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祝三“築夢”大武漢

謹以此篇紀念沈祝三,祝福武漢這座美麗的城市。

舞臺暗下來,國立武漢大學落成典禮在人們的熱烈歡騰中降下帷幕。一位雙目失明的垂垂老者蜷縮在舞臺的右側角落,努力地聆聽著,感受著……

這是甬劇《築夢》最後一幕的場景。劇中那位老者,叫沈祝三,是《築夢》主人公的人物原型,漢協盛營造廠的創始人,而武漢最漂亮的老房子差不多都是漢協盛營造廠蓋的,它們幾乎支撐了漢口老房子的半壁江山。也正是因為有了他,才有了今天“江城多山,珞珈獨秀”的武漢大學。

從小木匠到建築業行家裡手

沈祝三字卓珊,後來他按其音韻將“卓珊”改成了“祝三”,並行於世。1877年,即光緒三年,沈祝三出生於浙江鄞縣走馬塘沈風水村。沈風水村地處鄞縣與奉化交界處,緊挨走馬塘。該地現屬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管轄。


沈祝三“築夢”大武漢

沈祝三肖像


沈祝三很小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家裡無錢供他念書,他便在下雨天候在私塾外聽先生講課。但這種“讀雨書”的生活也沒有持續很久,母親便送他去學木匠活兒了。

學木匠活兒不久,沈祝三就跟著舅舅孫仁山到上海去給人做臨時工。從寧波鄉下來到大上海,沈祝三的命運開始慢慢改變。

舅舅在上海的朋友王文通,見沈祝三學習刻苦,手腳勤快,心思細密,便介紹他到楊瑞泰營造廠做事。上海楊瑞泰營造廠是中國近代營造業先驅楊斯盛開辦的。楊斯盛除了開辦楊瑞泰營造廠外,還與朋友,即近代上海建築業鉅子張繼光共同創辦了協盛營造廠。沈祝三在楊瑞泰營造廠幹了一陣子後,即被楊斯盛介紹到了上海協盛營造廠。

楊斯盛和張繼光均在幼年失去父愛,遭受失學之痛,和沈祝三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沈祝三到上海後,深受楊斯盛和張繼光二位建築大師的影響。他深知想要有本事,必須刻苦學習,但限於當時沒有上學機會,一切都只能靠自學。在協盛營造廠工作時,他抓住一切機會邊幹邊學,瞭解各類施工技術。不久,他便學會了看工程圖紙。晚上他還抽時間從看門的印度人那裡學習英語,並學用結合,在較短的時間裡學會了用英語簡單對話和書寫,並能看懂英文建築圖。沈祝三逐漸與外國業主交流自如,很快成為建築業的行家裡手,在同行中嶄露頭角。

就在這時,上海協盛營造廠承包了南京英商太古洋行工程,因勤勉努力深得楊斯盛和張繼光賞識器重的沈祝三,便被派往南京做監工。

機敏幹練又講信譽的沈祝三,因為懂外語能直接與洋人對話,在南京與英商合作得很好。施工過程中,有一個項目需要鑿一口旱井,技術上要求鑿進過程一氣呵成,不能間斷,故需日夜開工。此時正天降大雪,工人因畏寒不願在夜間施工,更不肯下井。沈祝三作為監工率先垂範,自告奮勇親自下井動手幹活。這一舉動不僅受到洋人的讚賞,也受到工人的敬重。這項工程給沈祝三後來的道路做了一個非常好的鋪墊。

1904年,英商太古洋行要在漢口建一號倉庫,該洋行大班依然請上海協盛營造廠承建這項工程,同時點名要沈祝三去漢口主持整個工程。奉派主持施工的沈祝三時年二十七歲。他離開上海,隻身逆江而上,邁出了他在漢口創業的第一步。

第二年,沈祝三受上海協盛營造廠委派,再次到武漢主持施工武漢最早的一棟混合結構大樓——漢口平和打包廠(平和洋行總公司設在香港,在漢口設有分行)。這幢建築施工技術含量相當高,後來成為中國近代建築起始的重要實例之一。平和打包廠的建造成功,使沈祝三聲名大震,也初步奠定了他在武漢地區營造業界的地位。

在武漢創辦漢協盛營造廠

自1861年漢口正式開埠之後,外國人陸續在長江邊上建起了高樓大廈,華商們也紛紛開廠建房,武漢三鎮有了興旺發展的態勢,並由此更加帶動了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到20世紀初,武漢到處都蘊含著巨大的商機。機敏的沈祝三1904年到漢口,可謂來得正是時候。

