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家灣趕集記(外二篇)

虎家灣是虎洞鎮政府所在地,外面知道的人不多,但能知道虎洞的,也便就知道虎家灣了。

虎家灣每旬三集,由來已久。趕集是方圓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之事,他們或為商品交易,或為訪親會友,或為獲取信息,也有無事閒逛圖個熱鬧的。總而言之,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趕集。

集市就在一條不大寬闊的街道上。集日,小商小販常常天不亮就搶佔攤位,誰來得早,誰就佔了有利位置,或插幾個杆兒,用一條繩子繃出一個半圓,或用搬來的幾塊磚頭壘成一個模樣,或者將貨車直接停放在那裡佔了地盤。當趕集的人們陸陸續續到來時,街道兩旁的什物攤子已經擺得滿滿的。

早年行路難,趕集的人們靠毛驢和兩條腿走路。如今道路四通八達,交通工具是清一色的車輛。農用車載著出售的牲畜、農副產品,生活富裕的人家開著小汽車,更多的人是騎摩托車,戶戶至少有一輛,出門方便而快捷。清晨,村村寨寨趕集車輛的隆鳴聲響徹山谷,沿著條條蜿蜒的鄉間小路出發,匯入平川大道,形成滾滾車流,如同川流不息的河水,朝著集市湧來。

中午時分,集市“圓”了,整個街道成了人的洪流,人擠人,身挨身,走在其中如同漂浮在海面上的一葉小舟隨波流動,人們互相吼著、喊著問候,各種聲音響成一片,一派紅火熱鬧的景象。這時你會感到,人們都是匆忙的、緊迫的,似乎那是一個競爭者的世界,人的最大樂趣和最起碼的本能就是擁擠,哪怕擠得一身臭汗,或者踏丟了鞋,或者被小偷摸了錢包,罵上幾句,也就心情痛快了。

趕集的人們目的和關注點有所不同。年紀大的人跟集盼望能遇上幾個熟人親戚,在鬧哄哄的世界尋一塊空地,抽菸諞閒傳。或者下館子,打二兩白酒,切一盤豬耳朵,要兩碗清湯羊肉,一邊吃喝,一邊拉家常,酒足飯飽也就心安理得了。對於中年人來說,趕集要辦的事就很多,因為他們是家裡的掌櫃的,從家庭的油鹽醬醋、蔬菜水果、種莊稼的良種化肥、生產工具、一家老小的鞋襪衣帽等都得通盤考慮,細細划算,在各個門市部、攤點挑來撿去,選擇購買。年輕人希望在集市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看有沒有意中的姑娘,想方設法接近,托熟人日後給自己說個媳婦。準備結婚的一對對青年男女提前約定相會,忙著挑選嫁妝衣服,金銀首飾,耳墜項鍊,化妝用品,完了到照相館拍一張結婚彩照。小孩盼集日比盼吃奶還要急切,他們的目的明確,一圖看熱鬧,二圖買玩具和好吃的,只要看中的東西,拉著大人的手一步也不離開,鬧著哭著非要買下不可。

所有攤點貨物種類繁多,應有盡有,生意買賣景象萬千。家用電器需求的人多,兜裡有的是錢,不買便罷,要買就買品牌的,多掏幾個錢無所謂。成衣攤點圍著的女人最多,一件衣服看了又看,比了又比,反覆試穿,撿款式新穎,上檔次的買下。個別看病賣藥的遊醫在人群中擺個地攤,放幾樣“名貴”中藥材,問津上當的人卻不多,熱鬧而又土氣的是牲畜市場,交易點設在街後的一片空地上,市場內塵土飛揚,各地客商雲集在這裡,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看中想買的羊畜,雙方的手藏在衣襟下捏指頭協商價錢,差距大說不到一起的,請牙行出面,掰開牲畜嘴看看牙齒,摸摸膘壯,以行家的姿態道一聲公平價,雙方如果接受,買賣成交,從中抽點服務費,各方皆大歡喜。蔬菜水果市場最吵鬧,攤前架著一個喇叭,價錢提前錄了音,不停的循環播放,買賣起來價格不必多議,稱都翹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點,要麼幾個辣子,要麼幾根蔥,將要收攤時,一般都會降價出售,不再用稱稱了,而是喊一聲賣堆堆,相比便宜了許多,瞬間銷售一空。臨走,不是買者感激,偏是賣主道聲“謝謝”。

