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馆听相声

在茶馆听相声

“我是天津人,我就爱听相声,出门遇到丁文元,还有王德成”,一段“纠纷”奠定少马爷的江湖地位,铺平垫稳娓娓道来,叙述性的段子,叫响不易,少马爷深厚的功底多年的积淀,驾驭了这个题材,成就了经典,问世以来,多年不衰,以至于众多粉丝探讨,轧脚面发生的实际地点,分析得图文并茂,有板有眼。相声tv里那俩盟兄弟的扮演者,一个是苏文茂苏先生的大公子,一个是年少时候偶像李向阳扮演者郭振清的公子。作为一名天津人,出门没遇上过丁文元,在苏老先生的劝诫下,本为相声演员的苏明杰先生慢慢退出这个行当,自然是无缘得见了,而作为同事,当初在研究直播机位架设和镜头切换的讨论中,倒是总能见着王德成。这是后话。

在茶馆听相声

《纠 纷》

因为天津人爱听相声,所以相声演员辈出、名家云集,在天津听相声,又是一种对高水平演出的体验,这是相辅相成。以2005年郭德纲在中国大戏院那场演出为分界线,天津的茶馆相声有了截然不同的生存空间和方式,当然也呈现了大不相同的韵味。那场差一点被大雾耽搁了的演出,在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欢声笑语、热闹非常,然而最印象清晰的,是50块人民币的票价,以至于多年以后,看到每年的春节省亲演出、亦或是特殊节日郭德纲在北京的堂会,每次看到票价都不免咋舌,好在有那50块垫底,欣赏了十大段硬坷的节目,足矣。

在茶馆听相声

名流茶馆

在茶馆相声尚未达到当前的认知程度的时候,去看演出是一种小众的娱乐活动,彼时园子也不多,名流茶馆是其中最重要的地方,临近滨江道步行街,闹中取静,各个演员都是科班出身,哈哈笑、众友、九河,尹笑声、黄铁良,佟有为、马树春,大腮帮子、刘坏水,门里人的老先生们,都是当年撂地练下的功夫,铺平垫稳,娓娓道来,老段子很见功力,追随时代有创新,园子不大,人也不多,三四排,从来不用提前买票,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也极多,卖萝卜的腊月脸,老式的上花篮,都成了随风逝去的记忆。有一次去晚了,坐在了最后一排,演出到一半,杨议悄悄进来,坐在了旁边,下一段是他哥杨威,一口气给上了一排花篮,那时候好像是已经演了两三季的杨光了,看得出来没少赚钱。那个时候,好多段子有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表演方式,观众人数不多而互动频繁,对段子的熟悉乃至于演员和观众的熟悉,从而带来的现场气氛异常活跃,随着郭德纲的走红、剧场相声被更多人了解和感兴趣之后,这种互动一去不复返了,名流的票价从10块升到20、30,从外地特别是北京闻名而来的观众,导致了要提前订票现象的产生,这是相声、天津茶馆相声的一件大好事。另一方面,随着有些老先生们的离世、亦或是年事已高,那一代老辈传统方式学艺的老先生们,开始渐渐告别舞台,“求剩饭”、“黛玉走四方”这样的带着鲜明茶馆相声烙印的经典,慢慢失去了诞生的土壤,茶馆相声的突破发力方向,亦是一个难题。出身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高晓攀,以相声剧的方式在北京城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嘻哈包袱铺的成功,很难在天津卫得到复制,不过这一方水土,百年来一直给相声的生存发展给于滋养,江山代有才人出,裘英俊、于丹,张攀、刘铨淼为代表的新一代,开始成为天津相声演出主角,从师徒口口相传的当年到如今高学历的新一代相声演员,茶馆相声的风骨和韵味并未流失,添上时代的烙印后,继续得以发展,华灯初上的茶馆里,笑声依然不断,这里是九河下稍天津卫,我们都爱听相声。

在茶馆听相声

名流茶馆

这是这座城市独有的一脉相承,说的,听的,乐在其中。

存在即合理,一笑对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