在漢口,沈祝三主持平和打包廠工程的同時,又承建了武漢地區的其他建築項目。這本來應該是上海協盛營造廠為之高興的事,但老闆楊斯盛及其他管理人員卻擔心其他工程會帶來難以掌控的糾紛,更擔心這些工程萬一有了虧損,可能會由上海協盛來擔待。鑑於此,上海協盛發表了一個聲明,表示武漢的一切建築工程業務由沈祝三個人負責,與上海協盛營造廠無關。

在此情況下,沈祝三索性脫離了上海協盛營造廠,於1908年在漢口開設了自己的營造廠。為了不忘上海協盛給予他的發展良機,他將自己的營造廠取名為“漢協盛”,廠址設在漢口六合路。這就是後來聲震漢口的漢協盛營造廠。

營造廠創建伊始,沈祝三十分注重把傳統施工與西方技術、機械施工相結合。他自備汽車、拖輪、拖駁等運輸工具,將原材料直接運至施工現場。更多設備則從國外進口,諸如英式打樁機、混凝土拌和機和電動控制的起重設備等,以滿足大型複雜工程的建造需要。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增加優勢,沈祝三開辦過當時湖北規模最大的機制磚廠——阜成磚瓦廠,還興辦了阜成軋石廠、阜成煉灰廠、阜成石灰廠,以保證磚瓦、石灰等建築材料的供應。沈祝三的阜成系列建材盈利頗豐,是當時武漢建材業的翹楚,影響及至長江中游沿岸城市。

沈祝三除了充分運用先進設備建造各種複雜工程外,在採購原材料時,還儘可能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因此他常常能以比別的營造廠低得多的價格接下項目。如,他與德國哈爾鋼鐵公司建立業務往來,從而每年以低於市場百分之二十的價格,直接從德國購進鋼筋,完全不受漢口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

1908年,沈祝三結識了英國建築設計師海明斯,兩人一番交談後,發現雙方意氣相投,在業務上也可以互相支持,互補共進,因此一拍即合。沈祝三出資,幫助海明斯開設了專營房屋設計和監工業務的景明洋行。該行是漢口第一家房屋設計事務所,承攬的設計工程概由漢協盛承包施工。這對設計和營建搭檔一經聯手,業務皆大為拓展。

景明洋行和漢協盛營造廠的合作一直很順利。幾十年下來,景明洋行成為漢口排名第一的房屋設計事務所,而漢協盛亦成為漢口最負盛名、業務最發達、規模最大的營造廠。用現在的話說,他們的聯手是“雙贏”。最重要的是,因為他們的合作,整個武漢多了許多值得誇耀的建築,而這些建築讓武漢增添了許多出彩的地方。

在資金上,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沈祝三請好友兼老鄉王道平的弟弟王佑霖當了漢協盛下屬企業的總管事,而王道平是浙江興業銀行漢口部的經理。這讓沈祝三擁有了強大的銀行背景,使漢協盛在建築資金上有較為充足的保障。

漢協盛營造廠信守承包合同,採取先進的施工方法,注重工程質量,贏得了中外業主的信任,在短短十數年的時間裡,發展成為武漢最大的營造廠。當時在漢口,沒有哪一家營造廠能趕得上沈祝三創辦的漢協盛。

耗盡心血建造武漢大學

1918年,也就是漢協盛創建十年後,沈祝三因青光眼而導致雙目失明。儘管他四處尋訪名醫,甚至不惜巨資東渡日本求醫,但終未成功。面對沉重的打擊,沈祝三沒有灰心喪氣。縱然自己已是盲者,但他憑著超人的毅力和膽略,依然從容不迫地領導他的漢協盛,依然鎮定自若地指揮著漢口這個大工地上的建築交響曲。他坐在家裡聽取彙報,對關鍵性的問題果斷地做出指示和決斷,對建築上的事情,他幾乎是瞭然於心,許多大樓都是在他眼睛完全失明後建成的。他甚至雄心勃發,想獨攬漢口所有的營造工程……

1930年3月,漢協盛承建的武漢大學珞珈山新校舍項目動工。主要建築有文、法、理、工、農(部分)五個學院大樓和圖書館、體育館、學生宿舍、教師住宅、學生飯廳及禮堂(俱樂部)、實驗室、工廠、校門牌坊、珞珈山水塔等。校園佔地三千二百餘畝,建築面積共計七萬八千五百九十六平方米。1932年1月,新校舍一期工程竣工。1938年,校舍全部竣工,總造價約四百萬銀圓。

