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為人處事要善於表演,找到痛點,才能演到對手內心深處

赤壁大戰後,劉備按諸葛亮的安排,用計奪取了軍事重鎮荊州。周瑜氣得金瘡進裂,決心起兵與劉備決一雌雄,經魯肅勸說才罷兵言和。但周瑜認為劉備佔據荊州是東吳稱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魯肅去向劉備討回荊州。

鬼谷子,為人處事要善於表演,找到痛點,才能演到對手內心深處

最初,劉備以輔助侄兒劉琦為理由賴著不還。劉琦死後,魯肅又去討荊州,諸葛亮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來辯護,並立下文書,取了西川后再歸還荊州。魯肅無奈,只好空手而回。後來,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子,做了東吳的乘龍快婿,孫權又要魯肅討還荊州,劉備已經黔驢技窮,問計于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說道:“主公只管放聲大哭,待哭到悲切處,我自出來勸解,荊州無大礙也。”

魯肅來到堂上,雙方互相謙讓。

劉備說:“子敬不必謙虛,有話直說。”

魯肅說“小人奉吳侯軍命,專為荊州一事而來,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還荊州為好。”

魯肅說完後,專候劉備答覆。哪知劉備無話可說,卻用雙手蒙臉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魯肅見劉備哀聲嘶哭,淚如雨下,不禁驚慌失措,急忙問道:“皇叔何至如此?難道小人有得罪之處。”

鬼谷子,為人處事要善於表演,找到痛點,才能演到對手內心深處

那劉備哭聲不絕於耳,哭得淚溼滿襟,成了個淚人兒。魯肅被劉備哭得膽戰心寒。這時,諸葛亮搖著鵝毛扇從屏風後走出來說道:“我聽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的主公為什麼哭嗎?”

魯肅說“只見皇叔悲傷不已,不知其原因、還望諸葛先生見教!”

諸葛亮說:“這不難理解。當初我家主公借荊州時、曾經立下取得西川時便還給東吳的文書。可是仔細想想,主持西川軍政大事的劉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漢朝的骨肉。若是興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萬人唾罵、若是不取西川,還了荊州無處安身;若是不還、那東吳主公孫權又是舅舅。我主處於這兩難困境,子敬又三兩次的來討,因此淚出痛腸、不由得放聲幀哭。”

鬼谷子,為人處事要善於表演,找到痛點,才能演到對手內心深處

孔明說罷,又用眼色暗示劉備,劉備聳肩搖膀、捶胸頓足,大放悲聲。

魯肅原是厚道之人,見劉備淚下,放聲痛哭,心中動了惻隱之心,以為劉備真的是因無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勸道:“皇叔且休煩惱,待我與孔明從長計議。”

《三國演義》中最讓人難忘的就是劉備的“哭”了,作為一個亂世英雄,整天哭哭啼啼或許會讓人覺得失去了英雄風範。可是,“哭”也是一種智慧。劉備就是用“哭”保住了荊州,並以此為跳板、最後發跡。

鬼谷子,為人處事要善於表演,找到痛點,才能演到對手內心深處

《鬼谷子》說“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所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琢磨那些外在表象的內在心理因素。揣摩之間,信息自然會被人察覺。劉備心思細密,在多次磨合中瞭解魯肅的性情,掌握心理慾望的內在因素。

這也是他保住荊州,贏得勝利的關鍵。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眼淚就是一種能夠征服人心的絕妙武器。所以不可輕視眼中滾落的淚水,它能夠流到人的心靈深處,打中人的惻隱之心,沖垮人的心理防線,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

鬼谷子,為人處事要善於表演,找到痛點,才能演到對手內心深處

政治家是最善用眼淚的,劉備是最典型的例子。劉備這一哭,雖然是無奈之舉,但卻有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佔荊州為己有,卻偽裝一副可憐相。劉備善於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計。可見,劉備深知“哭”的巨大作用,而且他很會哭。老百姓調侃,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哭而能夠得到江山,應該算是哭得高明,哭得巧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