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万历三十八年(1610)春,董其昌结束了仅仅只做了四十五天的福建副史,乘船回松江。江南春雨连绵,行至杭州时由於雨水太大,暂栖西湖半月。烟雨迷蒙、山色秀润的景色使董其昌为之倾倒。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幅去年游苏州石湖所作的画展观,颇有感概。於是,他在画面中题跋道:昨年在石湖写此图,今携至西湖展观。乃绝似两峰六桥境界。惟是积雨连旬,烟霏不开,与李营丘画法无当,须米家山水可为传神。画面之後,董其昌又题写了苏轼等咏西湖的诗歌,落款 :庚戌二月晦,书於湖上清止轩。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尺寸:22.5×178cm


款识:昨年在石湖写此图,今携至西湖展观,逎绝似两峰六桥景界。惟是积雨连旬,烟霏不开,与李营丘画法无当。须米家父子可为传神也。董玄宰。

款识:庚戌二月晦,书于湖上清止轩,董其昌。

印文:少宗伯章(朱文)、董其昌印(白文)

鉴藏印:其清秘玩(朱文)、延陵林溪氏鉴赏之章(朱文)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石湖揽胜图》横22.5厘米,纵178厘米,绢本水墨,卷。画中山峦连绵,湖水广阔,不同形状的树木自近及远分布於山麓与湖畔。平远法构图,但在空间的营造方面颇具匠心,远山以淡墨轻轻擦染,湖面不着一色,但有水波荡漾之感。近处的山石全以渴笔皴擦,在墨的浓淡上有所控制,形成了深浅相参的层次感,也有了起伏的转折面。皴法多用短线条,浓淡不同,层层堆积,形成独特的披麻皴。此法得於董源,但董其昌在运用时更多地吸取了黄公望与倪瓒的技法,即注重运用渴笔与干墨,多用侧锋与短线条,有意识地追求笔墨表现所产生的情趣。此画在风格上体现出清旷、幽寂,恬淡之貌,深得元人的笔情墨趣与意境。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目前,国内外公私收藏的董其昌绘画作品中有一部分是在舟中行旅时创作的,多为他兴致所至的即兴之作,或与友人鉴赏古人名迹时有感而发的跋语。这就是中国书画史上十分独特、体现出文人风雅之趣的“书画船”。

“书画船”源自北宋米芾,这位中国书画史上的大家常将珍爱的法书名画携至行旅的舟中,以便在旅途中从事鉴赏、装潢、题跋之用,或在舟中陈设有笔墨纸砚,进行书画创作、或书写信札。於是,“米家书画船”成为後世许多文人书画家的风雅典范。董其昌一生沉浮於仕途,但他“结念泉石,薄於宦情”,作为米芾的崇拜者和生长於水乡的书画家、鉴藏家,一生舟行往来於松江和天南地北之间。尤其在他数度辞官,赋闲在家的时候,常在太湖流域仿效米芾行径,以扁舟载书画游行各处,成为米芾之後在“书画船”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根据文献,万历三十七年(1609)董其昌主要寓居江南。《容台文集》卷五《引年乞休疏》载辞湖广提学副史後“又三年,起补福建副史,在任四十五日。”可知,董其昌於当年的年底赴福建就职,但仅有短短的四十五天。次年春天,他就回了松江。《容台别集》卷六载董其昌题《米仲诏奇石图》画跋:庚戌春日,寓於德清吴礼部之来青楼,收西湖之胜,画中所得不少。余自闽中归,阻雨湖上,日望雨峰如浓墨画。此次回到松江後直至1621年,董其昌家居十有緇年,为赋闲家乡最长的一段时间。他的活动地区也以太湖周围为主,未曾远游。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董其昌书画《石湖揽胜图》手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