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最“委屈”的城市,来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还多

作为陕西的邻省,河南与陕西的渊源要比与同为邻省的山西多得多。

历史上关中传统辐射区域就包括河南三门峡洛阳等地,人文经济往来比较密切。河南因地势平坦,人口众多,一般来说,河南每逢遇到灾害天气,难以承载众多的人口,所以就会向西进入陕西,寻求生路。


陕西最“委屈”的城市,来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还多

而今,河南的输出人口也非常多。人口基数大,工作生活就会出现问题,而受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就业率。因此河南人总是有很多到外省打工的,这些到达外省的河南人又喜欢聚在一起,所以经常有某个城市的河南人聚集地被称作“河南村”,或者“河南街”。

在陕西就有这样的一个河南人口聚集地,这里就是宝鸡市。


陕西最“委屈”的城市,来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还多

这个被称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宝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中最重要的一个城市。据统计,宝鸡市的河南人口大约占据全市人口的二分之一,除此之外,省会西安,渭南,咸阳这三个城市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河南人口。

宝鸡的地产丰富,环境适宜,四季分明,文化底蕴深厚,非常适合居住。而且它还是陕甘宁三省的交汇处,信息发达,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的移民人口在这里居住。那么为什么这里会聚集这么多的河南人呢?


陕西最“委屈”的城市,来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还多

其实河南人涌进陕西的原因,大多都是与战争或者自然灾害有关。比如抗战时期,当时为了阻止日军的西进,蒋介石下令炸断了郑州附近的堤坝。由于河南自古水患就非常严重,这次炸毁堤坝更是让黄河水肆意泛滥。

因此河南人只能挑着扁担离开家乡,一路向西走,进入当时只是一个小县城的宝鸡。


陕西最“委屈”的城市,来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还多

事实上,除了水患之外,饥荒对于当时的河南也是一件经常发生的灾难。如果说战争使河南人第一次不得不离开家乡进行逃难,那么在1942年至1943年的大迁移才是使河南人真正扎根于宝鸡的重要因素。

1942年的7月,河南省爆发大面积饥荒,河北、山西、山东、安徽也包括在内。距离河南省最近的唯有陕西形势稍微好一些,因此河南人也大规模地进行西迁。当时二次涌进宝鸡的河南人数已经超过了当时的宝鸡人数,这也是河南人开始在宝鸡扎根的开始。


陕西最“委屈”的城市,来自河南的移民人口比本地人还多

当时的河南难民在进入宝鸡之后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他们更是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感情。战争和饥荒对于地处中原的河南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当时河南人涌进宝鸡,并不是为了打工,而是为了活命。

老一代河南人成为了河南和陕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而新的一代已经融入了当地,成为“宝鸡人”。

举报/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