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派教育”專訪寧強縣鐵鎖關鎮初級中學校長楊安平:一場疫情,一場革命,一輪反思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全民戰爭中,教育系統面對疫情的嚴峻考驗,通力協作,做到守好“責任田”、護好“一校人”,在“停課不停學”期間,各地學校都大力運用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線上課程。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給師生們帶來新的成長和收穫,也讓學校的管理者們在思考和實踐中不斷前行。


面對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給學校管理帶來哪些問題?如何用好疫情這部大教材?如何有效地開展線上家校溝通?這段時期的探索為未來的學校教育帶來哪些思考?……帶著這些問題,《陝西教育》綜合編輯部·“陝派教育”頭條號特別策劃“戰疫情·校長說”,連線全省不同地域和學段的11位校長,邀請他們分享這段特殊教育歷程的思與行,也期待他們對此次“大考”的作答,能為讀者們帶來新的思考,一起用微光聚星火,照亮教育人前行的每一步。

“陝派教育”專訪寧強縣鐵鎖關鎮初級中學校長楊安平:一場疫情,一場革命,一輪反思 | 戰疫情,校長說

楊安平,中共黨員,高級教師,寧強縣鐵鎖關鎮初級中學校長。陝西省曹公奇名師工作室成員、高楊傑名校長工作室成員,陝西省第六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2018屆馬雲鄉村校長,陝西省教學能手,漢中市學科帶頭人,漢中市三一一人才,漢中市名校長。

  • “陝派教育”:在開展“停課不停學”期間,作為校長,相比以往的學校管理工作,您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是如何克服的?

楊安平: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在農村網絡硬件條件落後、家長支持嚴重缺失、學生自主學習力差異較大的困境下,如何融合各方智慧和力量,盡力提高在線教學的有效性。

對此,我們首先凝聚共識,通過視頻會議、在線交流等方式,幫助教師、學生、家長轉變認識,克服畏難情緒,明確特殊時期“非常”學習的意義,達成共同目標願景;第二,綜合研判,對疫情發展形勢、上級政策指示、教師信息素養、學生家庭現狀等進行調研、分析,及時調整疫情防控和教學管理策略;第三,精準施策,在學校的統籌導引下,教師各顯神通,因人因需制定教學方案,分級分類實施線上教學,努力讓使每位學生都能有課上、學得好;第四,強化督導,學校領導、教學教研部門深入班級跟蹤指導,瞭解教與學的現狀,幫助解決困惑,同時充分發揮家長的督促指導作用,家校合力,促使網絡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 “陝派教育”:這段特殊的經歷,給您在學校管理方面帶來哪些思考?

楊安平:這段特殊經歷有著特殊的意義,既考驗著我們應對疫情危機的處理能力,又迫使我們進行更為深刻的思考,如何因勢利導,化“危”為“機”,將疫情防控和“停課不停學”轉化為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契機,為教育注入新的動力,顯得尤為關鍵。這段經歷帶給我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好教育到底事什麼樣?如何在“育分”和“育人”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新課程改革實施二十年來,教育發生了諸多可喜的變化,但仍不容忽視的是,“以考試論成敗”依然是當前教育評價要標尺,以至於教師教的累,學生學得苦,進入社會後常常無所適從。未來已來,新時代瞬息萬變,如果還是以過去老一套對待今天的學生,就是對他們的未來不負責任?立德樹人,教育應當以成就生命健康的人、生活幸福的人為旨歸,而不是“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辦好有質量有生長力的教育,構建適合、適性、適切的校本化課程建設,應成為學校(尤其是廣大農村學校)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二是好的管理該怎麼做?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必定對傳統的學校管理方式帶來巨大沖擊,辦公、教學、研究越來越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快捷、高效、協同工作成為必然。就拿防疫期間的管理與教學來說,儘管大家行動上的自由受限,但網絡空間無限,在線辦公、線上教學讓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繫更為密切,手段更為多樣,減少了許多形式化、無意義的檢查、會議、文件,校長和老師能夠靜下心來研究管理、研究教學,這無疑對改變今後的教育行政管理、學校組織管理有著積極的思考價值。

