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晓敏姐都去度假了,那《一站到底》怎么办?

最近答题节目异常火热,同样,作为答题届的元老级节目,也不甘示弱,加入了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以另一个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那接下来,小编就浅析一下我是如何成为《一站到底》的死忠粉或者说这个节目是如何让小编一直这么朝思暮想的~~~重点是它又是如何保持着自身旺盛的生命力的~~~~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成为着重发展的方向。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并不是一筹莫展的,而是可以面对一个全新的发展前景。只有认真思考,传统媒体才能摆脱自身的窘态,以更昂首挺胸的姿态迎来事业又一春。

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传统媒体确实找到了一些自己的发展新路,由被动、消极转向更为积极的态势。从自身与外在多因素探索,捍卫自身的地位。

电视节目也不例外,只有继承、发展,才能使得电视节目不仅维持可持续性状态,而且可以不断激发节目的潜在活力。因此,电视节目编排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就就跟着小编重点看看《一站到底》有什么过人的招数突破自我的~~

李好、晓敏姐都去度假了,那《一站到底》怎么办?

《一站到底》晚间节目全国收视第一

一、《一站到底》节目定位分析

《一站到底》是由美国《Who’s still standing》改编而来,是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知识类节目。

它打破了以往答题类节目的固定模式,即选手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对抗模式,而是采用攻擂的形式,让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身份、年龄层、各种性格的选手之间两两对抗。输掉的选手则会掉下擂台,场上最后的获胜者则会赢得最终大奖。同时改变了答题类节目一贯严肃的形象,灌入了一定的“娱乐”元素。比如,选手们可现场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艺、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不再过多营造答题的紧张氛围、文娱题目也占得一席之地。

节目在定位上由充满刺激和挑战的益智答题类节目的基础上,从细节入手,强化了“生活服务”的功能,是一种意识的创新,也是节目策划的目标,使得节目更加具有亲和力和可看性。再者,打破以往节目答题的固定模式,用全新的方式刺激观众的感官神经。娱乐盛行的时期,观众们在同步答题时,也享受娱乐。新事物的成长虽然要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二、《一站到底》受众分析

《一站到底》虽然没有过多的运用明星效应,但是这种大众路线,同样吸引了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等形形色色的受众群体。并且“明星”选手们的不间断参与,促使选手粉丝的持续关注,使之成为节目“回头客”,并可间接有效增加群体规模。

李好、晓敏姐都去度假了,那《一站到底》怎么办?

《一站到底》回头客,北京大学张泽

首先,选手类别各具特色,且群众性极强。《一站到底》的答题选手拥有一定的答题能力,但能力的层次不齐增加了节目的未知感和可看性,并非都是精英群体之间的对决。另外,选手在对决前都会有一定的自我介绍,而这种选手的身份、年龄、职业、活动范围等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和方位上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选手的群众性特征则产生一种接近性,吸引同样特征的观众。

同时,主持人以夫妻搭配的形式出现,在节目交流中显得随和、自然。使选手和观众摒弃了严肃、陌生的刻板印象,亲近感油然而生。

再者,题目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是简单的天文地理知识,还包括娱乐、体育等各种各式各样的热点话题,综合文字、音频、视频题目,在简短的时间内对各种千奇百怪的题目做出第一反应,那种神经的高度集中和高压下的快感是最真情流露和无法掩饰的。这样有助于吸引一众有质量的受众和答题爱好者。

最后,在节目中一战成名的“明星”选手们,他们作为《一站到底》的选手、也是形象代言人,在充实了自己后,也为自己带来了大量粉丝。这类选手的不间断的返场,也会为节目本身塑造更强的正面形象外,受众规模持续扩大、也会增强群体稳定性。

三、《一站到底》特征分析

1、周播人性化、季度风格化

《一站到底》在时间编排上由原先的每周四22点播出变成每周一21点20分播出。

第一、这是“带状式”编排策略,利用带状策略,有助于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同时为细分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周一是职工、学生上班、上学第一天,具有一定的周一综合症。而《一站到底》选择在周一播出,旨在为受众减压,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更加强的节目本身的亲近感。

节目在整体上,又在季度的基础上风格化。不同季节还相继推出《世界名校争霸赛》、《英雄联盟》、《美丽中国》等富有特色的板块。节目的灵活性给一成不变的考题带来灵动性和几分温情。

李好、晓敏姐都去度假了,那《一站到底》怎么办?

世界名校争霸赛

2、首个主持夫妻档节目增添新视角

李好、晓敏姐都去度假了,那《一站到底》怎么办?

李好、郭晓敏,全国首个夫妻档节目

《一站到底》主持夫妻档,使得主持风格随和自在,夫妻主持更添节目亲和力,瞬间拉近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3、万变的竞争形势全新的奖惩制度

《一站到底》节目采用攻擂模式,使得博弈元素更加形象化。由原先的1为挑战者和10个守擂者持续作战,决出最后的优胜者到如今的“人机大战”;由最初的20秒经典答题模式到当下的随即抢答,节目在挑战难度上的不断增加,也是加大了受众与节目的心理互动。

李好、晓敏姐都去度假了,那《一站到底》怎么办?