但在建造過程中,沈祝三和漢協盛遭遇了重大危機:1931年,歷史上罕見的長江大洪水席捲武漢,三鎮一片汪洋,正在建設中的武漢大學工程慘遭嚴重破壞;武漢大學建在山上,漢協盛在承包時漏估了開山、築路等部分費用;又逢國際經濟危機,導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在工程全面虧損、幾乎陷入絕境的關鍵時刻,沈祝三表示堅決信守合同,堅持“三不原則”:一不主動向業主提高造價,二不拖欠供應商貨款,三不拖欠建築工人工資。沈祝三要求武漢大學工程著眼於保固期百年以上,因此在施工中一旦發現問題,則不惜代價,返工重來。漢協盛原來承諾的奉送水塔、水池等配套工程,依然兌現。

在雙目失明、大洪水侵蝕、原材料價格瘋漲、資金鍊斷掉等多重壓力下,沈祝三還是沒有放棄這個建造工程。他甚至為解決工程經費問題,將三元里、三多里、德華里等多處私宅和阜成磚瓦廠抵押給浙江興業銀行,取得貸款四十萬元,使武漢大學工程得以繼續。

時任武漢大學校長的王世傑在一次演講中特別提到:承包武漢大學工程的漢協盛營造廠老闆沈祝三,“他目盲已有十多年了。他每天自早至晚,都坐在他的小辦公室的桌邊接電話,指揮珞珈山及其他項目的工人從事工作。……而他的虧累卻是無可置疑的事實。可惜本校的經費也在十分困難中,無法補償他。可是無論如何我們應該感謝他,當時肯以比較低廉的標價,擔任這個巨大而且困難的工事”。

時光流逝,八十多年過去了,這些為武漢大學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早期建築群風采依舊,仍在繼續為教學科研服務,並且以其獨具的魅力震撼著人們。它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中國大學校園建築史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2001年 6月,武漢大學早期建築以其豐贍的歷史價值、珍貴的科學價值、精美的藝術價值,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沈祝三“築夢”大武漢

武漢大學建築群


創造武漢建築業輝煌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漢協盛的業務非常火,經常有一二十個工地同時施工。最旺的時候,多達四十多個項目同步進行,其場面之大,令人慨嘆。

在漢協盛企業裡,起關鍵作用的是沈祝三。人們都說,沈祝三為人精明透頂,但他利己而不損人,做事極守信用,對工程極講質量,再加上他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可直接與洋人打交道,這些都給他帶來許多便利,他的企業自然蒸蒸日上。

據統計,從1908年到1949年,武漢的三百個著名建築工程項目中,有五十六個為漢協盛營造廠所建造。

地處沿江大道青島路口的匯豐銀行大樓,由漢協盛建於1917年,是漢口最典型的西方古典式建築。其沿江矗立,造型嚴謹、對稱,花崗石外牆基與愛奧尼柱列及線條豐富的屋簷形成鮮明的對比,整棟建築莊重雄偉。建築內部裝修極其豪華,多采用具有西班牙古典風格的柳安木和柚木,石刻雕花,還建有屋頂花園,是漢口首屈一指的漂亮大樓。這件漢口建築史上難得的精品富麗堂皇,一派大家風範,贏得海內外同行的交口稱譽。


沈祝三“築夢”大武漢

漢口匯豐銀行大樓


保安洋行(建於1914年)是漢協盛早期建造的西方古典主義代表作品,也是武漢較早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多層辦公建築。建築處於十字路口轉角處,轉角為圓弧,並設主入口,用牛腿出挑支撐雨棚。沿街兩側為基本對稱的橫豎三段式構圖。建築立面仿麻石堆砌做法,三至四層為兩層高的愛奧尼柱式劃分,柱間設通開的大面積玻璃窗,裝飾較為簡潔。

在漢口江漢路到江灘的轉角處有兩幢緊鄰著的大樓:日信洋行大樓(建於1917年)和日清輪船公司大樓(建於1929年)。兩幢大樓氣度恢宏,端莊典雅,襯出了漢口江灘建築的雄偉氣勢。這兩幢大樓都是景明洋行和漢協盛營造廠合作的成果,均為漢口近代建築中的傑出代表。

