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口出狂言,家长竟一声不吭,教育之责谁来担?

一般而言,小孩子的形容词总是天真、善良、可爱,但总有些熊孩子,他们不仅不可爱,言行还会招致几分厌烦。


“熊孩子”口出狂言,家长竟一声不吭,教育之责谁来担?


今天早上电梯下到十八楼的时候,上来一对母子,男孩儿背着小书包,白白净净地,进来就说了一句:“哇哦,好多人呀”,奶声奶气地,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赶早上班,遇到这么可爱的小孩子,心情都觉得美好啦。


可谁知,接下来的剧情就令大家很是难堪了。


电梯到14楼,只听那小孩子大声说:“妈妈,14楼有一位老奶奶”,可想而知,所有人的目光立马投向了刚上来的那个人,我仔细一看,其实人家应该也就是三十五六的样子,只不过穿着一身黑衣服,还戴着帽子,听到小孩子的话,一脸错愕。


“熊孩子”口出狂言,家长竟一声不吭,教育之责谁来担?


我刚开始对小男孩儿的好感立马减了一半,从大家的表情看来,应该都和我差不多,但毕竟是小孩子,无心之语,也不便加以指责。


结果,小男孩的“奇葩话语”还继续发生。


电梯在11楼准备停住的时候,小男孩就喊了一声:“不要停了,电梯满了。”


电梯打开,门口站着一位男士,小男孩又冲着人家喊:“不要上来了,太挤了。”


直到这时,站在一旁的小男孩的妈妈才试图制止,不过措施也仅仅是轻声说了句“你不要说话了啊”。


“熊孩子”口出狂言,家长竟一声不吭,教育之责谁来担?


门口的男士走进来,小男孩儿几乎是吼叫般:“不要进来了,你没有听见吗?太挤了!”大家一度都非常尴尬,刚进来的男士也一直盯着男孩儿看,眼神很无辜。


电梯里气氛一度很尴尬,其他人的目光也有一次转向小男孩,眼神中绝对没有赞许的成分。


我和老公就站在男孩儿的旁边,赶紧下意识地往角落移了移,以便给他提出更多的空位。


事实上,从小朋友一进来,我们这些大人就主动让位置,此时,小男孩身边的空位再站下两个成年人都没有问题。


“熊孩子”口出狂言,家长竟一声不吭,教育之责谁来担?


电梯从上到下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也就在这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小男孩就由一个可爱小天使变成了大家眼中的“熊孩子”。


至于熊孩子为什么会成为熊孩子,我想大抵原因在于父母,在于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身心发展和道德发展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遗传素质

2. 环境

3. 教育

4. 个体主观能动性


遗传素质影响儿童的发展,但是并不起决定作用,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长,对孩子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文中小男孩有这样的行为,与家庭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从小孩子的言行表现来看,首先,可以肯定,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给了孩子足够的自主权,所以即使在公众场合,他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从他为何发声,就体现出教育中不好的一面。这个小男孩一定是全家的宠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他的性格中才会带有自私的一面,在电梯内空间很充足的情况下,试图阻止另一个人的加入。


在意识到状况的尴尬时,小男孩儿的妈妈只是口头轻微制止,显然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其实这是做了错误的示范。


“熊孩子”口出狂言,家长竟一声不吭,教育之责谁来担?


作为小男孩的妈妈,在口头制止无效时,应该第一时间向对方道歉,让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是真的有不妥之处的,而不是不了了之。


家长对小孩的偏爱是可以理解的,但当孩子长大,走上社会,没有人回去迁就他,他需要适应这个社会的基本规则,提前教会孩子这些道理,才是真正地为孩子好。


低龄阶段的熊孩子做错事情后,家长富有最直接的责任,别人不会觉得孩子怎么样,而是会想,家长怎么不教好。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问题上更具有针对性、长期性,所以一定要尽可能地塑造他正确的三观,家长多教点,在社会上就能少栽一些跟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