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同胞加入志愿者行列,同社区工作者做好疫期外籍人士返穗服务

南都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广州市正在严格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着力做好外籍人员在穗的健康服务管理。近日,得知在穗外籍人士在检测或者隔离中碰到困难,社区工作人员、高校志愿者纷纷行动,提供各类暖心服务,把外籍友人当作“自家人”,齐心战“疫”。

白云:非洲同胞加入社区志愿者行列

白云区黄石街的如家酒店为辖区内17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酒店之一。4月17日,这里迎来了5位特别的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西亚及东非国家,刚结束隔离观察的他们,在核酸检测合格的情况下,他们穿上了绿色小马甲,为正在隔离观察的同胞们提供志愿服务。

来自索马里的Yonis目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习中文,他很喜欢广州的美食,这是安抚他思乡之情的第一选择。1月份中国疫情爆发后,Yonis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居家减少外出。Yonis表示,他所在公寓的物管阿姨及保安人员会送餐,并询问生活上是否有需要的物资等,“中国朋友们也会时不时问我,需不需要帮助,缺不缺口罩等。”

正因为如此,Yonis在解除了居家观察后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做志愿者,很有意义,可以通过我的经历,开导正在隔离观察的同胞,让他们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要这样做。”

和Yonis一样看法的还有来自喀麦隆的Wilson,他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目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习汉语。Wilson表示,“希望通过社区志愿者工作,让在广州的非洲兄弟、非洲朋友理解当地政府的做法,他们也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也希望可以通过行动让中国市民知道,并不是所有来非洲人都是病毒携带者,只是之前曾出现过几个病例而已。”

社区志愿服务并不容易,“刚开始很多被要求做健康观察的人很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出门,我们需要很有耐心地告诉他们原因。”然而这项工作并没有难倒Wilson,他表示,“没关系,难的话我们一起努力。”

在这段时期里,Wilson收到的不仅仅是中国朋友的关心,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友人的关心,“例如来自我们国家的人会买食物等物品互赠同胞。”这些举措,让远在异国他乡的顾文森感到很温暖。

Jean来自布隆迪,他在中国生活了五年的时间。完成了核酸检测合格后,Jean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他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为什么要进行隔离观察,“他们会很害怕,我也曾害怕过,但在病毒面前,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减少外出。在公寓里,物管会帮我们解决吃饭问题,也多得他们帮忙才能度过这些时间,真的很谢谢他们。”

来自黄石街道党工委书记徐蕊介绍,此前已成功组建了一支73名外籍人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主要是27个国家的志愿者,通过此次试水,希望常态化运作下去,让外籍友人融入到本地社区里。

在接触志愿者的过程中,徐蕊坦言,“并没有想象中的难,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他们,用平等的角度与外籍志愿者们对谈,同时也要坦诚,提前沟通让他们知道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在徐蕊看来,辖区政府给予外籍友人提供志愿服务机会,也让他们感受到了荣誉感。

海珠:“感谢中国社区工作者不求回报的付出”

在海珠区昌岗街,来自南非的Taz女士需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穗花北社区专职钟嘉宝主动请缨,在查阅了一些Taz所在国家的宗教礼仪、风俗习惯后向穗花北居委主任谭超萍主动请缨上门服务。

非洲同胞加入志愿者行列,同社区工作者做好疫期外籍人士返穗服务

昌岗街穗花北社区专职钟嘉宝询问Taz健康状况。

Taz开始还有所戒备,钟嘉宝面带微笑用英文解释来由,讲解一些疫情防控情况以及做好科学防护的重要性,并递上暖心包(体温计,口罩,消毒液等)和英文宣传资料,先化解Taz的误会和不理解。Taz随后慢慢舒缓了情绪,并积极配合信息登记和居家隔离工作。

在居家隔离期间,钟嘉宝按照社区居委的统一安排,主动承担起Taz的生活保障方面等工作,做起了她日常生活“小秘书”,主动帮她申请穗康码纳入健康管理,通过微信、电话、上门等多种方式结合,为她提供生活上的保障。

