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騰旗首富劉英及所開設的“慶”字商號舊聞

劉英,山西省陽曲人,清末及民國年間赤峰克旗經棚最大的旅蒙商“慶”字號商鋪的大掌櫃,生卒年不詳待考。

清中晚期及民國年間,經棚商業分為山西幫、直隸幫、回回幫三大派別。其中山西商號約有四十餘家,多為旅蒙商,兼營糧米加工、皮毛、日雜、百貨,是經棚商界的龍頭派。而這些山西商號中又以“慶德正”實力最為雄厚,也是經棚街最大的商號之一。該號是由山西陽曲縣人劉英於清同治初開設的。劉氏在山西太原市開有商號,在經棚除“慶德正”主號外,尚開有“慶德元”、“慶德亨”、“慶德誠”、“慶德憶”四號,初期經營銅鐵製品,後改經營糧食、日用百貨和土畜產品。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騰旗首富劉英及所開設的“慶”字商號舊聞

“慶德正”開設於經棚前街南門裡路西。此商號從表面上看很土氣,雖銷棉麻百貨日雜用品,但不如其他京貨莊的店鋪紅火齊全。然其精力專門致力於廣大牧區之皮毛、牲畜等行業,它在錫盟之貝子廟(今錫林浩特市)設有分號,並以貝子廟為中心在錫盟的東烏旗之喇嘛庫倫,西烏旗之王府,東、西浩其特旗,阿布嘎旗均設有分號。在外蒙古之大庫倫(今烏蘭巴托)也設有分號。以大庫倫為中心在三貝子、許德河、幽格吉爾廟也設有分號。在內外蒙形成一個覆蓋面極廣的商業網絡。另外,在多倫、林西、赤峰均有“慶德正”的分號。在北京、天津都有長駐人員的辦事處,以採購商品和推銷商品,並以掌握一切商品的行情,互通信息為目的。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騰旗首富劉英及所開設的“慶”字商號舊聞

經棚帶有“慶德”二字的五家商號,以本地的糧米以及各種日用商品為輸出物資,遠銷外蒙古以及錫林郭勒盟之各旗。下面的分號在分銷總號分配來的商品的同時,也收購牲畜、皮毛、蘑菇、藥材等土特產品,然後再分別運往各大商埠銷售。

如牲畜,馬以通遼、張家口兩地為點,再銷往東北、黑龍江和華北各地;牛羊則銷往張家口和京、津兩城。皮毛,老羊皮,運回經棚,再轉運錦州銷向東北各地;獺子皮、羊絨、羊毛、牛皮,必須運往張家口再轉運天津打包出口。蘑菇先運到張家口大境門裡的專營口蘑的蘑菇店,之後再轉銷外地;克什克騰旗“灰統梁”所產的蘑菇是口蘑中最名貴的品種,在全國都享有盛譽。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騰旗首富劉英及所開設的“慶”字商號舊聞
  • 張家口大鏡門

從晚清開始中國門戶開放,外商到中國經商的國家增多,互相競爭,行情特別不穩。例如,皮毛,特別是獺子皮的行情,真是一日數變。如果信息不靈則有虧本、倒閉的危險,所以當時經商的人都特別重視行情信息。“慶德正”多年來永遠保持盈利,應歸功於該店號之信息靈通,行情保密工作做得好。各地之各分號與經棚總號的信息聯繫密切,商品短缺調配及時,使該號於商戰中永立不敗之地。

“慶德正”除了重視信息工作外,還注重資金積累。每到算大帳的年度時,對現存商品折半價入帳。例如:三歲羊、二歲馬、二歲牛,不等於錢,打入“厚成”(公積金)。各種皮張絨毛折半價入帳參加分配,給下個大賬年度打下豐收基礎。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騰旗首富劉英及所開設的“慶”字商號舊聞

“慶德正”商號的主人是當時克什克騰旗的首富,其富裕程度通過下面兩件事可見一斑:

“慶德正”三年一算大帳,在鼎盛時期,它每一個整股分到的紅利達一萬兩白銀之多。這一數字和內蒙古最大的旅蒙商“大盛魁”的分紅相等(也是三年一股一萬兩銀子)。當年熱河省的一個將軍的年收入才一千一百兩銀子多一點,經棚縣長年收入一百六十五兩銀子,也就是說“慶德正”一個經理的年收入(三千三百三十兩銀子)頂三個將軍的年收入,頂二十個縣長的年收入。

外蒙古獨立時,“慶德正“的資財被全部沒收,僅大庫倫、幽格吉廟、三貝子、許德河幾處就損失了白銀三十萬兩。

“慶德正”是克旗的首富商號,自然在經棚商界的地位也舉足輕重。自清朝光緒初年該號掌櫃的即為經棚商會的會長,該號雖幾易掌櫃的,可在商會中始終保留有會長或副會長之一席位。

清末民初赤峰克什克騰旗首富劉英及所開設的“慶”字商號舊聞

連入偽滿康德八年(1941年)以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對牲畜、皮毛、糧食等產品實行管制(統購統銷),致使“慶德正”商號無法正常經營,於是逐漸將資本轉移回山西老家。到解放前夕,在經棚的五家“慶德”商號僅剩下一副空架子,設在各地的分號也都大部分撤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