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何大豆對外依存度如此之高?

近日部分國家相繼頒佈“糧食出口限制”政令,引發國內民眾對“糧食危機”的普遍擔憂。作為國內主糧的稻穀、小麥產需有餘,自給率高達95%,進口產品僅做品類調節用,主糧供給完全無需擔心。但公開資料顯示,雖非主糧,但仍有較大需求的大豆,對外依存度卻高達85%,疫情下的他國舉措,讓大家不免心慌。

我國大豆進口主要來自於巴西、美國、阿根廷三地,佔到進口總量的95%,當前這些地區受疫情影響雖嚴重,但暫未限制大豆出口。若疫情持續,這些國家會否出臺禁令,衝擊大豆供應鏈,仍是未知之數。

反觀國內,截止3月31日,東北、內蒙古地區大豆收購價分別達5260元/噸、4880元/噸,較2月上漲超940元/噸,大豆市場價格上漲預期明顯

坐擁960萬平方公里土地,我們為何沒能實現大豆自給?當前情況下,大豆價格會不會進一步暴漲?又是否會引發大豆下游榨油、飼料、養殖行業的多米諾效應?關於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我們將一一分析。

國內大豆單產低, 進口大豆=進口土地

受氣候條件、耕作制度及品類特性影響,我國的大豆有五大主要產區,北方春大豆區黃淮海流域夏豆區

長江流域春夏大豆區東南秋作大豆區華南大豆多熟區

東三省為我國最大的商品大豆和出口大豆生產基地,往年的種植面積和產量約佔全國總量一半。在2019年共出產627萬噸大豆,增幅達25.1%,約佔當年全國總量的1/3。

坐擁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何大豆對外依存度如此之高?

大豆屬於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國內外單產差異較大。我國往年產量約120公斤/畝(計劃2020年突破135公斤/畝,2022年突破140公斤/畝),而2017年美國密蘇里州打破大豆高產記錄,達694.25公斤/畝,相當於我國近6畝地的產量,但其中涉及轉基因技術。巴西大豆單產預計今年將達到234.7公斤/畝,比我國的單產預計值高100公斤/畝,非轉基因產品。

從國內糧食單產總體情況來看,排除超級水稻不計,我國安徽、江蘇等產糧大省水稻單產記錄均突破了1050公斤/畝,小麥單產也突破了840.7公斤/畝。哪怕大豆產值按140公斤/畝算,同一畝耕地用來種植大豆的產量仍顯著低於種植穀物,一般情況下沒有國家政策補貼農民會偏向種植單產更高的作物。

若以2016年農業普查數據來計算,我國共有20.24億畝耕地,實現完全自給大豆需要31.6% 的播種面積,這將會擠佔主糧耕地。而我國需要用僅佔世界7% 的土地來養活世界22% 的人口,當前想實現大豆自給顯然不現實。

國外產量高,價格低;我國產量低,成本高,最優選擇無疑是進口。目前的情況下,

進口大豆相當於進口了土地、進口了自然資源,保證了國內耕地價值最大化。

坐擁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何大豆對外依存度如此之高?

在無法大量增加播種面積的情況下,提高單產將是實現自給唯一的可行之路,而這需要優質的種子、合適的種植技術,無法一蹴而就。

大豆需求缺口巨大,當前上漲產量杯水車薪

由於未找到國內權威渠道最新數據,我們獲取了美國農業部今年1月公佈的供需報告,數據顯示,我國2018/2019年度大豆消費量約為1.21億噸,預計2019/2020年度將至1.22億噸。全球大豆每年產量約3.6億噸,其中,我國消耗量約佔全球產量的1/3,保持在1.2億噸左右

在2019年,我國大豆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810萬噸。但在1.2億噸巨量消耗面前,缺口高達9000萬至1億噸。農業農村部2019年初印發了《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播種面積增加到1.4億畝,若按計劃提高畝產至135公斤計算,產量將達1890萬噸,比2019年增加80萬噸,這個增量,對於近一億噸的缺口來講,可謂杯水車薪

坐擁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何大豆對外依存度如此之高?

