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天津南市的东兴大街

文|赵杰

东兴大街是南市南北走向的一条重要街道,集吃、喝、玩、乐于一街的繁华大街。南起华安大街,北至南马路,在这六百米的长街上,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

五十年代天津南市的东兴大街

(一)

从南向北说起。东兴大街南起华安大街与之形成丁字街,它直通东兴市场。东兴市场主要是娱乐场所。从楼洞进入其楼上是永安茶楼,可以边品茶边听曲艺。沿通道一直往南走,两侧都是平房,有部分民宅,大部分是书场。面积不大,内有一个小舞台和几排长条木凳,设备简陋。主要演相声、大鼓和评书,有时也演话剧、京剧,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到这来听评书和话剧,不收门票,计时收费,十分钟贰分钱,随来随听。有许多曲艺名家都在这里演出过。往南走到头是开明影院,属于乙级影院,就是甲级影院演完片子,轮到它再演。儿童五分钱一张票。最大的优点是看完后可以不走,接着看下一场,所以我们都乐意到这儿来看,又便宜又过瘾。记得在这看过国产片《智取华山》,苏联片《三头凶龙》、《列宁在1918》、《夏伯阳》,法国片《勇士奇遇》和印度片《两亩地》、《流浪者》等。


影院的西侧是一个打把式卖艺的露天场子,由长条木凳围起一个圆形场子,人们坐凳子上观看。最早时是父女俩和姑爷三人表演,主要表演各种拳法和兵器。我最爱看的还是兵器表演,如父女俩的单枪对双刀,夫妻俩人的三节棍对单刀。后来又来个“毛孩”,八九岁的样子,浑身长满很长的汗毛,据说是返祖现象,吸引了不少观众。每次表演完一个套路,毛孩就托起一个铜盘收钱,多少不限,观众随意。


(二)

出了东兴市场往北走就来到了赫赫有名的“老三不管”。东临东兴大街,北至清和大街,西到首善大街,南至华安大街,这一方块地带。沿街是民宅,中间则是一露天场地,从东兴大街路西的新房子胡同进入,迎面就是一个剧场,这个剧场要比东兴市场中的书场面积要大,设施要好,不乏有名角演出。我曾在这看过天津歌舞剧团演出的音乐节目,也是计时收费。沿胡同往北走是一棋摊,用木凳板搭一遛案子,两侧是板凳,案子上放着象棋和围棋。对弈的人挺多,三棋两胜制,输者交费。表哥经常带着我到这下象棋,他的棋艺不错,经常一下午不输。再往北走是一个卦摊,算卦的人很多,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每天五十卦,多一卦不算,就象现在到医院挂专家号一样。算命先生乃是津门大名鼎鼎的舒舍予。在五几年时因宣传迷信骗取钱财而入狱。当时我在天津晚报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他自已交代了骗人的伎俩主要是雇了很多卦托。


下图:老三不管地区露天场地

五十年代天津南市的东兴大街


过了卦摊来到跤场。这个跤场很大,用长条木凳围起一个长方形的场子,看摔跤的人很多。这个跤场据说是江湖人称“大老九”的“跤王”所建。徒弟很多,个个身手不凡。经常有外地摔跤爱好者慕名而来,与他们交手,切磋技艺。据说在五六十年代,几届全国摔跤比赛中出了几个全国冠军。


跤场旁边便是变戏法卖大力丸的,每表演完一个戏法后便口若悬河的夸耀他卖的“大力丸”功效如何神奇。总有几个人抢着买,其实是药托。紧邻他的小场子是砸石头的,自称“李傻子”,五短身材,有些驼背,上身光着膀子,露出疙瘩肉,下身穿黑色灯笼裤,脚蹬沙鞋。在一长条凳上摆放着大小不一鹅卵石,他要运用气功用手掌劈开石头。他在表演前总是伸出胳膊让观众摸他的手掌都说“不硬”。然后他运气,就看到胳膊肌肉隆起,手掌鼓起一个硬疙瘩,再让观众来摸,犹如铁块一般。这时他左手拿着石头放在木凳上,抡起右手大喝一声,手掌劈下,石头断开,观众齐声喝彩。他旁边是打弹弓的,地上放着几个瓶子,瓶口放着泥球,在三、四米开外拉弓射弹,把瓶子上的泥球打碎而瓶子不倒。此人四十岁左右,精神干练,他用几种不同姿式打弹,弹弹中的,喝彩不断。