等到夕陽西下的時候,外面客商一輛輛滿載羊畜山貨的車輛駛離市場,他們連夜要趕往明天另一個集日的地方。當地趕集的山民帶著採購的大包小包貨物,懷著喜悅的心情,踏著晚霞,返回家園。這一天集市也就徹底結束了,要看這紅火熱鬧的場面,只能等下一個集日了。

羊肉蕎麵餄餎

我可以絕不誇張地說,羊肉蕎麵餄餎對於許多環縣人,亦如保健品,一勺羊湯、一碗蕎麵,吃出精血氣力,吃出健壯身體。即使一年到頭天天以此為食,也絕不膩煩。他們幾乎認為,所謂幸福生活,那完全是其他方面的事情,至於飲食,只要有一碗羊肉蕎麵餄餎,則美活得無人可比了。

鄉下人厚道,凡紅白喜事,羊肉蕎麵餄餎必不可少。作為待客的“頭道”,習慣不叫吃,而稱之“喝湯”。湯鍋一般提前搭起,幾天不倒,客人隨到隨吃,幾碗餄餎面稀溜稀溜下肚,滿頭熱汗,鼻耳暢通,渾身舒服。當主人把大家請到宴席桌上,望著山珍海味皺眉,好像那七碟子八大碗是前世的冤家,很少動筷子了。有位外地朋友首次作客環縣,品嚐羊肉蕎麵餄餎後大惑不解,問道:哪來的小麥麵粉如此白、精,口味好。介紹後恍然大悟,噢!原來是當地特產蕎麵,以前聽說這山溝叫苦,沒想到還有這等美食。

羊肉蕎麵餄餎做法看似容易,而達到其味卻非一般人所能。我熟悉一對農村夫婦,做羊肉蕎麵餄餎是他們的拿手絕活,常為鄉鄰過事代勞幫忙,男人合面,女人煉臊子炒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其將做法告之與我。

煉臊子:羊肉、大山羊肉、新鮮剔骨肉。切成指甲蓋大的小塊,先入開水鍋稍煮,撈出,後下鍋以羊油爆炒,輔食鹽、姜沫、花椒粉、辣面為料,文火燉,水乾肉爛,嗅之香氣噴鼻,出鍋盛於盆中凝固,肉坨如冰鎮雪糕。臊子還得搭配蘿蔔提味,切如同臊子旦小塊,開水略煮,撈出,與臊子拌和再炒,補充放調料加味,謂之幹“爦”羊肉臊子,澆入骨湯烹調,便是臊子羊腥湯。

熬骨湯:將羊骨(帶少許肉)剁碎,置於清水鍋裡,大火燉煮,待沸騰泛起浮沫撈出,另換水燉煮,放食鹽、鮮姜、白蘿蔔、幹辣椒、蔥段、草果、香葉、地艽(當地一種野生藥材),武火燉溢,後以文火燉之。要燉很長時間,一般放在晚上,燉之一夜,調料與骨髓溶入湯中,腥羶異味全除,次日一早揭鍋,滿屋醇香,一鍋濃濃的奶白色的骨湯便熬好了。

合面:上等蕎粉,當年產最佳。宜手工操作,加少許白麵,鹼合水、水合面。合面者只需一人,備一擀杖、一瓷盆、一瓢溫水。一次合兩三碗麵粉,一手點滴澆水,一手用擀麵杖劃圓圈順攪,瞬間成絮、成團,纏在擀杖上,好了,取之填入壓面床子,滾水下鍋蓮花般轉,撈到碗裡一窩絲。合面須下苦力,使勁攪,越攪越精,直至大汗淋淋。有兩忌:一忌水一次倒入面中;二忌來回攪拌,否則“走水”,不精,沒有味道。別小看一人操作,即是待三五百客人也不誤時。

