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於死地而後生:《孫子兵法與36計》之“登高去梯”的人生哲學

一、孫子兵法與36計之:登高去梯

1、鬼谷與鬼谷子。

鬼谷,一個歷史上非常神秘的地方,這個地方到底在哪裡呢?那可就眾說紛紜了。據說,全國叫鬼谷的地名有十幾處之多,像湖南的大庸、湖北的當陽、四川的峨嵋、陝西的韓城、河南的登封等等,都有叫鬼谷的地方。但是眾多說法中,比較被世人所認可的,便是“河南鶴壁雲夢山”,大多相信鬼谷在此山中。

有一個叫王詡的高人,春秋末期、戰國初期人,隱居於此,並因此而得名“鬼谷子”。


鬼谷子究竟有多厲害呢?

相傳,鬼谷子乃是半人半仙!

鬼谷子的厲害之處,有四:

①師出名門:

鬼谷子的師尊,正是老子李耳,老子被尊為是世界辯證法的創始人,被譽為世界哲學之父,道德經的創作者。


②弟子們赫赫有名:

孫臏、龐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當時可謂是把戰國時期攪得天翻地覆;

張儀、蘇秦,也是鬼谷子的學生,合縱連橫,與各國君王談笑風生,靠三寸不爛之舌,將其玩弄於股掌之間;

③鬼谷子精通百家學問:

鬼谷子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既懂兵法,又會謀略;

鬼谷子還會占卜,可謂是占卜界的祖師爺。


④鬼谷子壽命長:

最後一點,也很重要:鬼谷子的壽命大概在110~130歲之間,要知道,在當時的戰國時期,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多歲而已,上百歲那絕對是半仙的壽命。


總之,像鬼谷子這樣的經天緯地之才、鬼神莫測之能,以及在諸多領域的曠世成就,我們除了崇拜,還是崇拜;縱觀古今,幾乎可以說是無人能夠超越的。


置於死地而後生:《孫子兵法與36計》之“登高去梯”的人生哲學


2、龐涓欲出山助魏。

話說當年,鬼谷之中,眾弟子們在爭論“將來哪個國家會稱霸天下?”

孫臏認為:

齊國與秦國,最有霸主之相。齊國國富兵強,地處東方、東臨大海,虎視中原。秦國雖偏遠,但是經過變法之後國力強盛,既有稱霸之心,也有稱霸之力。


此時,正好龐涓剛從山下回谷,表示反對,他認為:

魏王勵志圖強、廣納賢士,而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所以他認為魏國必將稱霸天下。


同時,龐涓想下山投奔魏國、輔佐魏王,認為很有前途。

他的師父,鬼谷子,問他說你在我這裡學習才三年、並未學成,怎麼辦呢?

龐涓回答說,雖然我並沒有學完,但是我從先生那裡也已學到了很多東西,應該也夠用了,足夠讓我在魏王那裡得到重用。


3、鬼谷子為龐涓占卦。

鬼谷子說,那你去摘一朵山花給我,我給你占上一卦。

龐涓在山谷裡面找了半天,只看到一些肉又小又弱的花,心裡就在想要:師父知道我摘的花又小又弱的話,會不會覺得我日後難成大器?

於是回到鬼谷子身邊的時候,他回覆說:山中無花。

鬼谷子問他,山中無花的話,那你袖中為何物?

龐涓大吃一驚,鬼谷子竟然料事如神,然後解釋到我以為這種草花,並不算花。

鬼谷子接過花,說:

看花離土時間長了,加之又曬太陽,已經半萎了,此花采於鬼谷,見日而萎,你成功的地方定與“魏”字有關,應在魏國……

你知道這花的名字嗎?這是馬兜鈴。一開就是十二朵,正好預示了你的發跡年數,剛好是12年,預示著你將在魏國享受12年的榮華富貴。


4、龐涓向鬼谷子索《孫子兵法》。

聊到這裡,龐涓向鬼谷子索取,請求將《孫子兵法》一書賜給他。

鬼谷子說,這個書已經失傳了,早就被焚燬了。

龐涓並不信,認為是鬼谷子不肯給他。

鬼谷子說:該得到的你會得到,不該得到的你也得不到。

另外鬼谷子也警告龐涓:騙人者,其必被人騙。也就是說從龐涓騙鬼谷子說沒有采到花這麼一件小事,可以看出這個人並不厚道,有欺詐之嫌(筆者注:當然,這裡肯定不止這一件事,師徒相處3年之久,自然很多事情師父是看在眼裡的)。


5、孫臏送龐涓下山,並託其轉薦。

孫臏送龐涓下山的時候,跟龐娟說,如果你得到的魏王重用的話,有機會把我也舉薦一下?

