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這玩意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一)

插畫師錢海燕在為莎倫•佈雷姆《愛情心理學》郭輝等譯中文版序中說:

磨墨洗筆,惶恐之餘,有點悲哀:終於輪到我給別人寫序,唉老了——你看,女人就這樣,無論多麼英明神武都會緊張是否年輕漂亮之類破事兒。膚淺?也許。但據說此乃生物本能,無法超越,而且究其根本還是男人在乎吧:女性年輕才有擇偶競爭力,漂亮是直接證據——大眼睛閃爍如星辰:幼兒期動物眼都大,晶狀體清澈透明不渾濁;皮膚光潔長髮飄飄:狗老了也掉毛,緊緻臉蛋是膠原蛋白豐富沒有黑色素沉積;細腰豐胸:新陳代謝活躍無多餘脂肪堆積,以上均說明此雌性動物正處於生育期,健康無慢性疾病和寄生蟲,卵子活躍,嗯,#@$%&可以給他製造更多後代,延續基因。

從裸子植物到靈長類貴公司總裁,一切生命頭等大事無非延續基因。不獨愛情,連母愛亦非詩人所歌頌的先天偉大情操,而是權衡利弊之結果。你知道(你要是多看幾本此類“不好聽的實話”系列叢書就會知道):在食物匱乏環境惡劣的極端狀態,許多產後的雌性動物會吃掉幼崽(如武則天),只有窩巢牢固冰箱充足,且某異性有能力有意願(有房有車答應買鑽戒)負責哺乳期生活(可能長達五十年)她才會一腔柔情“選擇”作母親。愛情是廣告,是物物交換,是進化過程的繽紛包裝紙,是施受雙方均不明瞭的真摯騙局,當然你如果不想知道這一點,可以繼續看八點鐘言情劇。

上面兩段話發人深省,甚至有點駭人聽聞。為何女插畫師會有如此感慨?感慨得一針見血。她的話紮了誰?恐怕不是她自己,至少不僅僅是她自己。她的婚戀不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去用洛陽鏟深究。

愛情這玩意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二)

無獨有偶,美國著名社會活動家埃德蒙•沙夫茨伯裡在《性吸引力私密教程》(王美凝譯)中更是大聲疾呼:僅為愛而結婚很容易使婚姻失敗!

充分的證據告訴我們,愛情是盲目的。世界各地的人們普遍承認自己有這個弱點。

國產某女性情感“專家”言傳身教,勸青春懵懂的女孩不要急於與年輕有精神財富卻沒經濟實力的男人搞對象。如果木已成舟,日後遇到財德雙全的男人,她們會後悔莫及,苦於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藉口解除親密關係。地球上,這樣的“專家”有多少?崇拜並慷慨解囊聽他們教導的女孩又有多少?

沙夫茨伯裡說,一位名牌大學的橄欖球隊長擁有六百萬美元資產,他周圍每個有些姿色的女孩,就算已經與他人訂了婚約,在其它條件大同小異的情況之下,為了找個有錢的依靠,也會義無反顧地選擇他。其實,那位隊長只想弄明白,到底有多少女士會背叛她們的另一半。結果不出所料,只要她們認為自己一定有魅力能夠得到這位隊長先生,許許多多的女子會落入陷進。

這個“實驗”太殘忍了。沙夫茨伯裡似乎在表明,當代女性太現實了。

愛情這玩意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三)

如果只說女性太現實,那就太不現實了。

沙夫茨伯裡建議,情感經歷和財力兩空的男人應該娶個老年婦女,然後在她的溫柔鄉里度過一段學習期。老妻也許能活幾年抑或多年,但是無論如何,她的生命餘額不足少夫的二分之一。學有所成、功成名就的丈夫在妻子先行離世之後可以第二次喜結良緣,迎娶一位年齡與自己般配的女子,享受錢鍾書在《圍城》裡描述的中年喪妻的幸福。

這樣操作婚姻——沙夫茨伯裡解釋——一舉三得:一是被老婦調教過的鰥夫德財兼備;二是因為他的第二任妻子年輕貌美,他不會出軌;因此,三是他們的新生子女不會因為父母離婚而淪落為半個孤兒。

什麼邏輯?這也太“男子漢”了。現實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豈止是須眉不讓巾幗!

愛情這玩意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四)

就此打住,沙夫茨伯里老兄!

誠然,一些婚姻建立在精神愛情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經濟實用的物質原則的基礎上,這會導致因為柴米油鹽而崩潰。但也不至於以偏概全,歸納成一個普遍真理:建立在愛情基礎上的美滿婚姻不足百分之一,真正白頭偕老的婚戀,與其說是靠精神維繫,不如說是靠物質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