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腾旗首富刘英及所开设的“庆”字商号旧闻

刘英,山西省阳曲人,清末及民国年间赤峰克旗经棚最大的旅蒙商“庆”字号商铺的大掌柜,生卒年不详待考。

清中晚期及民国年间,经棚商业分为山西帮、直隶帮、回回帮三大派别。其中山西商号约有四十余家,多为旅蒙商,兼营粮米加工、皮毛、日杂、百货,是经棚商界的龙头派。而这些山西商号中又以“庆德正”实力最为雄厚,也是经棚街最大的商号之一。该号是由山西阳曲县人刘英于清同治初开设的。刘氏在山西太原市开有商号,在经棚除“庆德正”主号外,尚开有“庆德元”、“庆德亨”、“庆德诚”、“庆德忆”四号,初期经营铜铁制品,后改经营粮食、日用百货和土畜产品。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腾旗首富刘英及所开设的“庆”字商号旧闻

“庆德正”开设于经棚前街南门里路西。此商号从表面上看很土气,虽销棉麻百货日杂用品,但不如其他京货庄的店铺红火齐全。然其精力专门致力于广大牧区之皮毛、牲畜等行业,它在锡盟之贝子庙(今锡林浩特市)设有分号,并以贝子庙为中心在锡盟的东乌旗之喇嘛库伦,西乌旗之王府,东、西浩其特旗,阿布嘎旗均设有分号。在外蒙古之大库伦(今乌兰巴托)也设有分号。以大库伦为中心在三贝子、许德河、幽格吉尔庙也设有分号。在内外蒙形成一个覆盖面极广的商业网络。另外,在多伦、林西、赤峰均有“庆德正”的分号。在北京、天津都有长驻人员的办事处,以采购商品和推销商品,并以掌握一切商品的行情,互通信息为目的。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腾旗首富刘英及所开设的“庆”字商号旧闻

经棚带有“庆德”二字的五家商号,以本地的粮米以及各种日用商品为输出物资,远销外蒙古以及锡林郭勒盟之各旗。下面的分号在分销总号分配来的商品的同时,也收购牲畜、皮毛、蘑菇、药材等土特产品,然后再分别运往各大商埠销售。

如牲畜,马以通辽、张家口两地为点,再销往东北、黑龙江和华北各地;牛羊则销往张家口和京、津两城。皮毛,老羊皮,运回经棚,再转运锦州销向东北各地;獭子皮、羊绒、羊毛、牛皮,必须运往张家口再转运天津打包出口。蘑菇先运到张家口大境门里的专营口蘑的蘑菇店,之后再转销外地;克什克腾旗“灰统梁”所产的蘑菇是口蘑中最名贵的品种,在全国都享有盛誉。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腾旗首富刘英及所开设的“庆”字商号旧闻
  • 张家口大镜门

从晚清开始中国门户开放,外商到中国经商的国家增多,互相竞争,行情特别不稳。例如,皮毛,特别是獭子皮的行情,真是一日数变。如果信息不灵则有亏本、倒闭的危险,所以当时经商的人都特别重视行情信息。“庆德正”多年来永远保持盈利,应归功于该店号之信息灵通,行情保密工作做得好。各地之各分号与经棚总号的信息联系密切,商品短缺调配及时,使该号于商战中永立不败之地。

“庆德正”除了重视信息工作外,还注重资金积累。每到算大帐的年度时,对现存商品折半价入帐。例如:三岁羊、二岁马、二岁牛,不等于钱,打入“厚成”(公积金)。各种皮张绒毛折半价入帐参加分配,给下个大账年度打下丰收基础。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腾旗首富刘英及所开设的“庆”字商号旧闻

“庆德正”商号的主人是当时克什克腾旗的首富,其富裕程度通过下面两件事可见一斑:

“庆德正”三年一算大帐,在鼎盛时期,它每一个整股分到的红利达一万两白银之多。这一数字和内蒙古最大的旅蒙商“大盛魁”的分红相等(也是三年一股一万两银子)。当年热河省的一个将军的年收入才一千一百两银子多一点,经棚县长年收入一百六十五两银子,也就是说“庆德正”一个经理的年收入(三千三百三十两银子)顶三个将军的年收入,顶二十个县长的年收入。

外蒙古独立时,“庆德正“的资财被全部没收,仅大库伦、幽格吉庙、三贝子、许德河几处就损失了白银三十万两。

“庆德正”是克旗的首富商号,自然在经棚商界的地位也举足轻重。自清朝光绪初年该号掌柜的即为经棚商会的会长,该号虽几易掌柜的,可在商会中始终保留有会长或副会长之一席位。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腾旗首富刘英及所开设的“庆”字商号旧闻

连入伪满康德八年(1941年)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牲畜、皮毛、粮食等产品实行管制(统购统销),致使“庆德正”商号无法正常经营,于是逐渐将资本转移回山西老家。到解放前夕,在经棚的五家“庆德”商号仅剩下一副空架子,设在各地的分号也都大部分撤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