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判2020年车市:汽车产业进入穷途末路还是洗牌后重生?

1、2019年车市寒冬,2020年车市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受内外诸多现实因素影响,中国汽车产业2020年开局可谓是让人透彻心扉的“2012“。如果2019年是媒体朋友们说的”寒冬“,那2020年用“末日”来形容更为贴切。


浅判2020年车市:汽车产业进入穷途末路还是洗牌后重生?


根据中国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5.2万台,同比下滑-78.5%。1-2月累计同比下滑-41.0%

批发销量21.8万台,同比下滑-86.4%。1-2月累计同比下滑-43.8%。

3月份如何?降幅收窄肯定的,但下滑-50%?-40%?

这么大的下滑幅度,很多汽车 从业人员可以说是没有经历过。

曾经网上疯传的一张图片,整体意思是各大企业纷纷裁员,降薪,末尾淘汰…企业为了活下去各种招数层出不穷。


浅判2020年车市:汽车产业进入穷途末路还是洗牌后重生?


但对那些在汽车产业生存的人来说,尤其是那些下滑幅度大、销量小的品牌和经销商来说,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在岗的工资收入抵不过家庭开支,想离岗嘛,发现换一份工作简直太难了。

所以,很多汽车圈的朋友问我,这到底是暂时的还是会持续多久?这产值占国民经济8%的国民支柱型产业是不是成为了夕阳产业了?

带着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决定提笔写一下这篇文章。

2、从市场经济学角度去看中国汽车市场

既然说起汽车市场,那我们首先从经济学原理去分析,什么是市场。

根据教科书的说法,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可变量因素。

从这角度分析,中国人口基数依然庞大,市场潜力无限,当然这个是长远角度,毕竟没车的中国人还是很多的。

目前市场需求受限的因素主要是因经济形势下行而造成的购买力下滑。老百姓可支配收入降低,自然没多余的钱去买车,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被进一步压制。

没钱了怎么玩?尤其汽车属于易损耗品,轮子着地就开始贬值,再加上每年保险、保养、油费等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能不能换个角度反过来说,市场需求客观存在,只是短期出现需求压制的情况,但是会不会像传统零售一样,等市场放开时候会有报复性的消费,吃个爽,玩个爽。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对家庭来说属于大宗消费,比起价值低的快消品和食品来说,波动率比较小,所以这也可以看出来为何那些直播带货达人为何动不动就卖出几个亿的食品却卖不出几台车了。

另外一个层面的可变量,在咱们中国市场最接地气就是政府出台的各类刺激性政策,比如购置税减半、购置税免征、购车补贴等。今年在3月份,全国各地方政府的政策层出不穷。在出口疲软,投资和消费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了。


浅判2020年车市:汽车产业进入穷途末路还是洗牌后重生?


一句话总结,经济很困难,汽车消费拉动的难度更大,但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不扯余力的去往前推。

3、怎么办?有没有机会点?

既然这么艰难,是不是意味着汽车产业在2020年基本“洗白“了?

我看未必。

我们复盘2019年车市,从中还是有不少亮点:在整体市场出现历史最低的同比下滑-9.3%的背景下,日系和豪华快速增长。

这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1)中高端客户需求一直比较稳定,迎合一二线客户的消费升级,成为一大趋势


浅判2020年车市:汽车产业进入穷途末路还是洗牌后重生?


2)日系车扬长避短,在造型设计方面更为符合越来越年轻化的需求,而在技术、安全层面更是用足了功夫。比如CHR标配10气囊,大大改善了日系车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不安全的负面印象。

向细分市场要机会,拥抱趋势找到新增长点,这肯定成为车企们发展要重点抓住的。

4、写在最后的话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一路高速增长狂奔20多年。现在整体由高速增长逐步回调到高质量增长的阶段。一些竞争力弱的品牌,缺乏技术沉淀和品牌优势的车企,可能会逐步在市场竞争下逐步掉队甚至淘汰。

强者愈强,弱者消失,这大概也是一个历史规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