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学,也可以学得好

对莘莘学子来说,2020年的这个寒假必定是极不平凡的。由于疫情,学校延期开学,我跟千千万万的学生一样,只能在家学习。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上学习己成常态。各类学习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学子们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和渠道。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利用学习软件进行学习也从原来的“辅食”变为“主食”。在家学习的这段时间,一方面我通过“学习强国”APP“在家上学”的端口,进入“学而思”网校进行线上学习,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开展的网络课堂进行学习。每天早上7:40,我坚持上网打卡,先完成学校开设的网课,再到“学习强国”选学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签到打卡之后就算进入了课堂,英语老师温柔的笑容就已出现在屏幕之上。随着我点击鼠标咔嚓一声响,英语课正式开始。伴着英语老师甜美的声音,我宛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世界,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充满好奇。网上这位女英语老师讲课生动形象,PPT制作得如一幅幅优美的连环画,令我赏心悦目。同样是语法点,在她的课堂上却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精灵”,活泼而又有趣,完全把我之前学习语法时的枯燥乏味一抹而去。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比如一首歌曲或一部电影,在欣赏歌曲和观看电影片段之后,老师会将歌词或电影人物对话中隐藏的语法点进行分析讲解,可谓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评论区一片“欢声笑语”中,40多分钟的课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当老师宣布下课时我才反应过来,不得不依依不舍离开虚拟的课堂。

语文课老师是一位帅气的大哥哥,自带“播音员”声效,说话标准,写得一手好字。他教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却从不注重翻译,而是着重字词所对应的词性,进而得出整句原话的意思。那天他讲的是小说赏析,上课不久,老师就拿出他自己写的一篇小说给大家看,并带着大家分析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手法。老师上课话泼,喜欢与评论区互动,40分钟又转瞬即渐。

上完第三节课,我趁着休息时间与家人一起锻炼身体——打一套八段锦。据说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时期,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套保健养生操,练习八段锦可以放松心身、消解疲劳、强身健体,对于久坐的我来说,练习八段锦更是可以放松心情,伸展筋骨,养精蓄锐,让我更好地进入到后面的学习。

一上午过得很快,学得很开心,收获也不少。到下午,我就开始完成学校和网校所布置的作业,并自行整理笔记,解决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目。整理笔记是一个极需要耐心的过程,记笔记需要抄上大半个小时,但只要静下心来,就能够顺利完成。整理之前,我会定下计划,不完成就绝不休息,一旦有不耐烦时候,就把抄写的内容小声念出来,或者做几次深呼吸,静下心来就可以继续了。

到了晚上,我会预习一下教科书并搭配学习学校印发的预习讲义,尝试弄懂每一个知识点,并圈注不懂的地方,便于向任课老师询问。完成预习之后,剩下的时间我会用来阅读。阅读能让人开阔眼界,修身养性,扩充知识。各类文本中我比较喜欢小说和科普书籍。小说能让人置身于作者创造的世界中去。科普书籍则是培养学科兴趣、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捷径。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读书能使身心愉悦,减轻学习压力。

在这个假期,我读完了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该书讲述了俄国贵族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遇到自己曾经伤害过的玛丝洛娃,玛丝洛娃因其伤害而沦落到底层社会,遭陷害而被判刑;聂赫留朵夫良心发现后,在帮助玛丝洛娃上诉的同时向她求婚以赎罪,最后彻底与罪恶的上流社会分离。小说中托尔斯泰有一句相当经典的名言:“人应当向死而生,每天,甚至时时刻刻都应意识到他的生命的终点是死亡,唯有这样,无意义的生命才变得有意义。”

死亡是所有人的最终宿命,但死亡不是生命虚无的原因。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医护人员迎难而上,最美逆行,他们既珍惜生命,又视死如归。正是他们“向死而生”的大无畏精神,重燃了成千上万人活下去的希望。相比“逆行”,在家学的一点点小困难又算什么呢?甚至都不能说是一件坏事。虽然缺少老师的监督,反而能增强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丰富学习生活。

点评

一谈到“网课”,刷屏的似乎都是那些“卡顿”“翻车”的吐槽,还有“神兽”们的各类段子,经常让人哭笑不得,但这篇文章是一股清流。作者眼中的网课都是满载正能量的“好评”:赏心悦目、依依不舍、放松心情。这些感受来得真实而自然,作者就像导游一样,带着我们领略了网课的一道道风景:有才的老师,生动的内容,多元的选择。作者不仅爱上网课,而且把作业、笔记、预习等任务,安排得妥妥帖帖。作者通过阅读文学经典《复活》,找到了学习的价值:“向死而生”不代表生命虚无,而要像“最美逆行者”那样积极行动,让自我活出意义。这种学习价值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难能可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