龐涓說你不是覺得齊國更有前途嗎?孫臏欲言又止(筆者注:其實另有隱情)。

龐涓滿口答應,並表示:我真心實意盼著你跟我一起共圖大業。

孫臏:你說得當真?

龐涓拔劍而出、指天立誓:有半句假話,我當死在亂劍之下。

孫臏:你怎可發此毒誓呢?

龐涓說:誓重不如情重。我與你有八拜之交。

孫臏說:那我等你的好消息,師弟你多多保重!


6、孫臏為鬼谷子守夜。

鬼谷子問孫臏:你是不是也想出山?

孫臏說:我與龐涓約好了,他會舉薦我。

“但是你還沒有學完啊。”

“那師父覺得我什麼時候可以下山?”


鬼谷子並未正面回答,只是跟孫臏說:

最近幾天晚上經常有老鼠在我枕頭邊上磨牙,我最討厭這種聲音了,從今天晚上開始眾弟子就輪流在我寢室值守,今晚就從你開始吧。


鬼谷子半夜醒來,發現孫臏果然在旁守夜。

便問:你就不懷疑我這裡有詐嗎?你真的相信我這裡有老鼠?

孫臏回答說:弟子絕對不會懷疑師父的話。

鬼谷子說:以後你吃虧就吃在這裡。太容易相信別人。


7、鬼谷子傳授《孫子兵法》。

此時,鬼谷子拿出《孫子兵法》,傳與孫臏。此兵法正是孫臏的曾祖父孫武所著,有兵法13篇,之後送給鬼谷子的(筆者注:當年,孫武獻給吳王的那套兵法早已失傳了,據說被焚燬,但還有一套副本在鬼谷子的手裡,是孫武送給他的。)

但這些年來,鬼谷子從來未把兵法傳授給任何人,孫臏為人忠厚老實,於是傳授給他。更何況孫臏又是孫武的重孫,理所當然。

隨後數日,鬼谷子親自傳授《孫子兵法》,直至孫臏將兵法爛記於心。


鬼谷子考孫臏對兵法的理解是否到位:

“兵者,詭道也”作何解釋啊?

孫臏對答如流:

用兵打仗,詭詐多多,因此能打裝作不能打,要打裝作不要打;要向近去,裝作要向遠去,要向遠去,裝作要向近去;敵人貪利就要用小利引誘他,敵人混亂就乘機攻取他;敵人實力雄厚就要謹慎防備;敵人強大就暫時避開其鋒芒;敵人容易衝動發怒,就設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對於小心謹慎的敵人,要千方百計驕縱他,使其喪失警惕;敵人安逸就設法騷擾他,搞得他疲勞不堪;內部團結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讓他分裂。在敵人沒有準備時,突然發起進攻,在敵人 意料不到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凡此種種,是軍事家用兵取勝的奧妙,只能隨機應變靈活運用,是無法事先規定刻板傳授。


8、鬼谷子命孫臏將《孫子兵法》焚燬。

鬼谷子命孫臏將《孫子兵法》一把火燒掉。

孫臏大驚,說為什麼要燒掉,為什麼不能傳給其他人呢?

鬼谷子答道:

我答應過你的曾祖父,只將兵法傳授給一個最信任的人。


9、孫臏獻計“登高去梯”,助龐涓打敗楚國、拿下方城。

話說,龐涓當了魏國的元帥,與魏王一同率軍進攻楚國,在方城楚國軍隊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對魏國十分不利。

龐涓派謀士公孫閱請鬼谷子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將此事推於孫臏。孫臏引用《孫子兵法》,向公孫閱獻"上屋抽梯"之計。龐涓用孫臏之計,引誘城內楚軍出擊,然後截斷後路,消滅了楚軍。楚國被迫割城認敗。

但是孫臏擔心龐涓不信此計,所以讓公孫閱謊稱此計出自於鬼谷子。


具體策略如下:

由10萬人守衛大營,其餘20萬人沿長城向南,繞長城的南邊,似乎要直奔宛城、找楚王決戰,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屆時,留下5萬監視楚王,另外15萬人繼續南下,直逼楚都。楚王肯定認為我們是輕舉妄動,然後率軍追擊我們。


龐涓一驚:

那勢必將我魏軍帶入死地啊?如果不能獲勝的話將全軍覆沒。

公孫閱忙解釋道:《孫子兵法》說,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將士身在死地無路可走,不需修明法令就可戒備,不需強求即可完成任務,不需約束即可同心協力,不帶聲令,就會遵守軍紀;斷其歸路,就跟登高撤掉梯子一樣,將士們人人都能勇往直前!