如果他國禁止出口大豆,受衝擊最大的,將會是我國大豆產業鏈條上的各行業。又由於我們是最大的豆類消耗國,若產出國限制出口,那對於他們內部豆類種植業來講,在無法完成內部自我消耗,又不能外銷時,影響亦將是巨大的。正常情況下,限制出口舉措較難發生但若因為此次疫情,影響了豆類主要產出國的總產量,豆類價格飆升將大概率成為現實。

接下來,我們看看豆價上漲之下,豆油、飼料等行業面臨的境況如何。

大豆油影響相對有限,行業集中趨勢正加強

據USDA數據統計,我國2018年大豆油佔到了食用植物油消費市場的43.1%。那麼,豆價上漲是否會直接影響食用植物油購買?其實不盡然。

大豆油雖然在行業中佔比較大,但我國食用植物油品類非常豐富,菜籽油、茶油、花生油、橄欖油等均具有較大的消費潛力,加上目前市場上存在部分對“轉基因大豆油不利身體健康”的說法,大豆油的可代替性較強。若價格上漲,最終將不利於這一品類在食用植物油市場的競爭。

坐擁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何大豆對外依存度如此之高?

在企業方面,Euromonitor的公開報告顯示,魯花、中糧、益豐國際及西王食品位處第一梯隊,佔到國內食用植物油銷量的63.8%。其中,豐益國際以高達39.8%的市場佔有率成為行業龍頭。近些年,食用植物油行業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本已受擠壓,此輪豆價上漲勢必增加其生產成本,進一步失去競爭優勢,加速行業格局轉變。

飼價上漲已成定局,養殖企業積極對抗風險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飼料生產國,主要以自產自銷為主。一般而言飼料成本佔養殖總成本的70% 左右,飼料行業的每次變動都會對養殖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根據農業部第1773號公告《飼料原料目錄》顯示,我國飼料原料可分為13大類,不同種類的飼料原料佔比不同,但大部分以豆粕和玉米為主。而豆粕的獲取,離不開大豆。

大豆價格上漲,加上疫情預期,3月下旬豆粕市場價格達3210.7元/噸,環比上漲9.7%。畜禽飼料龍頭企業亦不堪重壓,新希望、唐人神、特驅等相繼發佈漲價通知,各類豬料上漲100-150元/噸不等,禽料上漲約50元/噸。與此同時,通威、中糧、正太等企業的水產飼料上漲了200-300元/噸不等,特種經濟動物水產料上漲甚至達到400-500元/噸,全行業的價格調整似已成定局。

坐擁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何大豆對外依存度如此之高?

| 新希望飼料上漲通知(來源:網絡)

短期飼價上漲對國內大型養殖企業來說還尚可控,如牧原集團常年將飼料成本控制在6成左右,輔以提高養殖管理效率增強抗風險能力。但若飼價長期得不到緩解,養殖成本上升,將使得原本因非洲豬瘟而高企的肉價更加高不可攀

對於中小養殖場或農村養殖戶來說,控制飼料成本原就是生存關鍵,即便是飼價短期上漲,都會對他們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主體自行調整飼料配方選擇其他代替品變得經濟可行,常見方法是用花生粕、菜籽粕等雜粕代替部分豆粕,再輔以氨基酸等提高雜粕飼料轉化率

當前,國家已出臺相應措施幫助養殖行業對抗風險,將飼料、養殖行業納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範疇,實行稅收、貸款等優惠政策,幫助企業恢復產。此外,地方政府出臺相關舉措實施精準幫扶,如廣西支持龍頭企業以“公司+農戶”等方式帶動中小養殖場、養殖戶補欄增養,簡單來說就是以“大場帶小戶”共同解決養殖難題。

坐擁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何大豆對外依存度如此之高?

總的來看,當前全球疫情帶來負面影響與日俱增,國際豆價漲跌交替,更多的是部分糧食出口受限從而影響國內心理預期,但當前國內豆價上漲導致飼價上漲已成定局,肉類價格只怕也將繼續保持一段時間的高位運行。

要吃好肉,吃飽肉,低價吃肉,還是得從源頭上入手,有效降低飼價成本。短期內,需要做好豆粕原料替代;長期來看,需要農業科學家們培育出好豆種,提高豆類單產,加快提高自給量。咱們的糧袋子牢靠了,肉袋子也要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