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青年做保险?先看完“老司机”这篇文章再说吧

上一篇文章(链接: )的评论区,一位朋友说:本科毕业,被骗去干了两个月保险......

其实,这位朋友的经历,我想不少大学生可能都遇到过。

所谓的“骗”,无非就是以“有底薪”、“收入上不封顶”、“给上保险”、“储备管理干部”、“内勤助理”等等这些诱饵,来忽悠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加入保险营销队伍。

虽然,这些说法含糊其辞,亦真亦假,在个别招募者口中冠冕堂皇,还煞有介事,但新人现实体验后,给人的感觉就是“骗”——招募者描述与应聘者期望值相差甚远。

我很反感这种做法。因为新人入行前的第一堂课就是“误导”,离开后对行业的评价就是“骗人”。

那么,年轻大学生到底该不该来做保险呢?今天就谈一些个人见解。


“高学历”青年做保险?先看完“老司机”这篇文章再说吧

一、宏观角度分析,行业前景广阔

1、国家发力保险业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将保险的地位提到了“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识高度。提出到2020年,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每人,努力使我国由保险大国保险强国转变。保险业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火车头。

有专家指出:中国保险业仍有未来10年至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黄金期。

2、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先看几个数字:2017年,中国的保险密度(某地保费收入/当地人口)407美元,而发达国家保险密度最低的德国是2562美元,英国则是4359美元;保险深度(某地保费收入/生产总值)4.42%,而美、日、英、法2014年最低的是7.3%,最高10.8%......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保险普及率还很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长期向好,未来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3、发展舞台广阔

近些几年,实力雄厚的机构财团都摩拳擦掌、削尖了脑袋想杀入保险市场。

有数字统计,截止2018年12月,中国有84家寿险公司,7家健康险公司,财险公司88家,中介机构2612家。并且好多财团还在申请成立保险公司的路上。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资深、专业的保险从业者,将会是这些新机构青睐的对象。

想做一个行业,我们首先是要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做出判断。

通过以上一系列政策形势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保险行业的前景是一片光明。

“高学历”青年做保险?先看完“老司机”这篇文章再说吧

二、从个人角度,要客观分析,理性抉择

以上这些论述,让人感觉更像是一场保险公司“创业说明会”的台词。

此时,你可能已经热血沸腾,浮想联翩,跃跃欲试。

但是,行业前景与个人发展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先冷静思考一下:到底该不该来做保险。

且看职场现实:

1、摆脱不了的增员魔咒,笼罩的是收入的尴尬

前边文章说过,2015年取消保险从业资格证考试后,代理人人数两年时间骤然增加到800多万。

与此同时,职场中很多老主管、新主管、新的准主管,一边忙着帮着刚来的新人办理入职手续,一边又忙着给以前招来的新人办理离职手续——魔咒般的“大进大出”模式

又开始登场了。

在《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白皮书》中有介绍:整个金融行业中,主动离职率最高的是保险营销员,达到34.25%。数据显示,2011-2013年,全国有508万人次加入保险营销员行列,同时又有502万人次流失。

营销员数字涨势惊人,但是流失率也很令人瞠目。(当然,也正是这一轮一轮地循环淘汰,使得一些民众的保险意识得到了培养并扩展,使得行业保费收入年年攀高,在某种程度上却促进了行业的繁荣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原因很多,以前我的文章中也分析过。针对今天要谈的内容,我只讲其中一点:收入低且不稳定,养活不了自己。

一些人招聘的时候,总是以高薪诱惑,而实际上呢?

有专业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一半保险营销员月收入6千元以下,2万元以上占9.2%。

6千元以下的空间很大,往下多少呢?况且,这些数字恐怕也只是表面上的统计结果,并且是平均值。这些数字背后的展业成本付出是多少?真正落入腰包的数额又是多少?这,恐怕只有真正的职场中人才冷暖自知(真不知道,那些在招募中向新人吹嘘高收入的人,自己到底在城区买了几套房,开的什么车)。

试想,如果真如调查报告所说:一半人月收入6千元以上。那么,6千元以下那一半人,即便月平均2、3千元,在一般城区也还过得去,也不至于流失率那么高吧。

因此说,想做保险,实际收入与预期的差距,你有心理准备吗?

2、二十几年难变的从业人员结构,展现的是另一种“适者生存”模式

保险营销员主要的人员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大多是家庭主妇(或农民),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失业人员。

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

没有自己的收入也能照常生活的人,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创造者,不只是在保险途径有收入的人,下岗职工或创业失败加入“尝试”的人......

他们或没有后顾之忧,没有生存压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能有点事情做就好);或只是为了多一份额外收入,提高一下生活品质;或暂时谋一个不需要投入本金的差事,“骑着驴找马”......

而这些条件,我们多数“高学历”青年,恐怕也只具备“骑着驴找马”这一条了。刚刚走出校门,如果连“生”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那么,还何谈“存”呢?

(这也是为何代理人队伍文化素质难以提升的原因之一。)

有调查报告说:2019年营销员大专以上学历已占多数。这个“多数”里边有多少是名副其实的呢?恐怕还需要深入调查。

另外,据说某外资公司招聘的都是高学历人员。但是,我们考察过他们的年龄段吗?他们背后有没有“生存支撑”?

不深入这个行业,以上所述的这些问题都是难以看清的。


“高学历”青年做保险?先看完“老司机”这篇文章再说吧

3、尝试总没有错,理性决策后的坚持最重要

经过这么一分析,可能很多年轻的朋友心又凉了,要打退堂鼓了。

其实,我们只要明白:做保险不是工作,而是一种创业。那么,尝试总没有错,只要没有虚高的期望值,就不会有心理落差。

做保险,实际上也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选项,除了时间、精力,基本没有什么实物成本。

而因为我们有高学历,随着线上线下保险的融合,年轻人相比于老一辈营销人,将具有更大优势和潜力,未来机遇会很多。

关键是,入行前要对自身条件要有一个基本的分析判断,怎么分析呢?我根据自身从业体验总结了一下几点,仅供年轻的朋友们参考:

(1)意愿判断

想自己做一份事业,且能够承受前期收入不理想的的压力。

(2)意志判断

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误解,能持之以恒。

3能力条件判断

能够流利、清晰地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如果有一些擅长就更好,比如文字功底、会做直播等等,能够辅助发展)。

能够在新的人际环境中给人留下好印象,快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较好的人脉基础(当然,这不是必要条件。但是,良好的人脉关系确实对业务开局有很大帮助)。

(4)日常行为习惯

懂礼貌,讲礼节,公共社交场合注重个人形象。

对有助于事业发展的信息和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愿望,肯动脑,愿思考。

(5)品性分析

自尊自爱,谦虚坦诚,有同理心,有亲和力,做事认真,有责任感。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

利益面前不斤斤计较,帮助了他人心里感到愉快。

乐观,对别人的误解偏见能够积极化解,会自我激励。

“高学历”青年做保险?先看完“老司机”这篇文章再说吧

以上这些,更像是保险公司新人招聘的“

性向测试”

当然,这些条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完全具备,也包括我在内。这只是一个参考。

但是,做保险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时时不忘初心,相信每个人都会越来越好。

最后,我要说:做保险,说简单就简单,说难也很难。就看你是什么心态,对自己什么要求了。

啰嗦这么多,希望能对年轻的朋友有参考价值。

往期文章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