楚王一旦離開宛城,龐元帥立刻從大營中調5萬軍隊,與留在長城南端的5萬軍隊合在一起,切斷楚軍歸路,將楚國大軍圍在無險可守的山野之中。楚軍必然驚慌失措,以勇往直前之師對驚慌失措之旅,豈有不勝的道理啊!?


10、洩露天機,惹來殺身之禍。

公孫閱透露了這一計出自於《孫子兵法》,並問龐涓:鬼谷子為何沒有將兵法傳授與你?

龐涓解釋道:為師嘛,總要留一手的。

後來此計成功後,公孫閱進一步透露:此計並非出自鬼谷子,而是出自於孫臏。

公孫閱說,如果孫臏出山,將會是龐涓的勁敵。

於是,龐涓表示:“我要讓孫臏為我所用!”

由此可見,孫臏出此計,也招來了龐涓的嫉妒,最終惹來殺身之禍。


二、“登高去梯”所引發的思考和人生哲學:

1、騙人者,其必被人騙。

不要自作聰明。不要以為天下就我最聰明。

殊不知,你的陰謀詭計,在別人眼裡,那都是雕蟲小技,人家很有可能早就識破了。即便騙的了別人一時,也騙不了別人一世。

而且,一旦失去了別人的信任,別人可能還將予以還擊和更嚴厲的報復。


我們很多老闆,作為創業者,經常在員工之間玩一些陰謀詭計,比如挑撥離間員工,讓員工不能團結一致,以其達到互相制衡的目的。

很多職業人士,在職場也是玩弄各種權謀之術,設計利用陷害同事,短期來看,可能能夠達成目的,但是長遠來看,最終也會被人騙和被人利用。


2、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

不要輕信他人的言語、承諾,甚至是誓言。

我們固然要心存善念,但是我們也應當要明白:世上的惡無處不在。就好像劉德華在《天下無賊》裡面所說的一句經典臺詞:世上本來就是有賊的。你如果認為無賊,那隻會害了你自己。

當孫臏請龐涓幫忙舉薦的時候,龐涓不但滿口答應說:“我真心實意盼著你跟我一起共圖大業”,並且還拔劍立誓:“如有半句假話,我願死在亂劍之下。”

由此可見,惡人實在是善於表演。他們的表演,只是為了贏取你的信任,而你對他的信任是隨時可以被他出賣的;他自己的利益是高於一切的。所謂的承諾和誓言,那都只不過是道具而已。


3、不要懷疑師父。

鬼谷子讓孫臏守夜,孫臏從未懷疑鬼谷子所說的“枕邊有老鼠”一事,只是簡單的聽話並照著做而已。

這說明了孫臏確實是一個忠厚之人。

鬼谷子看出孫臏也有下山之意,提示他:你學藝未成。孫臏也並未像龐涓那樣,執意要下山。可見,孫臏將師命看得比自己的前程還要更重。這也是為什麼後來鬼谷子可以放心的將《孫子兵法》傳授給他的重要原因。

你可能會問:那難道師父說的話就永遠都是對的嗎?

也不是這個意思。筆者是想說:你可以在出師以後,青出於藍勝於藍。但是不要在學徒期間,就懷疑師父要你做的事情不對,甚至自認為比師父更聰明。


4、置於死地而後生:

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發展取得的成績都很有限,或者我們創業的進展都非常的緩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並不是因為我們能力不行,而是因為:

①我們沒有拼盡全力。

我們沒有真正的全力以赴,缺乏一種不達目標誓不放棄的拚勁和狠勁。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淺嘗輒止。最後還給自己臺階下:那事兒我幹了,我也努力了,但是沒幹成,所以不好乾。

②還可能是因為我們給自己留了太多的後路。

比如,如果這個工作做不好,我可以再找其他的工作;

又比如,如果這次創業失敗了,我還可以找別的機會東山再起。

假如心裡有這樣的念頭,那麼很有可能已經註定了:我們這個事情最終是做不成的。


因為:
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所以,“登高去梯”這個經典的案例告訴我們:

給自己留太多的後路,很多事情將事倍功半,甚至註定很難做好;如果要幹,就要全力以赴的去幹,才會真正的事半功倍,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