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最美”勋章:逆行者们不该留下的“疤痕”

在艰难的环境中,我们更需要互帮互助。医护人员守护了我们,我樊文花也想守护她们。

大家看到医护人员脸上口罩的压痕、破损的皮肤时会说,这是抗疫期间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最美的勋章’,可是我觉得,把她们的贡献记在心里就够了。脸上的伤痕、剪短的头发,总要去修复。”樊文花说,“医护人员都上了战场,她们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就让我来守护她们的脸。”

“荣誉勋章”

摘下口罩,李浩然的脸上有着“荣誉勋章”。

李浩然是广州医科大学大四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是一名疫情期间在人流密集处防疫测温的志愿者。

这是李浩然所在学校寒假期间给留在广州的学生们安排的志愿行动。李浩然回忆,疫情爆发后,学校联系上所有留在广州的学生,这其中有集中住宿舍的,也有在广州本地已经回家的。学校本打算召集愿意参加志愿行动的学生,参与社区、人流密集场所的防疫工作,却没想到,“几乎所有人都报了名。”

修复“最美”勋章:逆行者们不该留下的“疤痕”

李浩然

有的学生说服了家长,有的学生为了参与志愿行动,从家里搬进了宿舍。“平时我就是学医的,在这个时候上抗疫一线,可以说是义无反顾,没有退却的理由。”李浩然说。

她和其他近70名同学都被分去了广州南站。

疫情爆发之初,广州南站作为人流往来频繁的场所,需要迅速排查出体温异常的乘客。南站测温工作,每天从清晨五点开始,到凌晨一点结束。李浩然和同学们两两分成一组,三班倒地值班。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在6-8小时的值班时间内,不吃不喝,测量每一个到站乘客的体温。“每天下来,广州南站都能排查十几名发热乘客。”她回忆。

作为这一批志愿者中的小组长,李浩然除了需要协调大家的班次,还需安抚志愿者们以及乘客们的情绪,并在测温工作出现空位时,上前填补空缺。“有的乘客冲撞闸机,有的乘客不愿意配合体温测量,还有的乘客言语比较激动,我们都需要去劝说、安抚他们的情绪,而一旦遇到发热病人,还需要联系南站所在卫生所转运。”

李浩然说,那段时间自己精神压力特别大:一方面需要协调同学们值班,一方面检测量也很大,除此之外,她更担心同学们在排查过程中因为疏忽而被传染。“没有遇到过的严峻形势,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挑战。”李浩然说。

“造”出来的生产线

来自广州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张华菊与区倩湘,也与李浩然有着类似的志愿经历,她们一开始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社区管理,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又参加了企业生产抗疫医疗物资的志愿行动。

在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全国爆发的1月底、2月初,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一类医疗防护物资,口腔咽拭子等新冠肺炎检测用品,都属于疫情防控最紧缺的产品。为了缓解医疗物资的紧张,团区委响应黄埔区暖8条、积极组织黄埔区志愿者参与医疗防控物资生产。

修复“最美”勋章:逆行者们不该留下的“疤痕”

张华菊

但这些企业的工人们往往都在老家。企业生产线急需劳动力,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就需要在黄埔区当地招募一批可以迅速上岗的志愿者。

张华菊和区倩湘就在其中。

张华菊来自湖北,疫情期间还有许多亲戚留在武汉。“一看到老家的遭遇,我就难过到不行,觉得应该和他们站在一起,社区志愿者也好,生产工人也好,不能让自己闲下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青年志愿者“随时待命,随时参战”;医护人员在战“疫”前线,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在后方作为一位驰援防控物资志愿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援,奉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感到好开心、好自豪!”区倩湘说。

张华菊和区倩湘与当地企业员工、志愿者一起,在厂区中生产、包装检测新冠肺炎口腔咽拭子。从2月4日开始,每天清晨,黄埔区就统一将志愿者们接到厂区,他们经过洗手、消毒、戴口罩、戴发套、穿防护服等措施后,进入无菌厂房,等到需要吃饭、上洗手间,就要脱掉防护服和口罩,重新上岗时,这套消毒的流程又需要重新来一次。“每天至少四次消毒。”区倩湘回忆。

每天经由志愿者们包装好的咽拭子采样棒及病毒采样管经紫外线消毒后驰援到湖北和武汉各个重灾区。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感染风险,张华菊和区倩湘每天的手上、脸上,都不得不进行高频次的消毒。“我们这群志愿伙伴,因为每天长时间佩戴口罩,还需要多次用消毒液洗手,有的人脸上全是过敏引起的红斑,还有的人手指间全都长满了溃疡,每一次脱戴手套,都疼得龇牙咧嘴。”张华菊回忆。