沈祝三喜歡與老鄉——寧波籍建築設計師合作。他1930年承建了由莊俊設計的漢口金城銀行大樓(現為武漢市美術館),後者發起組織了中國第一個建築師組織“中國建築師學會”,該大樓也是武漢近代建築中的精品。1934年,由寧波人盧鏞標的建築事務所設計,漢協盛承包施工了位於江漢路的四明銀行大樓,這幢當時漢口最高的銀行建築,其規模超過上海四明銀行總行大樓。


沈祝三“築夢”大武漢

四明銀行大樓


漢協盛建造的房子遠不止這些,武昌第一紗廠、協和醫院、普愛醫院、漢口電報局、橫濱正金銀行、捷臣洋行、璇宮飯店、三北輪船公司大樓、同豐裡、德林公寓、信義公所大樓、漢口總商會、國貨商場、卜內門洋行、景明大樓、浙江實業銀行、鹽業銀行、江漢關大樓,以及高級住宅怡和洋行宿舍(二十七棟)等,都出自漢協盛。

最能代表漢協盛營造水平與質量的,還是武漢大學建築群。瀕臨東湖的武漢大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校園之一。校舍整體上既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又引入西方的羅馬式、拜占庭式建築式樣,構思精美,錯落有致,置於群山起伏、湖水相伴、綠樹成蔭的自然環境中,從而使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形成典雅莊重、氣勢恢宏、輕快多姿的總體景觀,是20世紀30 年代中國唯一完整規劃且一氣呵成的大學校園建築,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也是漢協盛營造的最輝煌和最值得紀念的建築。雖然當時已雙目失明十多年的沈祝三無法看到這件他用全部心血創作的作品,但美麗的武漢大學,無疑是這位著名企業家高尚人格的不朽豐碑。

著名作家方方在《燦爛漢協盛》一文中感嘆:“武漢最漂亮的房子差不多都是漢協盛蓋的,它們幾乎撐著漢口老房子的半壁江山。”從1908年的同仁醫院到1936年的四明銀行,從工業廠房、洋行、銀行、住宅、宗教建築到學校建築,從低層建築到多層建築,從磚木結構到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從西方古典主義、折中主義到向現代主義風格過渡,沈祝三的漢協盛為武漢近代建築體系的確立及整個體系的延續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歷史銘記沈祝三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正是在建造武漢大學的過程中,沈祝三不得不把一批房產和磚瓦廠抵押給浙江興業銀行,取得貸款四十萬元,而這筆債最後本利滾成了一百萬元。令人敬佩的是,雖遭滅頂之災,這位建築大亨依然憑藉頑強的毅力繼續著他的事業,同時變賣幾乎全部家產,還債還了許多年,直到武漢淪陷時終於將銀行貸款本息全部償清。但經過這些變故,漢協盛元氣大傷,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從而結束了它的興盛時光,沈祝三也從一代富商成為一貧如洗的窮人,他蟄居漢口,靠變賣建築存料和財產維持生活。

沈祝三的夫人吳琴芳(亦為芹舫)曾是他事業上的得力助手,為漢協盛的興旺作出過許多貢獻,尤其在沈祝三雙目失明後,有許多事務實際上是由夫人打理的。漢口淪陷後,昔日富甲一方的沈祝三當時已經沒有財產,兩個兒子在後方讀書,夫妻倆相依為命,慘淡度日。

1941年,六十四歲的沈祝三終於在自己的蕭條歲月中一病不起,同年去世。1945年抗戰勝利後,吳琴芳花費許多精力想重振漢協盛,招回兩個兒子到武漢,將工廠經營權交給兒子負責,以繼承父業。但這時候的漢協盛已光芒不再,沒有沈祝三的漢協盛,已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1949年,漢協盛宣告結束。

從寧波鄉下走出來的沈祝三,自1904年在武漢開始營造生涯的三十餘年間,他帶領著漢協盛創造了武漢建築業的輝煌,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沈祝三也成為近代武漢建築史和經濟史上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他留下的建築,至今依然輝光四射,仍是武漢這座城市的驕傲。沈祝三去世了,漢協盛也完結了。但沈祝三被寫入武漢大學建校史,記入《漢口往事》,並在武漢名人推選活動中入選,被載入武漢“歷史上十大名人”史冊。而在寧波,改編自沈祝三真實故事的甬劇《築夢》,正在各地劇院演出——人們記住了沈祝三先生,記住了這位曾為武漢輝煌、為商業誠信而不惜傾家蕩產的寧波商人。


沈祝三“築夢”大武漢

甬劇《築夢》劇照


(原文《沈祝三“築夢”大武漢》即將刊於《名人傳記》2020年第5期 文/裘偉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