3.0时代,选手和观众集体掉落

而节目奖惩制度,从原先的一人掉落到3.0时代的集体掉落,《一站到底》的新鲜感和刺激只增不减;奖品在节目不同时期的丰厚也是不必多言的,给人一种“知识改变命运”的即视感。在展现节目效果的同时,发挥了社会服务的功能,塑造节目正面形象的同时,传播正能量,高品质的节目内容更具势不可挡的吸引力。

李好、晓敏姐都去度假了,那《一站到底》怎么办?

搜狗旺仔

并且还与科技结合,旺仔的加入使得节目的未知感和刺激程度加深;并且近日,来自李好的个人微博称,节目依然在继续改版。节目的不断创新有助于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和增强互动。


李好、晓敏姐都去度假了,那《一站到底》怎么办?

《一站到底》将继续改版

4、提供线下活动增强节目影响力

李好、晓敏姐都去度假了,那《一站到底》怎么办?

《一站到底 24章经》

《一站到底》提供线下活动,生产出《一站到底 24章经》等相关书籍和游戏,以及与花椒直播合作完成新节目——《百万赢家》。在时间和空间上,延长节目影响时间,是节目由浅入深式地塑造自我形象,潜移默化中使观众加深对节目印象。

四、《一站到底》竞争形势下的节目编排

1、从纵向编排策略来看

(1)使用“带状式”编排策略

“带状式”编排策略:指将某一节目(或者某一类型的节目)安排在每天同一时间或相隔数天的同一时间播出。利用带状策略,有助于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一站到底》将节目安排在每周一的晚间21点16分,这样的固定时间和规律性以及特殊性,有利于节目受众的稳定和更多的入流。

(2)使用“导入式”编排策略

“导入式”编排策略(“推波助澜式”编排策略):

导入策略是节目编排节略策略中被最普遍运用的,它基于以下考虑:正在播出的节目或专门安排的先导节目对下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会有很大影响。如果前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很高,接下来的节目无疑会得益于此。反之,如果前一个节目的收视率比较低,接下来的节目同样会受到影响。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观众有不愿意频繁转台的倾向使然。在收看了一个节目后不会立即转台,为接下来的节目有机会送达这部分观众群。这种收视行为的特点被称为沿袭效应。《一站到底》在节目节目结束后安排了另一个热度不高也不低的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是为了由自身的高收视率和稳定的受众群体来带动下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和热度。

(3)使用“顺应民心式”编排策略

是根据受众视听习惯来安排节目时间表,简单地说就是受众想在某个时间里听到、看到某个节目,电台和电视台就满足受众的心理期待,播放该类型的节目。在这种编排策略里,编排者必须对黄金时间有着清醒的认知和把握。各个国家黄金时间的划分不同,一般都与本国居民的生活作息、收听/收视习惯有关。

周一是职工、学生上班、上学第一天,具有一定的周一综合症。而《一站到底》选择在周一播出,旨在为受众减压,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更加强的节目本身的亲近感。

2、从横向编排策略来看

(1)使用“桥梁式”编排策略

是以打时间差来抢先吸引观众并留住观众为手段的。将节目播出时长安排德与竞争对手有所不同,以时间差来留住观众。《一站到底》的时间是晚间9点16分,其竞争对手则都不在同一时期开始播放,要么早要么晚。这有利得使观众在想转台的时候因措施节目的开始时间而回来。

(2)使用“避开锋芒式”编排策略

也就是敌进我退。通常,采取这种编排做法的频道或者是由于节目本身竞争力不强,或者是由于其所在媒体相对处于弱势,在面对强势媒体的强档节目时,尽量避开锋芒,保持实力,同时积极寻找突破口,争取观众。

(3)使用“无缝隙”编排策略

指两档节目之间的“破口”缩小,甚至等于零,让第一档节目无缝隙地过渡到下一档节目,以防止观众转台的编排策略。还可以在前档节目结束后,先播放下一档节目中的快节奏的、吊人胃口的片段,吸引并留住观众。

3、从卡位策略来看

找到有效落点,留住观众。《一站到底》的前面是两集电视剧,结束时是9点多,是观众流动最频繁的时刻在所以在此,将《一站到底》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是为了留住观众,避免溢流。

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这可能算是生物学里不变的这里。所以,不可能享受无尽的安逸,只有处在不断竞争过程中,一切事物地发展才会蒸蒸日上,不断创新。继承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可让自己强大到无人能敌。

洋洋洒洒写了很多,这是不是最严肃、最专业的娱乐八卦呢?

大家与《一站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回忆呢?又有什么选手让你印象深刻呢?是男神蒲熠星吗???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