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疫情影响零部件供应增产有困难

我国呼吸机产能不足全球1/5 疫情影响零部件供应增产有困难

我国呼吸机产能不足全球1/5 疫情影响零部件供应增产有困难

随着国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飙升,100多个国家发生疫情,目前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145万例。

其实在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邀请了一位特别的嘉宾——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力,他认为,全球确诊人数仍在增长,尚未到达顶峰。

为什么国外病死率比中国高?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昨日表示:

原因就是当最初病例激增此外,当医务工作者对这种疾病越来越熟悉的时候,他们也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救治。

全球在病例管理政策方面也会有变化,比如最初轻症可能没有作为病例计算进来,作为分母来计算。

中国的政策是非常重视检测的,后续我们也做了更多更广泛的检测,这样使得总病例数更加准确,分母得到了扩大,相应的病死率也会有下降。

我国呼吸机产能不足全球1/5 疫情影响零部件供应增产有困难

中国成功经验可以为他国所借鉴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一些国家发展得很快,过多的病人涌入,很多医疗机构的承载能力已逼近极限。

高力表示,可以学习中国的成功例子,比如“以省援鄂”“以院援鄂”的做法,包括为湖北和武汉提供医疗资源,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派遣医疗队驰援武汉等。

高力说,有些国家卫生系统薄弱,负担不起高科技的医疗物资或没有训练有素的医务工作者,公众大规模的自我防护措施就显得更为重要。

在中国,有一些非常好的例子,如一些病例数极低的省份采取了强有力的大规模预防措施。这些省份病例数持续保持较低或后续出现大幅下降,可以为其他国家所借鉴。

我国呼吸机产能不足全球1/5 疫情影响零部件供应增产有困难

目前供应国外的呼吸机近1.8万台

包括4000余台有创呼吸机

此前美国纽约州州长称呼吸机紧缺,今天有新闻提到英国请求美国提供200台呼吸机,呼吸机成为各国应对疫情的重要医疗物资。

4月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物资生产保障及储备工作情况。

面对国外疫情的全面爆发,中国的物资供应能力能否跟得上不断攀升的国外订单需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介绍,吸机是用于辅助和控制患者呼吸的医疗装备,一般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有创呼吸机一般用于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主要呼吸机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紧急复工,一直在全力生产供应。截至目前,主要生产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各类呼吸机2.9万余台,其中向湖北供应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3000余台。目前向国外供应的呼吸机达到近1.8万台,其中有创呼吸机达到4000余台。

陈克龙表示,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支持主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协调加大关键零部件供应力度,帮助零部件和整机企业稳步增产扩产,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加强质量管控,提高供货能力,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

“社会各界对中国的呼吸机的生产能力要有清醒准确的认识。”陈克龙提到,有创呼吸机是高端医疗装备,设计、生产和临床验证,都必须经国内外医用安全和标准严格准入和认证,周期很长。主要零部件的供应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随着疫情蔓延,零部件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疫情影响下,通过扩产转产实现大规模增产,短期看基本不可能,长期也有困难。

我国呼吸机产能不足全球1/5 疫情影响零部件供应增产有困难

我国呼吸机产能不足全球1/5

无法满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中国是医疗物资的生产大国,面对疫情防控需求,我国各类呼吸机、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快速恢复并实现了扩能扩产,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保障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企业加班加点,千方百计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根据全球疫情蔓延扩散的态势扩能扩产。

“但也应该看到,在庞大的国际需求面前,我们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还有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医疗物资产能的发挥和供给能力的提升。”黄利斌举例说,全球媒体关注的呼吸机生产,就受到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制约,我国的产能不足全球的1/5,即使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的情况下,想完全满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也是不太现实的。

再比如,防护服的全球保供也受到中外质量标准、使用习惯等差异的制约,我国防护服目前的日均产量已经超过了150万套,理论上讲,满足国际市场需要问题不太大。但这些防护服是分别按照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不同质量标准体系生产的,与进口国和地区的相关要求并不完全匹配。

近期,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四部门出台规定,要求出口的检测试剂等5类产品,国内生产必须获得我国药监部门的资质,同时要符合进口国和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

我国呼吸机产能不足全球1/5 疫情影响零部件供应增产有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