另外在这个市场里还有各种小吃,江米切糕,秫米稀饭,龙嘴大铜壶茶汤,全羊汤和卤煮火烧等。尤其卤煮火烧吃的人很多。长条木桌凳在外,里边是一口大锅,煮着猪下水和火烧。冒着热气,散发出浓郁的肉香味,让人垂涎。


(三)

出三不管是清和大街,再往东走数十步和东兴大街相交,在十字路口上分别有布铺、百货店、副食店和土产杂品门市部。沿东兴大街继续往北走,路西有个带顶棚的跑马场,经常有外地的马戏团在此表演。不仅有马术表演,还有狗熊、猴子、小狗等动物的表演。我在这曾经看过“双头人”的表演,感到很奇怪。在六十年代初这个场子被拆除改建为东兴第二小学。在它的斜对面是群英戏院。在解放初,曾演出过新编京剧《枪毙袁文会》,那时我还小,记忆不太深刻。后来建新、建华京剧团经常在此演出,我看过赵松樵的《徐策跑城》,王则昭的《乌盆记》,李瑞亭的猴戏。继续往北走,和永安大街相交东北角是原永安茶庄、后来并入正兴德茶庄,东南角是糕点铺,西南角是个照像馆,在五三年时,我们姐弟四人曾在这照过合影像。后来改为新新理发店,西北角便是什锦斋饭馆,其不远处则是原来的同福楼饭庄,对面是登瀛楼饭庄。在这不足五十米的路段上居然有三家能承办婚宴的大饭庄。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与此同时,大街的东侧过了永安大街路口往北前行,除了茶庄和原登瀛楼以外,还有欣乐糕点以及紧靠东裕巷的先锋旅馆,继续前行就是华东照像馆,它以照戏装像为特色,闻名遐迩,在一九五八年我曾陪同学到这里照过像,在七二年结婚照在这儿照的,像片还作为样品摆放在室内。照像馆旁是个邮局,它的对面荣福巷有个较大的水冲式公共厕所。它的旁边依次是东兴街小学(也称“东兴街一小”)、高大的“语录墙”,再往北走即是解放后在原来南市广和楼基础上新建的一个综合商场——南市商场。这是人们购买物品的重要场所。我曾在这商场买过防寒服、围脖、球鞋和食品等。


下图:南市的登瀛楼

五十年代天津南市的东兴大街


出商场往北走与荣吉大街相交。在路口东北角是老字号回民饭馆“增兴德”,以卖羊肉蒸饺而受食客青睐。在七十年代末我每月发工资后带着一双儿女一家四口到这家饭馆吃蒸饺。至今孩子们一想到吃蒸饺的情景就津津乐道,感到非常幸福。


(四)

顺着东兴大街继续往北走直至南马路小摊小贩很多,有茶摊、肉摊、水产摊、酱货摊、米面摊,还有理发店、早点铺等。说到这里似乎东兴大街的故事讲完了,其实不是,还有两个地方要说:“一是路东的长城剧院,一是路西的陈傻子包子铺。长城剧院经常接待外省市剧团到津演出。我看过李铁英主演的《杨香武三盗九龙杯》,他刻画了一个足智多谋、武艺高强,身手敏捷的侠客杨香武英雄形象。还看过一个外地剧本演出的《白蛇传》,记忆最深的是许仙用药酒灌醉白娘子现蛇身原形的一幕令人惊骇。后来长城剧院改为影剧院,既演戏又演电影。在长城剧院对过有一排平房就是陈傻子包子铺。虽然铺面不大,设施一般,但是食客很多,原因是这家的包子馅是以猪肉皮为原料,别有滋味,物美价廉。


下图:东兴街一小语录墙

五十年代天津南市的东兴大街


(五)

在六百米的东兴大街上还有许多流动的艺人和手艺人走街穿巷,吆喝声不断,平添了繁荣的景象。有拉洋片的、表演木偶戏的,画糖人的、捏面人的,吹糖人的、爆米花的;还有锔锅锔碗的,焊铜焊锡的,磨刀磨剪子的,还有理发的,修锁配钥匙的、修车补胎的,治脚气、点痦子的、拔牙镶牙的、刻印章修表的;另外还有耍猴的、黄鸟叼签算卦的,打汽枪中彩的,卖野药偏方的,应用尽有。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另有一番影象。大买卖家霓虹灯闪烁,摆摊的汽灯明亮,尤其在年节期间家家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游人川流不息,摩肩接踵。


