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从十岁读到七十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宫崎骏从十岁读到七十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豆爸读书会



许多人都非常喜欢看宫崎骏的电影,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会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冲击心灵的力量。

而对宫崎骏而言,也有一本书对他影响深远,那就是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的小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宫崎骏从十岁读到七十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豆爸读书会

宫崎骏在孩童时代,从教科书上读到这本书,年逾古稀,宫崎骏又从本书中得到灵感,创作同名电影,希望作为礼物送给孙子。

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宫崎骏曾在《消失的风景》一文中解释道:“这本书传达出一个讯息,那就是无论在多么艰难或残酷的时代,都要活得像个人。”

日本著名思想史学者丸山真男也曾发表看法:“《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探讨的是人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但这绝不是一碗人生鸡汤,因为这本书并不是一部仅探讨人生价值的作品,它还包含着成长中必备的生活哲理和异于传统的教育思想。

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极其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是在教育过程中,还是会有形形色色的问题困扰着大家。而吉野源三郎的这部作品,不仅能直接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还能为在教育中迷途的家长解疑答惑,所以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家长,都非常值得一读。

这部小说是伴随着中学一年级学生、小哥白尼的独立思考和个人经历展开的,大学毕业的舅舅,在小哥白尼已故父亲的嘱托下,对小哥白尼的每一步成长都十分关注。

每当舅舅了解到小哥白尼在校园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后,都会写信与他进行交流,帮他解决心中所产生的困惑,并推动他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小哥白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获得了无限的启发。


1


成长,是与自我中心主义的剥离


有一天,小哥白尼和舅舅在商厦楼顶观察东京的繁华街区,看着眼前的一切,小哥白尼心中产生了奇妙的变化——有许多人在他看不见的地方生活着,人类就像茫茫大海中的水分子,他只是其中之一。小哥白尼把他的想法告诉了舅舅:“我真的觉得人类就像分子。”

舅舅听了之后,既惊诧又兴奋,小家伙年纪轻轻,竟然有这么独特的思维方式。为之深感欣慰的舅舅不仅赞赏了小哥白尼能不以自己为中心去看待事物,还孜孜不倦地在笔记中与他进行了更加深刻的交流。

舅舅告诉小哥白尼,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往往无法了解世界的真相,也看不到重大的真理。

宫崎骏从十岁读到七十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豆爸读书会

或许你会觉得,世界的真相和重大的真理这些东西离我们的生活都太遥远,何必要让一个孩子去理解这些呢?

但实际上,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真相,也蕴含着一定的真理,但却只有极少的人能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真相与真理的眼睛。

生活中,在处理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时,人们往往难以客观地做出正确判断,因为大家都只看得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只有从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中走出来,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真相,从而对这个世界多几分理解。

就像舅舅告诉小哥白尼的那样,很多穷人都很容易自卑,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让他们自卑的因素,比如褴褛的衣衫、脏乱的家、朴素的食物。就算是自尊心很强的人,一旦陷入贫穷,也会因某些事儿感到自卑,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与贫穷的人相处时,需要时时谨言慎行,才能避免让他们感到自卑。

正是因为小哥白尼能够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陷阱,才能够接受舅舅的观点,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理解别人。所以,面对出身贫寒的浦川同学,小哥白尼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一直抱着偏见,而是看到浦川身上的闪光点,还和他成了好朋友。

这让我想起了美剧《良医》中的一个角色——摩根·雷兹尼克,她没能成功地走出“自己的世界”。有着优秀履历、显赫出身的摩根医生,总是怀着孤傲的执念。她把工作看成了你死我活的竞争,说话做事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

这样的摩根真的实现了利益最大化吗?我想不是。她虽然优秀,可同事们都对她心存芥蒂;

在生活中,孤单成为了她最忠实的朋友;她偏执地维护着自己的利益,却难以获得真诚的友谊与真正的快乐。她难以跨越心灵的藩篱,就无法看清真相,与世界和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自我中心主义概念,说的是婴幼儿的判断和行为会受自己需要与情感的强烈影响。孩子们小时候常常会任性、胡作非为,这是在所难免的。而作为成人,之所以会做出自我中心主义的行为,就是因为暂时丧失了心理成熟和社会自我,仿佛在那一瞬间,回到了难以控制自身行为的幼童时期。

成人偶尔幼儿化是正常的,持久幼儿化则是退化。在成长中,我们不能只去关注生理是否成熟,心灵的成长也同样重要。能够主动与自我中心主义剥离,从身边一切小事中发现其所蕴含的真理,也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步关键的成长。


