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專業多地區申請,在選校、規劃、備考等方面我有些經驗要告訴你

以下內容整理自畢達第199期分享會


學生背景

D師姐

中山大學,金融

GPA3.5+,IELTS7.0,GMAT700+


錄取:

● 香港大學,Master of Finance

● 香港科技大學,MSc Economics

● 新加坡國立大學,Master of Economics (Applied Economics)

● 南洋理工大學,MSc Applied Economics

● 華威大學,MSc Economics

● 愛丁堡大學,MSc Economics


01

如何選專業


D師姐:我選專業的時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專業考慮和地區考慮。在具體項目的選擇上畢達的老師給我提供了許多建議


專業考慮上,我主要申請的是經濟學類的專業


主要考慮的方面有這幾點:


1.我的本科是金融,經濟學類的項目與我的本科專業比較適合,對未來的就業也比較有幫助;


2.從就業的角度看,我希望以後能成為投資經理或基金經理,而這些職位比較青睞經管類的碩士;


3.在經濟和金融項目之間,我更偏向於經濟類的項目。從專業的角度看,金融學項目的課程相對更偏微觀和數學性更強,經濟學項目的項目則更宏觀一些,後者有助於開拓思考問題的眼界。想要成為一個好的基金經理必須兩方面的知識都熟練掌握,對我而言更不擅長於經濟,因此希望藉助研究生學習的機會深入掌握這一方面的知識。


另一方面就是地區考慮,我是主申香港的,同時申請一些英國和新加坡的學校


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如下幾點:


1.距離。因為近,會對香港比較有親切感,對那邊的語言、文化都比較熟悉一點;


2.第二點是就業考慮。其實和第一點有重合的部分,因為我不希望去離家太遠的地方工作,理想的就業地點包括香港、深圳、廣州,而這邊的企業對於港校的認可度都比較高;


3.申請其他地區的動機主要是減少風險,僅申請香港的風險是比較大的,而且當時香港出現了一些狀況,所以我在交完香港的申請後又申請了一些英國和新加坡的類似項目。幸運的是理想的offer來得比較早,所以也沒有受很多等待的煎熬啦。


02

如何做時間規劃


D師姐:由於大四上學期就要開始申請了,可以提前準備的東西要儘早準備好


我大三上學期的時候就弄好了兩份推薦信,一個是本專業金融學的教授,一個是輔修數學課的教授,可以從不同的方面突出自己的優勢。


這個推薦信起草是請畢達的老師幫忙寫的,確實讓我省了不少心


申請還需要準備GT成績,我考的是GMAT和IELTS。


從大三開始就有在備考了,不過由於同期認為比較重,出成績時間比較晚。


IELTS是在去年6月考出來的,GMAT是在10月考出來的,中間暑假做了兩個實習。


後來10月末開始給各個學校遞申請,正好趕上目標院校的第一輪申請。


PS也是請畢達的老師幫忙寫的,我認為質量很高,基本上不需要修改


03

備考經驗


D師姐:考試項目的選擇上要看你想要的專業的要求吧~


我考的是GMAT和IELTS,我就對這兩個考試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吧。


順序上建議先考GMAT。我在大三的時候開始備考GMAT,考慮到GMAT的成績有效期有五年,早點出成績後期申請就會從容很多。


備考策略上,有幾點經驗可以分享一下:


1.有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在初步瞭解考試內容之後就先去裸考一次,當場出成績立刻就可以知道自己對哪些題型比較薄弱,準備時就更有針對性。


2.對大多數考生來講考試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與其在考場上時間不夠慌慌張張隨便選一個了事,

不如提前決定放棄一部分題目。這就要求在備考的時候對自己的做題情況有充分的瞭解,知道哪一類型的題目會花上大量的時間但是正確率又不高的就該放棄,對我來說是RC裡的EXCEPT題。另外我還試過放棄一整篇閱讀,因為我希望能把時間留給得分率更高的SC和CR


3.機經問題,我認為不可過於依賴機經。現在考試的換庫週期相當玄學,我有兩次考試都非常不幸運地遇上了換庫同一天,依賴機經就很可能發揮失常。另外GMAT是自適應考試,靠記機經的方式其實提分作用不大.