在五六十年代南市是人们在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场所,甚至有许多外地人也慕名而来到南市逛一逛、玩一玩。到南市就不得不到东兴大街来,因为它是南市地区市井文化的缩影。历史的长河已过去几十年,儿时的记忆还犹如眼前,后赋小诗一首《忆南市有感》:

燕王建卫六百载,

南市沧桑一世纪。

三教九流逐兴起,

五行八业渐繁荣。

休闲娱乐成一体,

东兴大街是缩影。

历史画卷添一笔,

不要忘记南市人。


2016年5月12日星期四

于天津和平区金茂书房 赵杰书

精选留言

@老秦:东兴街一小文革前不是这样子。这是文革中改建后的样子。以前是个前后两个院子,里面院子四周平房,房前有走廊。先锋旅馆在东福巷口,就是语录墙正对位置。东裕巷口一边是照像馆,一边是欣乐糕点,五十年代末是酒类批发仓库,每天门口都有灌车装卸散装酒。

@金兰:感谢作者详细的记忆,把我们带回了儿时年代。我曾住东平巷,东兴大街是我每天都离不开的地方。

@鲁班七号:我家在东仁巷28号院,离作者家好近啊

@晨亦客:如果把南市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聚集一些民间艺人经营:酒楼茶肆,说书唱戏,相声曲艺,民间绝技,吃喝玩乐,摆摊献艺。那样我们天津人的周日假期,是不是不愁没去处,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活字典,是不是比现在这些只能充当政绩的建筑垃圾,强他妈的一百倍!

@宁静致远:我原来住在东兴街十条胡同

@婷婷:我家是东兴二十九条的,我从出生住到拆迁,住了20多年!好想南市啊

@A0利君-Z :好像到南市拆迁之前都是这样的 除了多出很多西域人。。。

@老秦:应是东善巷口一边是照像馆,一边是欣乐糕点。

@笑看风云(曹):南市地区,是天津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蒿科村人:为赵杰先生详实的叙述、流畅的文笔点一个大大的“赞”!帮助大家把记忆的碎片重新装裱出历史的画卷!南市的变迁映衬了新旧社会制度的变化,在影像资料匮乏的“昨天”赵先生作为亲历者的这些记录就显的尤为珍贵!在此我也斗胆与赵先生和诗一首,表示对赵先生的感激:旧貌新颜故乡地,历尽沧桑一世纪。大泽龙蛇各施展,东兴大街是载体。“换了人间”正气抒,各业兴旺齐努力。不忘曾经南市人,待等明朝新篇续。顺便,我还想问一下“南市登瀛楼”的准确位置?

@d&m:我住荣吉大街九恒南里7号,希望儿时的伙伴联系我,

@老葱:在东兴市场听评书十分钟一分钱。练武术耍把式那和那个"代毛的"毛孩同时还有一个"猴子"一个了八几的时时刻刻不闲着,总在那"忙乎",长的也象个猴子的孩子。和那个安安静静稳稳当当的毛孩有鲜明的反差。三不管里有个屋里掛着一付完整的人的骷髅,说起三十管里面的吃食不能忘了羊肠子羊湯,醒目的是摆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锅沿上血淋淋胎羊。砸石头那还有一位高大魁梧的王麻子。

@蒿科村人:请老师们帮忙弄明白“南市登瀛楼”在东兴大街上的位置。有资料说1924年登瀛楼在东兴大街103号“二次开业”,那么又在何时离开南市的呢?从赵先生的文章中看似乎五十年代还在!老师们受累了,请给我们解答一下。谢谢!

@王喆:东兴大街是我小的时候上学必经之路,好熟悉的照片啊!感谢摄影师的镜头里留下了珍贵的一面

@行行:开明影院是不够级的电影院,座椅是三人长椅。

@歌者:有一帮败家子,好东西都给灭了,老百姓生气也没用。瞎坼,都是遗叹。

@随缘而安:记忆清晰,文字流畅。描述了五十年代的东兴街

@雨后彩虹:我是南市华乐南街长大的,在我小的时候我爷爷带我去三不管玩,爷爷总是把我放在摔跤场给我五分钱i,爷爷就去听大鼓去了。当时我也就六岁,想起以前也挺好玩。我在土地庙小学上学,很想我的小学同学,还有邻居儿时伙伴。

(编辑:张翔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