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三教九流”是怎麼劃分的?來瞧瞧你是哪一流

三教九流是一個漢語詞語,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泛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本是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劃分的等級。現代用一個詞形容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常用的就是三教九流,稍微有那麼點貶義,那麼這個三教九流到底是哪三教,哪九流呢?

一、“九流”指的是

古時候的“三教九流”是怎麼劃分的?來瞧瞧你是哪一流

先說九流,九流真正的含義是源自《漢書》記載,流就是流派的意思,比喻如水流一般,遵循自然規律,源遠流長,自成一派,相當於現代的大學專業分類,一共是九流十家,分別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

民間關於九流的說法有很多,不盡相同,到後來呢,民間按社會地位,九流演化成27種職業,按照上中下三類區分,將“九流”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同時,九流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所謂上九流大概就是,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畫家、書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妖、盜、竊、娼。

古時候的“三教九流”是怎麼劃分的?來瞧瞧你是哪一流

“上九流”按照排序分別是: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帝王自不必說,是至高的統治者,只有虛構出來的上天才能比“天子”高一等。聖賢,指的就是孔子、老子之類開宗立派並傳頌後世為人敬仰的偉人。

古代職業的排序“士農工商”大家都聽過,因為古人認為商業是一種低進高賣的倒賣行為,不產生實際的物質和價值,所以許多人會認為在九流中,商人是屬於下九流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甚至商人還是上九流中的。

古時候的“三教九流”是怎麼劃分的?來瞧瞧你是哪一流

第二種說法,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閣老六宰相,七進八舉九解元。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棋琴。下九流:一流高臺(唱戲)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剃頭),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給家畜配種)九娼妓。

元朝政府按人們所從事的職業,把被征服的臣民詳細劃分為十個等級即“十流”: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朝統治者是騎在馬背上的征服者,敵視知識分子,儒被列在娼妓之後,後來人們管知識分子叫“臭老九”,也出自於此。

二、“三教”指的是什麼

古時候的“三教九流”是怎麼劃分的?來瞧瞧你是哪一流

一般來說,三教便是指的儒,釋,道三教。九流是佛、道、儒這三個宗教和儒、道、陰陽等九個學術流派的一個合稱。三教指的是儒教(由孔子創立,對封建社會影響深遠)、道教(由張道陵創立,本土宗教)、佛教。

實際上,三教儒道釋的說法,源自於宋朝,而九流的說法最晚成型於漢朝,不同時代的概念結合在一起,很明顯有點矛盾和不搭,起碼在漢朝來說,三教並非指的是儒釋道三教。追根溯源,漢朝之前的三教,指的是什麼呢?

古時候的“三教九流”是怎麼劃分的?來瞧瞧你是哪一流

據漢代的《白虎通德論·三教》記載:王者設三教何?承衰救弊,裕民反正道也。三王之有失,故立三教,以相指受。簡單的說就是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是孔子說夏商周三朝品質的典故,這是儒家的施教內容,忠、敬、文,又叫三德。

總之“三教”跟儒家的什麼三綱五常六藝之類的差不多的概念,所以,追本溯源,最早三教九流的真正內容應該是這樣的,三教:忠、敬、文。當然話說回來,語文沒有標準答案,有的只是對現象的剖析和探索,具體是什麼內容就不重要了。

古時候的“三教九流”是怎麼劃分的?來瞧瞧你是哪一流

​早在漢朝之前的三教九流的名稱是不含貶義的。後來人們認為是貶義的“三教九流”一詞是民間對於地位和職業名稱來劃分的,地位和職業的區分就有了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小說將其變成了含有貶義的詞語。

因此,古人說“三教九流”可沒有一點不敬的意思,我們經常聽的有個詞叫“三教九流”,其實這個詞本來並沒有褒貶之意,是個中性詞,用來表示古代社會構成中的各色人等,這一詞彙的起源今天已經無法考證了。各位看官,您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