羊肉蕎麵餄餎吃法依據各人口味,喜幹食者,撈一碗乾麵,挖幾調羹臊子,調上油潑辣子、醬醋,放一撮蔥花香菜,味道特別鮮美。痴迷羊湯者,一碗湯麵連吃帶喝,回味無窮。羊湯溫性,最為滋補,尤其適合冬天這個季節。

我發現,時下吃膩了大魚大肉的城裡人對蕎麥這種食品也越發鍾情,原是有營養專家研究表明,蕎麥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含有其它糧食作物所缺乏的特種微量元素及藥用成分,對現代“文明病”及幾乎所有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均有預防和治療功能。怪不得祖輩以此飲食為主的環縣農村人少有“富貴病”。你看,那些善抓商機者已捷足先登,將羊肉蕎麵飯館開到西安、蘭州等大城市了。

洋芋之情

馬鈴薯俗稱土豆、山藥蛋。此種糧菜兼用植物,據說是從南美洲引進華夏的,可能年代已經很久遠了。在我國北方地區,洋芋是主要農作物之一,是城鄉不可缺少的大宗食品。有人說它是貧困地區的特產,是老百姓的“金蛋蛋”,這話沒錯。由於洋芋屬於塊莖繁殖作物,的確適宜在乾旱缺雨的黃土高原種植,尤其適宜於沙質土壤生長,抗旱性能很強,產量高,品質好,價格不凡,不愁賣不出去。如今交通發達,收穫後整車整廂運往南方大城市,是搶手之貨,給老百姓換來大筆收入。

我生長於隴東黃土高原的農村,吃了大半輩子洋芋卻沒有吃夠。記得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難時期,家裡僅有的一畝自留地全種洋芋,青黃不接時就是以洋芋為主食,如果沒有洋芋墊底,光景是不可想象的。

在我的家鄉,洋芋的吃法很多,蒸一鍋熟了,白色的皮、紫色的皮都爆開了花,滿屋子彌滿香氣,吃起來沙沙的、綿綿的,多少有點甜,味道好極了。也可埋在炭火灰中、做飯的灶火灰中,或置於烤火爐膛邊,不大工夫便烤熟,用手摳掉外面的焦皮,黃黃的吃起來更香。平日家中做飯少不了洋芋,譬如炒洋芋絲、涼拌洋芋絲、做洋芋卜拉、蒸洋芋黃米乾飯、做麵條配炒洋芋湯、洋芋燉豬肉雞肉,還用洋芋澱粉做粉條等等,主副搭配,花樣多多,可口而實惠。

農村人家戶戶至少都有一個洋芋窖,深秋時撿無病害、無腐爛的洋芋貯存於土窖,既可防凍,又可保持水分。我家的窯洞灶房內就建有一個洋芋窖,隨吃隨取,非常方便。人口多的家庭每年要貯存幾百上千斤,直吃到第二年二三月,剛上市的青菜少而且價錢貴,一般人家吃不起,洋芋便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

農村的老家土地面積寬廣,大戶人家每年多則種10多畝洋芋,除撿好的自食和出售外,剩餘部分便用於餵豬、喂牛羊,當然是絕好的飼料。鄉下人戶戶都養一頭過年豬,前半年喂粗飼料長架子,秋後就拿洋芋育肥,煮上一鍋搗爛,與蕎柴苞衣拌在一起,豬既肯吃又上膘,比吃配方飼料的肉質要好得多。時下人們都重視吃“綠色食品”,年關前城裡人爭相買農村的土豬肉,哪怕價格高一點也不在乎。至於喂牛羊則非常方便簡單,用刀或鍁將洋芋任意剁成小塊,丟在槽裡,瞬間如同風捲殘雲,一掃而光。

我在城裡生活了幾十年,素日在家,差不多每天都要吃一頓洋芋做的飯菜,偶爾和朋友在外聚會吃飯,點菜少不了一盤洋芋絲,一盤蕎麵煎餅,將洋芋絲夾在煎餅中,吃起來格外的香。

實話實說,我就是吃洋芋長大的,這也可以說是我鍾情洋芋的人文背景吧,喜愛洋芋,吃飯少不了洋芋實在是我不可改變的一種食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