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中的“三教九流”是什麼?探究歷史,定能讓人耳目一新

“三教九流”甚至是下九流一說,大家肯定多多少少都有點耳聞,現在,這個名詞通常帶有一種貶低的意味,那歷史中的三教九流又是什麼呢?

三教

三教指三大傳統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釋教)。

儒教又稱"孔教""聖教"(儒教不等於儒學)。以"仁"為最高信仰,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終極目標。後為和崇尚黃老獵莊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區分,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又被稱作聖教,跟印度佛教、中國道教並稱為三教。"儒教是中華民族土生土長的宗教 ",儒教是禮樂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繼承者。

俗話中的“三教九流”是什麼?探究歷史,定能讓人耳目一新

儒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教派,古代的時候,是遼,金,西夏,漢,乃至清的國教。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以丹道法術為修煉途徑,以得道成仙、永生不死,與道合一為終極目標,追求自然和諧、國家太平、社會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積德者能夠幸福快樂、長生久視,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識和信仰心理。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指東漢時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教。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印度人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入寂滅、斷盡一切煩惱。

九流

九流現代和古代的分法是不同的,古代不光有下九流,還有上九流,中九流,但那時時候的下九流可沒有歧視和貶低的意思。

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之所以以'流'來形容,實際上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為水。無論是山河變換,還是水脈分流,水卻一直遵守自然的規律的同時,依然展現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說家,卻往往要以迎合讀者為首。

俗話中的“三教九流”是什麼?探究歷史,定能讓人耳目一新

看過秦時明月的人應該熟知裡面的教派之多,諸子百家就是說的這個。

而在現代,我們對三教九流又有了新的概括。

舊詞新解

"三教"指的是中國儒、道、佛三大教派

"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及拐騙)、盜、竊、娼。

五行:車行、船行、店鋪行、腳行、衙役行。

八作: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瓦匠、石匠。

俗話中的“三教九流”是什麼?探究歷史,定能讓人耳目一新

其實,司機對下九流中的媒婆,衙役,師爺等,還是挺不忿的,都是憑本事賺錢,怎麼自己就被分到下九流中了。

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點贊,關注,評論。

PS: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