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番茄种植方式与技术,了解这几点有效提高产量与质量

导语:大家好,我是三农作者阿环,今天阿环带大家了解温室大棚番茄的种植技术。

1.控制温度

顶土出苗的苗盘以4~6盘的宽度为一组,摆放在铺地膜的地面,各组间留30厘米宽走道,便于管理。幼苗刚出土6天,降低苗盘温度。白天20~25℃,夜间10~12℃,后半夜8~10℃,最低为8℃,有利于根系的生长。6~7天后,一片真叶展开,将气温提高到25~28℃,夜间15~18℃。此期白天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25℃时及时通风,尽量通上风口,避免冷风直吹幼苗。如果温度超过35℃,应采取上下通风,下通风口要用塑料薄膜遮挡,避免下部前沿的冷风直吹幼苗。当棚内低于25℃以下,不再升温时,立即关闭通风口,使棚内长时间达到18~25℃的适温,夜间上半夜12~15℃,后半夜8~10℃。

番茄种植

温室大棚番茄种植方式与技术,了解这几点有效提高产量与质量

番茄种植

2.保持湿度

苗盘基质以不干不湿为准。发现基质表面干燥时应及时补水2次以上,使基质充分吸水。浇水过多,基质过湿,在幼苗期容易烂根,出现病害。浇水的头一天,要将水抽到水池里预热。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严禁中午高温浇水。棚内的湿度控制在60%~70%范围内,防止苗床底部积水。由于基质保水性特别差,需每天浇水。在育苗后期,气温升高时,每天浇2次水。

温室大棚番茄种植方式与技术,了解这几点有效提高产量与质量

番茄种植

3.改善光照

幼苗生长后期,要给予充分的光照条件,保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要做好覆盖草帘的工作,在保证适温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揭帘、晚盖帘。幼苗在适温遮荫的条件下,易发生徒长。

4.营养管理

当幼苗2片真叶展开后,就可对幼苗进行冲施营养液补充养分。营养液的配制: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或美国二铵0.1%,或以0.1%尿素+0.5%二铵浇水方法冲施营养液后,用清水喷施叶面,防止肥料浓度过高造成烧苗。第一次冲施营养液,浓度控制在0.1%左右。随着幼苗的生长,营养液浓度可适当提高,但一次性喷施浓度应控制在0.2%以下。冲施营养液时,棚温保持在25~30℃。温度过高易造成缺素症状和高温障碍。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来冲施营养液,每天或隔天1次。冲施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营养液的酸碱度控制在pH值为6.5~7.5范围内。

温室大棚番茄种植方式与技术,了解这几点有效提高产量与质量

番茄种植

5.调整酸碱度

幼苗在偏酸和偏碱的环境中生长都会受到影响。由于基质pH值在8左右,所以应对苗床进行调酸,调酸用芬兰产长之道肥凯王复合肥(氮∶磷∶钾=15∶30∶10),浓度0.1%左右,每隔3天对幼苗进行冲施,经过2~3次调酸,pH值调到6.5~6.8范围内即可。

番茄种植

温室大棚番茄种植方式与技术,了解这几点有效提高产量与质量

番茄种植

6.病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除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外,还可通过放风、减少浇水次数和创造适宜的苗床温度等措施,防止病害的发生。发现个别病株应立即拔除。

7.补苗、移栽、定苗

苗盘有未出的空穴时,要将空穴的苗补齐。补苗可以将苗盘的双株取单株补到空穴内,也可提前将苗床上育好的苗补栽到穴盘中,做到苗盘每个穴都有苗。补栽后的苗要随补栽随浇水。光照过强时,用草帘间隔遮荫。补栽和移栽苗的同时,也进行定苗工作,每穴留单株,此项工作在幼苗2叶1心期进行。

番茄种植

温室大棚番茄种植方式与技术,了解这几点有效提高产量与质量

番茄种植

8.分大小苗

幼苗在3叶重心期时,应将苗盘内的大小苗分开。大苗控制其生长量,降低温度,小苗促进其生长,保持适宜温度,大苗先炼苗出棚。

温室大棚番茄种植方式与技术,了解这几点有效提高产量与质量

番茄种植

9.炼苗

番茄幼苗在4叶期、初现花蕾时,定植前,低温炼苗7~10天。炼苗方法:降低苗床温度,使之与田间相近,白天15~25℃,夜间最低5~10℃。炼苗过程要逐步进行。首先不盖草帘,然后将上下通风口在夜间逐渐打开至全部打开,最后将大棚覆盖膜全部揭掉,使幼苗生长在与大田一致的温度条件下。炼苗期少浇水,保持植株不萎蔫即可。局部植株萎蔫时要及时补水。这一时期,幼苗每天株高增长0.3~0.7厘米,应少施氮肥,对于生长过旺的幼苗,可喷洒50%矮壮素原液,每毫升加水1~2千克,可促使幼苗叶色由淡绿转浓绿,节间由细长转短粗。育成壮苗标准:植株茎秆粗壮,节间短,节间长度均匀,紫红色,地表茎粗5~6毫米,叶色肥厚,深绿带紫色,有6片真叶,含苞待放无花,苗高15厘米左右,根系紧紧盘绕在基质中。经过7~10天炼苗,即定植到大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