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最“委屈”的城市,來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還多

作為陝西的鄰省,河南與陝西的淵源要比與同為鄰省的山西多得多。

歷史上關中傳統輻射區域就包括河南三門峽洛陽等地,人文經濟往來比較密切。河南因地勢平坦,人口眾多,一般來說,河南每逢遇到災害天氣,難以承載眾多的人口,所以就會向西進入陝西,尋求生路。


陝西最“委屈”的城市,來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還多

而今,河南的輸出人口也非常多。人口基數大,工作生活就會出現問題,而受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就業率。因此河南人總是有很多到外省打工的,這些到達外省的河南人又喜歡聚在一起,所以經常有某個城市的河南人聚集地被稱作“河南村”,或者“河南街”。

在陝西就有這樣的一個河南人口聚集地,這裡就是寶雞市。


陝西最“委屈”的城市,來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還多

這個被稱為“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的寶雞是關中平原城市群中最重要的一個城市。據統計,寶雞市的河南人口大約佔據全市人口的二分之一,除此之外,省會西安,渭南,咸陽這三個城市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河南人口。

寶雞的地產豐富,環境適宜,四季分明,文化底蘊深厚,非常適合居住。而且它還是陝甘寧三省的交匯處,信息發達,地理環境優越,自古以來就有眾多的移民人口在這裡居住。那麼為什麼這裡會聚集這麼多的河南人呢?


陝西最“委屈”的城市,來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還多

其實河南人湧進陝西的原因,大多都是與戰爭或者自然災害有關。比如抗戰時期,當時為了阻止日軍的西進,蔣介石下令炸斷了鄭州附近的堤壩。由於河南自古水患就非常嚴重,這次炸燬堤壩更是讓黃河水肆意氾濫。

因此河南人只能挑著扁擔離開家鄉,一路向西走,進入當時只是一個小縣城的寶雞。


陝西最“委屈”的城市,來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還多

事實上,除了水患之外,饑荒對於當時的河南也是一件經常發生的災難。如果說戰爭使河南人第一次不得不離開家鄉進行逃難,那麼在1942年至1943年的大遷移才是使河南人真正紮根於寶雞的重要因素。

1942年的7月,河南省爆發大面積饑荒,河北、山西、山東、安徽也包括在內。距離河南省最近的唯有陝西形勢稍微好一些,因此河南人也大規模地進行西遷。當時二次湧進寶雞的河南人數已經超過了當時的寶雞人數,這也是河南人開始在寶雞紮根的開始。


陝西最“委屈”的城市,來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還多

當時的河南難民在進入寶雞之後逐漸成為這座城市的建設者,他們更是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感情。戰爭和饑荒對於地處中原的河南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所以當時河南人湧進寶雞,並不是為了打工,而是為了活命。

老一代河南人成為了河南和陝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而新的一代已經融入了當地,成為“寶雞人”。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