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軍事要地的關中地區,為何至隋唐之後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關中地區即“四關”之地,位於我國陝西附近。古代這個地方是個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此地土地肥沃,是主要的糧食場地,除此之外,這個地方有獨特的天然保護屏障,地勢易守難攻,它的戰略地位是非常高的。然而隨著朝代的推移,這個地方卻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究竟是為何呢?

號稱軍事要地的關中地區,為何至隋唐之後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第一個原因是經濟地位的衰弱。從東周之後,這個地方一直是全國的經濟最繁榮的地方,直到隋唐之前,歷屆開國君王都喜歡把這個地方選為都城,對這個地方看的尤其重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地方不再是最繁榮的地方。

造成經濟地位的衰弱一是來源於環境的改變。唐朝之前的王朝長期把這個地方作為帝都,使得這個地方比其他的地方要繁榮得多,許多其他地區的人都喜歡往這個地方遷移,因此人口的驟增給這個地方的土地開發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由於大量的開荒導致了關中地區的自然植被受到的破壞,造成了水土流失,曾經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帝都也逐漸變為了黃土高原,糧食產量也因此急劇下降,極大的制約了關中地區的經濟地的進一步發展。

號稱軍事要地的關中地區,為何至隋唐之後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二是全國經濟中心的移動,隨著戰國時期東吳對江東地區的開發,南方地區逐漸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再加上北方地區經常處於戰亂,因此大量的百姓開始南遷,使得南方地區的經濟地位逐漸上漲。從南北朝開始,江南地區的經濟地位已經開始逐步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

號稱軍事要地的關中地區,為何至隋唐之後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第二個主要原因是軍事重心的移動。從秦漢開始,中國的版圖就越來越發展壯大,此時戰略前沿已經不再是關中地區,而是向西延伸至甘肅和寧夏一帶,這些地方經常有原來異族的入侵,在這一帶加大軍事管理力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關中地區由於身處腹地,軍事地位上便沒有了邊緣地區那麼高了,因此關中地區也由原來的戰略一線逐步轉變為二線,也因此導致了關中地區戰略地位的下降。

號稱軍事要地的關中地區,為何至隋唐之後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換句話說,關中地區逐漸退出兵家紛爭的場地,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中國版圖的不斷擴大,經濟重心也在不斷改變,關中地區的地位也隨之減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