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这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一)

插画师钱海燕在为莎伦•布雷姆《爱情心理学》郭辉等译中文版序中说:

磨墨洗笔,惶恐之余,有点悲哀:终于轮到我给别人写序,唉老了——你看,女人就这样,无论多么英明神武都会紧张是否年轻漂亮之类破事儿。肤浅?也许。但据说此乃生物本能,无法超越,而且究其根本还是男人在乎吧:女性年轻才有择偶竞争力,漂亮是直接证据——大眼睛闪烁如星辰:幼儿期动物眼都大,晶状体清澈透明不浑浊;皮肤光洁长发飘飘:狗老了也掉毛,紧致脸蛋是胶原蛋白丰富没有黑色素沉积;细腰丰胸:新陈代谢活跃无多余脂肪堆积,以上均说明此雌性动物正处于生育期,健康无慢性疾病和寄生虫,卵子活跃,嗯,#@$%&可以给他制造更多后代,延续基因。

从裸子植物到灵长类贵公司总裁,一切生命头等大事无非延续基因。不独爱情,连母爱亦非诗人所歌颂的先天伟大情操,而是权衡利弊之结果。你知道(你要是多看几本此类“不好听的实话”系列丛书就会知道):在食物匮乏环境恶劣的极端状态,许多产后的雌性动物会吃掉幼崽(如武则天),只有窝巢牢固冰箱充足,且某异性有能力有意愿(有房有车答应买钻戒)负责哺乳期生活(可能长达五十年)她才会一腔柔情“选择”作母亲。爱情是广告,是物物交换,是进化过程的缤纷包装纸,是施受双方均不明了的真挚骗局,当然你如果不想知道这一点,可以继续看八点钟言情剧。

上面两段话发人深省,甚至有点骇人听闻。为何女插画师会有如此感慨?感慨得一针见血。她的话扎了谁?恐怕不是她自己,至少不仅仅是她自己。她的婚恋不顺吗?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去用洛阳铲深究。

爱情这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二)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埃德蒙•沙夫茨伯里在《性吸引力私密教程》(王美凝译)中更是大声疾呼:仅为爱而结婚很容易使婚姻失败!

充分的证据告诉我们,爱情是盲目的。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承认自己有这个弱点。

国产某女性情感“专家”言传身教,劝青春懵懂的女孩不要急于与年轻有精神财富却没经济实力的男人搞对象。如果木已成舟,日后遇到财德双全的男人,她们会后悔莫及,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借口解除亲密关系。地球上,这样的“专家”有多少?崇拜并慷慨解囊听他们教导的女孩又有多少?

沙夫茨伯里说,一位名牌大学的橄榄球队长拥有六百万美元资产,他周围每个有些姿色的女孩,就算已经与他人订了婚约,在其它条件大同小异的情况之下,为了找个有钱的依靠,也会义无反顾地选择他。其实,那位队长只想弄明白,到底有多少女士会背叛她们的另一半。结果不出所料,只要她们认为自己一定有魅力能够得到这位队长先生,许许多多的女子会落入陷进。

这个“实验”太残忍了。沙夫茨伯里似乎在表明,当代女性太现实了。

爱情这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三)

如果只说女性太现实,那就太不现实了。

沙夫茨伯里建议,情感经历和财力两空的男人应该娶个老年妇女,然后在她的温柔乡里度过一段学习期。老妻也许能活几年抑或多年,但是无论如何,她的生命余额不足少夫的二分之一。学有所成、功成名就的丈夫在妻子先行离世之后可以第二次喜结良缘,迎娶一位年龄与自己般配的女子,享受钱钟书在《围城》里描述的中年丧妻的幸福。

这样操作婚姻——沙夫茨伯里解释——一举三得:一是被老妇调教过的鳏夫德财兼备;二是因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年轻貌美,他不会出轨;因此,三是他们的新生子女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沦落为半个孤儿。

什么逻辑?这也太“男子汉”了。现实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岂止是须眉不让巾帼!

爱情这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四)

就此打住,沙夫茨伯里老兄!

诚然,一些婚姻建立在精神爱情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经济实用的物质原则的基础上,这会导致因为柴米油盐而崩溃。但也不至于以偏概全,归纳成一个普遍真理: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美满婚姻不足百分之一,真正白头偕老的婚恋,与其说是靠精神维系,不如说是靠物质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