修复“最美”勋章:逆行者们不该留下的“疤痕”

区倩湘

“修复伤痕”

三月中旬,随着企业工人的陆续返工,和国内疫情形势趋于稳定,李浩然、张华菊、区倩湘的志愿行动陆续结束。

这些“逆行者们”也逐渐回归原有的工作和学习岗位。李浩然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区倩湘是一家民企的财务,张华菊则是一家室内装修公司的软包窗帘布艺销售。“我们这群志愿者不出名,很平凡,但是我却会把这段志愿经历告诉我孩子。”张华菊说。

在4月9日,她们三人受到志愿机构的邀请,为了感谢她们的志愿行动,邀请她们体验“修复口罩脸”的公益行动。“当时感到很意外。”张华菊说。

4月10日,张华菊、区倩湘、李浩然与其他几位医护人员、志愿者一起,走进樊文花总部,接受由樊文花本人提供的面部护理服务。

“之前从没有体验过这样的面部护理项目。”区倩湘说道。

修复“最美”勋章:逆行者们不该留下的“疤痕”

樊文花向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进行捐赠

这是继4月8日,樊文花向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捐赠一批价值100万元的修复护理产品以及疫后消毒物资,组织的又一次公益行动。

据介绍,此次#守护逆行者最美笑脸#公益活动,意在通过樊文花在全国4000家门店,免费为医护人员提供修护面部损伤的支持,修复她们因长期戴口罩引起的“口罩脸”问题。

修复“最美”勋章:逆行者们不该留下的“疤痕”

整装待发的捐赠物资

作为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面部护理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樊文花认为,“逆行者们”产生“口罩脸”,皮肤出现红肿、过敏甚至破损、溃烂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她们在疫情期间长期佩戴口罩,脸上来不及涂上防护的油脂,面部皮肤在口罩的压力和摩擦下,容易破损。除此以外,佩戴口罩时间过长,医护人员的脸部皮肤也会因为密闭空间,可能导致毛孔变得粗大、皮肤层的角质同时也被软化,而难以阻挡外界物质的对他们的伤害。

修复“最美”勋章:逆行者们不该留下的“疤痕”

樊文花为李浩然等人进行面部护理

樊文花介绍,这次给李浩然等人提供面部护理,是为了向这次“抗疫行动”中付出劳动的“最美逆行者”们致敬。另外,即日起到5月15日,樊文花全国4000家门店都将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面部护理服务,医护人员凭相关工作证件到就近的樊文花门店,就可以免费享受由樊文花护理师提供的专业肌肤诊断以及3次针对性专业面部护理。

“尽管我们看到的是她们摘下口罩露出的笑容,但这些医护人员脸上的划痕与伤口,也着实让我心痛。”樊文花说。

修复“最美”勋章:逆行者们不该留下的“疤痕”

正在接受采访的樊文花

1988年开始从事美容行业的樊文花,是一名资深面部护理师,32年来,她只专注做面部护理一件事。她还以自己的名字创立了品牌——樊文花面部护理连锁,2019年11月,全国门店已经突破4000家。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商会统计,樊文花全国门店数量在其2019会员系统中排名第一。

交流中,她鼓励每一位在生活中遇到困境的女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勇敢创业、走向自立。“我相信每一位女性都能时刻保持肌肤健康嫩白,也希望中国女性除了在样貌上保持美丽,还能在精神上变得独立。”

事实上,新冠疫情的蔓延,让包括美容行业在内的许多服务业客流都遭到了冲击。樊文花在全国开设的4000家面部护理连锁店,吸纳了近15000名护理师。疫情爆发后,她坚持不裁员、不降工资、鼓励员工们多学习、熟悉业务,同时不放弃任何一位因为疫情生活受到影响的员工。

“疫情当前,我们更需要的是同理心、积极心、平常心和信心。”樊文花说,“全国有千千万万正在经历困难与挑战的企业,在这个时候,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站出来,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共同度过眼下的困难。”

修复“最美”勋章:逆行者们不该留下的“疤痕”

“守护逆行者最美笑脸”公益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作为本次“守护逆行者最美笑脸”公益活动的支持单位,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的党支部书记、监事长马娅在评价此次活动则认为,疫情过后,很多企业家们复工复产在一定程度上都遇到了困难,但困难当头,企业却能关注到更多更需要帮助的群体,这样的精神和行动更为难得。因此,全国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不仅支持,更要在全行业中提倡这样的行为,让企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艰难的环境中,我们更需要互帮互助。医护人员守护了我们,我樊文花也想守护她们。”

(专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