2


相比财富,人生中还有更具价值的东西


一次,舅舅在笔记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和小哥白尼讨论贫穷和富有,起因是在小哥白尼的班级里发生的一件事。

宫崎骏从十岁读到七十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豆爸读书会

在这件事中,主角并不是小哥白尼,而是小哥白尼那位奇怪的同学——浦川。

同学们都觉得浦川“奇怪”,除了他样子奇怪、行为奇怪外,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他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穷酸气,感觉就是个乡巴佬。因为“与众不同”,一些爱恶作剧的同学总是以挑逗他为乐。

在一次班级大会上,浦川因“炸豆片”事件被爱恶作剧的同桌山口欺负,另外一个同学北见挺身而出,为浦川打抱不平,惩罚了山口。

但当北见将山口牢牢压倒在地,想要出拳的时候,被欺负的浦川却在背后抱住北见,拼命阻止着他,为山口求饶:“北见,可以了,不用做到那个份上!”“喂,积积德吧,你就饶了他吧!”

在这件事中,小哥白尼发现,大家都瞧不起的浦川竟然会为他人着想,拥有一颗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的美丽心灵,他对浦川刮目相看。

我时常想起一句话:“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炸豆片”事件中,淳朴善良的浦川面对这种事情总是选择隐忍。看起来“乡巴佬”的浦川,却怀抱着一颗赤诚善良的心灵。

孩子的天性总是善良的。除此之外,孩子还有一个可爱之处——总是清楚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豆瓣高分电影《海蒂和爷爷》中,海蒂被姨妈带到富人家中做富家小姐的玩伴,给了她过优越生活的机会,可她却三番两次想回到爷爷身边。因为在她心中,相比优越生活,更重要的是阿尔卑斯山群山绿野中无限的自由,是爷爷的陪伴和爱,是和牧羊男孩彼得之间珍贵的友谊。

海蒂是泰戈尔口中向往自由的鸟儿——“鸟翼上系上了黄金,鸟就飞不起来了。”

除了财富之外,我们的人生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值得珍惜。无论是亲情和友谊,还是善良和自由,我们学会珍惜的同时,也要带着孩子们去感受其价值。

3


直面过错,从痛苦中获取新的自信


英剧《伦敦生活》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就是因为这样,铅笔的后边才有橡皮,因为人们会犯错。”

宫崎骏从十岁读到七十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豆爸读书会

的确,人总会犯错,无论是平庸的人还是杰出的人,都免不了犯错。就像《悲惨世界》中所说:“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引力。”

我们不仅会犯错,还会因过错而感到痛苦。

《良医》中的克莱尔医生得知由于自己插管错误导致患者詹妮死亡而懊悔不已,她却只能无声地流下眼泪,无论多么痛苦,也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

小哥白尼在朋友受欺负时,因为迟疑和害怕畏畏缩缩选择了旁观,后悔的念头让他最终卧病在床。辜负了朋友信任的小哥白尼追悔莫及,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

但是人生没有“Try again”,我们也没有机会喊停重来。

我们每个人都难免因犯错而深感懊悔和痛苦,但是舅舅为我们直面错误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我们总会在痛苦中汲取崭新的自信,因为我们拥有沿着正确道路前行的力量,才会尝到犯错的痛苦。”

是啊,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悔恨,就是因为我们心中本来就有正确的道义与善良的念头。

这种看待错误的视角,实际上就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抱着正确的心态去宽恕和原谅,不是忽视,也不是包庇,而是要从痛苦中汲取新的自信,从错误中看清事物的本然面貌——善良的、勇敢的、正直的……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的确应该宽宥自己,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会犯错,并且会因所犯的错而懊悔、难过。可正是因为这样,才说明我们本质上是正直善良的人。这种痛苦,反而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回到现实中,孩子们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纠错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是非分明,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悉心教导、循循善诱。

倘若孩子犯了错,我们不能将批评和惩罚他当成主要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善的本性,帮助他了解人本该是什么样子,下次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具备足够的自信与能力去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抉择与行动。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哥白尼”,他们会用与众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用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孩子们需要的是“舅舅”式的家长,以平等的姿态去告诉他们如何去思考身边每一件小事中所蕴藏的真理。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强调的那样,教育并非高高在上地就某一主题进行教诲,并找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例证,而是将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小事顺手拈来,推动个人思考。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包含着正确的教育真理和无穷的知识宝藏,不仅影响了宫崎骏的一生,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豆爸读书会


宫崎骏从十岁读到七十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豆爸读书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