我對於機經的使用方法是這樣的:考前三天刷數學找狀態,刷作文熟悉一下套路,有餘力的時候看幾篇閱讀記住文章結構,但是不看題目減少記憶負擔。考場上不依賴機經,在做題時間緊張的時候如果能遇上機經緩口氣,這種狀態是最理想的。


IELTS方面,因為我在考雅之前已經準備了一段時間的G,對於長文章的閱讀理解有一定的心得,所以閱讀得分比較高。我認為這是我能拿高分的主要因素。我認為

準備考試的時候戰線不可拉得過長,我大概刷了一個月的劍雅真題就去考了。


04

錄取關鍵因素


D師姐:有以下幾點吧:


1.GPA還不錯(3.8/4.0)。好的績點在任何時候都是最有力的名片。


2.就業規劃。重點是要讓學校知道你有清晰的就業規劃,並且有為此採取過實際行動。實習、科研都是就業規劃的註腳。


3.最好能有與項目契合的特點。就我而言我認為是數學背景。如果能有經歷說明你對項目的熱愛就更好了。


4.GT成績可以錦上添花,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GT高分能讓你的資料更容易被看中。


05

選校建議


D師姐:我在選校時是就業導向的。如果以後想去某一特定地區就業,就應當優先考慮當地認可度比較高的學校。項目的選擇上,好項目與好學校之間建議好項目,因為學到技能才是自己的


06

對師弟師妹的建議


D師姐:我建議同學們仔細考慮未來規劃,儘早準備。


到了大三可能你會需要很多時間去準備GT,可能準備實習或提升背景的時間就比較少。


此外中長期的規劃,不僅可以體現你明確的目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還能展示你的自我控制和規劃能力,這樣的申請更容易受到學校的青睞。


另外在提升背景的過程中,要注意收集細節,一些真實的細節往往更容易打動學校。比如說你在某個活動或實習中,從一些細節發現了興趣愛好、科研方向、甚至是未來發展等等,這都是學校所喜聞樂見的。最重要的是,你在這些經歷中感覺到了自己所欠缺的東西,成為了你繼續深造的動力,這是最容易吸引人的。


以下是D師姐的服務老師王老師的分享:


01

關於港校的認可度


王老師:毋庸置疑,香港的學校肯定是受認可的,並且認可度很高。而且如果是香港前三,更加不用擔心認可度的問題。


首先香港前三在QS排名均是世界前50,居高不下。另外,城大排在52也是不低的排名。我們都知道QS排名是比較權威的,香港學校在其中的高排名是外界對其最高的認可。


其次,我們每年都有去香港讀書的學生,

反饋都說教育質量很好,課程內容充實,安排緊湊,非常鍛鍊人,能得到真才實學,學校也提供很多方面的資源,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就業上


其中一個科大的畢業生反饋說他們找工作的時候,內地的企業在招聘時並沒有對香港的學校有什麼偏見,並且有部分大企業比較看重QS前50的畢業生,那在香港前三的學生找工作就很有優勢了。當然,城大雖在50之外(52)但也不賴,之前還有個學生反饋一些企業的招聘範圍,城大也在很多大企業的招聘範圍內的。


所以綜上所述,準備去香港讀研的童鞋不用擔心認可度的問題哦~


02

港校第一輪或第二輪申請差別大嗎


王老師對於香港的學校來說,第一輪和第二輪差別不會很大的哦,但如果你各項分數都已經考出,建議早點提交申請,以免後面會發生什麼特殊情況,比如學校提前截止了申請時間。當然香港基本上沒有提前截止的,倒是英國有些學校如果前期收到很多申請的話有可能提前截止。


如果分數未考出也不用太擔憂而影響複習的心境,第二輪再申請也很有機會的。從我們往年的錄取情況來看,香港第一輪和第二輪都會發蠻多offer的,不會說第一輪就發完了。所以沒趕上第一輪的同學不用太擔心,重要的是集中精力複習考試,爭取在第二輪之前考出分數提交申請哦~


03

去年的香港申請情況如何?


王老師:我們都知道去年香港發生了暴亂,很多原本準備申請香港的同學因此轉申英國和新加坡了。香港的申請者變少,競爭也小了一些,確實錄取門檻有所降低,而且拿到錄取後,交留位費的時間也有所延長,給了學生更多的考慮時間。有些項目還特意延遲了申請deadline或者多增加一輪的申請時間,以讓更多人來申請。


然後今年疫情爆發後,因為海外的情況,有些拿到英國offer的反而有點後悔放棄了香港。所以去年申請香港的、拿到offer的童鞋,都是比較幸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