌描写: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们正在廊下慵懒地接受秋阳的照晒,艾雯出现在白杨夹道的那头。飘飘地,她就走过来了。瘦而高,轻飘如纸,单薄如篾,让人心里说:一阵风来,莫不要把她刮跑了!她的脸太长,中间又凹进去,突出个额头与下巴来。背略驼,两肩一高―低,身体就显得有点倾斜。我想起了我家中一只被鹰打伤了左翅的鸽子在大风中斜斜飞行的样子,想起了河边一架被大风折断―叶大篷的风车。飘飘地,她走近了。她的头发剪得过分短了一些,脸色有点苍白,眼窝四周是淡淡的黑晕。她的脖子上系了一条轻柔的纯白纱巾。她飘飘地走过去了。我们转动着脖子,看到那条纱巾在她的脑后长长地飘动着,像行云的尾巴。夏莲香伏在陶卉的肩头上,小声说了一句:“这个老师长得真丑!”

先从远处看(整体):瘦而高,弱不禁风的身材;长脸;驼背,身体斜。

再从近处看(局部,从上到下):短发、苍白的脸、眼窝、脖子上的白纱巾。

这一大段写艾雯的外貌按照整体到局部,局部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非常清晰地刻画了形象一般,甚至有点丑的老师形象。同时,这段外貌描写也为后面表达人物的心灵美做了铺垫。

写人物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


上面介绍的这种顺序,也并非一成不变。有的根据需要,首先突出人物最具特点的方面来写,然后再写整体全貌。比如:《红岩》中小萝卜头的外貌描写“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这样就更能生动突出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写人物外貌要按一定的顺序


人物都是有生命的,是活蹦乱跳的,所以,我们描写人物的外貌不能像素描一样把他画出来,而应当像小视频一样,让人物动起来。上面曹文轩那段艾雯老师的外貌就给人感觉如临其中,好像是朝着自己走来了。让人物动起来是外貌描写的一大要求,“画眼睛”其实是画龙点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