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大媽們的花樣人生

大爺大媽們的花樣人生

日前,由區委組織部、區委老幹部局等聯合舉辦的尋找“銀領先鋒”系列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將評選最美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最美“銀耀志願服務”團隊、最美“敬老助老”團隊、“銀尚”之家等集體,和最美離退休幹部、銀尚達人等個人。

從組織層面來發起的活動,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老年人,正越來越被社會所需要。在柯橋,無論是退休老幹部、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老知識分子這些被稱為“五老”的精英群體,還是普通的退休老人,他們退休後或繼續學習、再就業,或組成志願者隊伍,在老年教育、關心下一代等領域發揮餘熱,演繹著銀色的花樣年華。

“銀領先鋒” 引領夕陽紅風采

我國的退休年齡總體上為男性60歲、女性50歲或55歲。對於逐年延長的全國人均壽命而言,五六十歲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老”。這其中有不少人退休後仍有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發揮餘熱的意願。

近年來,區委老幹部局也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引領和嘗試。通過不斷完善工作制度、整合各方資源,讓老年人在老有所養之外,更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我們本著‘社會需要、就近就地、拾遺補缺、自願量力’的原則,根據老同志尤其是離退休幹部的身體狀況、志趣愛好和專業特長,鼓勵他們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參與社區建設和關心教育下一代工作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區委老幹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瞭解,尋找“銀領先鋒”系列活動就是基於這一初衷。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充分展示老年人的夕陽紅風采,同時進一步發揮離退休幹部在全社會的示範引領作用,激勵更多老年人發揮餘熱。今後,“銀領先鋒”系列志願服務活動也將成為一個品牌,讓老年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繼續發光發熱,為柯橋區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銀髮閃耀” 惠風和暢暖人心

出生於1950年的胡祥林今年已經71歲了,4年前,他來到柯橋區老年大學任教,擔任書法班的指導教師,有80名學員跟著他學習書法。“以前在越城區書法協會,現在在老年大學,雖然地方不同,但都是與書法在一起,每一次上課都是交流切磋,非常充實愉快。”胡祥林說,書法班還長期組織志願活動,每年定期走進社區為居民寫春聯。

對一些老年人而言,退休之後再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排解寂寞、實現自身價值,而不是賺錢。尤其是對於受教育程度高、具備專業技能特長的老年人來說,退休後再學習、再就業的意願較高,相對也更容易。

除了像胡祥林一樣發揮自身特長,實現人生價值外,在柯橋還活躍著許多老年志願服務隊,柯橋區老年大學的“惠風志願”服務團隊就是其中一支。該團隊成立於2014年,分成“文明勸導、愛心幫扶、文體展示、社區服務”四支志願者隊伍,已先後招募了530餘名志願者。多年來,他們赴特殊學校幫扶智力缺陷兒童,赴基層寫春聯送演出,赴敬老院開展敬老服務等。2019年被評為全省最美銀耀志願服務團隊,其成員多次獲社會各級表彰。

就在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這些“銀髮”志願者們也積極響應號召,他們有的捐款捐物,有的發揮自身特長,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生動宣傳防控知識;更多的則是參與到社區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中,進行值守卡口……助力我區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發揮餘熱 為社會分憂

“人老了,但心還沒老,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退休了有養老金,社區組織的志願活動我每次都報名。”……在採訪中,大部分老年人都表現出了對於再學習、參與志願服務的認同。但也不乏有受到傳統思想觀念、家人支持、保障機制等因素,而對退休後生活做保守計劃的老人。

在採訪中,一位姓章的退休老人表示,就社會整體而言,對於老人參與志願服務的認同度還不夠高,有些人認為老年人參加志願服務的行動“可有可無”,這就導致老年人自信心減退,從而回避志願服務。

“事實上,吸引退休老人參與社會服務與建設,讓老年人能夠感受志願服務精神,幫助他人,投身社會,是一件極其有意義的事。這次的尋找‘銀領先鋒’系列活動無疑起到一個很好的鼓勵和引導作用。”紹興文理學院心理學教授李黎說,退休老人雖然體力沒有年輕人充沛,但他們擁有充裕的時間、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工作經驗,這些都是參與社會服務與建設的優勢,也能對在崗在職的後輩們起到很好的傳幫帶作用。

“以往我們常常將人生簡單劃分為上學、工作、養老‘三段式’,但目前我們學術界普遍認為,人生的長度應該被重新定義,從‘百歲人生’的設置來看,人生更應該是‘多段式’的,退休後的生活不應該僅僅只是養老。”李黎認為,隨著我國人口人均壽命的延長和健康狀況的改善,每一個老年人都應該轉變對生命的認識,按照自己的意願好好規劃後面的多段人生。

對於有意願繼續參與社會活動、在事業上追求自我價值的老年人,社會首先應該給予其足夠的尊重與包容,幫助其積極面對老年生活;各界也應該打通參與渠道,通過完善制度設計、政策體系,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社會環境,營造老年人想參與、能參與、樂參與的社會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