非洲同胞加入志愿者行列,同社区工作者做好疫期外籍人士返穗服务

昌岗街穗花北社区专职钟嘉宝与Taz交谈。

钟嘉宝还每天上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加强体温监测,由于地域文化差异,Taz不习惯使用温度计,对此居委还专门贴心地为她配备了电子额温枪和爱心包,通过录制英文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Taz不会使用app线上购买日用品,钟嘉宝做起“外卖员”,订餐送餐积极帮她排忧解难。

对于钟嘉宝的工作和穗花北社区贴心服务,Taz给予高度赞扬,“起初我还是很抗拒的,但是这位中国姑娘用柔细的语言,美丽的笑容让我信任她。她这段时间真的很好、很贴心、很温暖。感谢嘉宝、感谢穗花北社区、感谢中国社区工作者不求回报的付出。”

在南石头街保利社区工作的宋冠锋是一个人气很高“网红”社区居委会主任。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细心温暖的关怀赢得了3户非洲籍家庭的信任和感谢。

非洲同胞加入志愿者行列,同社区工作者做好疫期外籍人士返穗服务

南石头保利社区居委会宋冠锋和同事为正在居家隔离的非洲籍人士代购生活用品。

“有办法帮我买到咖啡吗?我找不到别的办法”“三盒够么?”“可以的,我微信转你”。为非洲籍居家隔离人员做好代购和跑腿服务,是宋冠锋的一项日常工作内容。他说“服务他们和服务中国籍的社区居民是一样的。由于他们的中文不是很好,对于快递的存放地址表述不清,我们还常常为他到处去找拿快递。这些服务都是必要的。”

黄埔:酒店设驻点翻译,社区发放暖心健康包

“感谢黄埔区的细心安排,感谢各位工作人员无私的奉献和无微不至的帮助!”4月15日,黄埔区南岗街瑞季酒店,非洲留学生Chancel moushidi在工作人员协助下办理完解除隔离手续后,用家乡特有的手势向现场工作人员相隔1米作揖以示告别。

连日来,黄埔区扎实做好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工作,牢牢守住“外防输入”重要关口。截至4月16日24时,黄埔区累计服务入境旅客3021人(不含中转旅客),其中中国籍2063人、外籍958人。现有集中隔离811人,现有居家隔离8人。

疫情期间,瑞季酒店成为黄埔区外籍入境人员集中观察定点酒店。考虑到隔离人员大部分是海外人士,语言交流有障碍,工作组专门为外籍人员制定了一套工作流程,并翻译了英、韩、法三个版本的告知书、承诺书以及《医学观察表》《人员登记表》等,消除“听不懂、看不明”带来的沟通障碍。区委外办每天有驻点翻译人员现场解答外籍人士的各类问题,打消其种种顾虑。

在黄埔区联和街科学城第四园区,4月16日是园区外籍人士居家隔离观察的“清零日”。当天上午,该园区党支部书记林贵鑫和医生一行上门,向6位已居家隔离14天的非洲籍人士,一一递交了解除居家医学观察告知书,并发放暖心健康包,里面有口罩、温度计以及英文版的广州市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指引。

林贵鑫说,隔离期间,街道“三人小组”每天上门为居家隔离的外籍人士提供测体温等健康服务和点餐、送快递等生活服务。此外,出于保护外籍人士隐私考虑,街道办为每个隔离人员单独建一个微信群,群里面有街道办工作人员、被隔离人的中国同事、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志愿者等。“他们有什么需求和问题,随时可以通过微信群和我们沟通,我们是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非洲同胞加入志愿者行列,同社区工作者做好疫期外籍人士返穗服务

在黄埔区联和街,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居家隔离的非洲籍人士做好健康服务。

同样位于联和街的科翔社区,是黄埔区常住外籍人士最多的社区,其中包括6名非洲籍人士。科翔社区书记钟四妹介绍,目前所有居家隔离的非洲籍人士均健康状况良好,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上门测量体温,并且做好相关的后勤保障工作。

钟四妹说,“我们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一视同仁和人文关怀,保障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

非洲同胞加入志愿者行列,同社区工作者做好疫期外籍人士返穗服务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 :南都记者张伊欣

采写:南都记者郑雨楠莫郅骅王美苏张伊欣

通讯员:钟飞兴肖昆华张成钟燚

摄影:何玉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