  • “陝派教育”:“停課不停學”的順利推進,也是對學校信息化教學的一次考驗,這讓您和學校老師們都有哪些特別的體驗?也可談談貴校在線上教學的經驗做法。

楊安平:關於“停課不停學”下的信息化教學,我們有好的和不好的兩方面的感受:好的方面就是線上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模式,讓學習隨時隨處都可以發生,對於教育創新和課堂改革有著積極的促進;不好的方面主要體現在農村學生學習的現實問題,諸如一些偏遠鄉鎮網絡硬件無法滿足學生學習,家長認識不足、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缺乏有效監管,部分缺乏理想信念和學校自覺性的學生放任自流,甚至藉助上網課之名玩手機者亦有之,學習效果較差等。

我校線上教學主要採用“1+X”的模式:在資源選擇上,以縣教育組織的省市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錄製的微課為主,以教師從學而思、陝西名師資源庫等平臺為學生,以教師線上直播教學、推薦優質網絡資源“菜單”、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為輔,多種途徑保證學生“有課上”。在交流軟件平臺使用上,鼓勵教師和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需要,自主靈活選擇釘釘、CCtaIk、QQ群、騰訊課堂、學習通等不同功能的線上交流工具;在學情兼顧上,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水平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與輔導,對能上網課和無法上網課兩種情況分別採取不同教學措施;在反饋交流上,班級授課教師之間通力合作,互通有無,合理佈置作業任務,班主任、科任教師與家長、學生之間建立常態聯繫,及時交流學生學情,及時調整學習策略,確保學習效率。

  • “陝派教育”:在您看來,近兩個月的線上教學,讓學校教師們都有哪些成長和收穫?

楊安平:近兩個月的線上教學,老師們的成長與收穫頗多,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觀念上的轉變,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現代教育對傳統教學模式、手段、方法的挑戰,認識到自身信息素養方面存在的短板,增強了自我改變和研修提升的主動性;二是專業素養的提升,為適應線上教學,老師們(特別是中老年教師)不得不下功夫研究如何整合資源、使用工具、優化教學、有效指導等,信息技術水平明顯提升,教學思路更加開闊,教學方法更加靈活,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會在今後工作中廣泛應用;三是對學生的認識與瞭解加深,特別對學生身心規律、思維特點的關注更細微,更加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關注“知識”之外的綜合能力的培養。

  • “陝派教育”:在線上教學期間,貴校是如何用好“疫情”這一教材的?

楊安平:生活是最鮮活的教材,世界是最廣闊的課堂,疫情是最直觀的課程。我校用好“疫情”這一教材的主要做法是:用好疫情有關防護資源,讓學生了解“新冠病毒”及有關傳染病知識,認識到疫病對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巨大危害,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用好疫情有關報道信息,讓瞭解疫情防控實情,關注全社會在疫情防控中的努力和付出,培養學生對疫情中的人和事的甄別、評判、思辨能力;用好疫情有關感人事蹟,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懷、感恩意識;用好疫情特殊時機,開展線上教學,組織網絡備課研討,探索開發生命課程、德育課程、實踐課程,將學科教學與素養教育相結合,確保“停課不停學”、“隔離不隔愛”。主要途徑和方式是:學校微信公眾平臺專題推送,優質網絡資源推薦,疫情之下的書信寫作,網絡視頻主題班會、家長會,線上教學與線上研討,立體多維滲透,確保學生學有所獲。

  • “陝派教育”:貴校日常所踐行的學校文化,在線上教學期間是如何實踐和滲透的?

楊安平:我校秉承“自強不息”學校文化精神,的以“敬德、修業、潤品”為主題,將“質量立校、文化育人”和“學生第一,教師為本”理念融於提倡教育教學管理實踐中。在線上教學期間,我們將潤心育人視為“第一功德”,特別關注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關注學生精神成長,組織學生利用“宅家”時機好書共讀、觀看有品質的電影、電視節目、網絡專題報道或講座等,並對建檔立卡戶學生和沒有網絡學習條件的學生特別關心關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身心成長;我們將上好網課作為“第一要務”,統籌指導,精心謀劃,組織教師反覆研討、交流,優化在線教學活動,拓展課程資源和學習路徑,既重知識更重方法,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將教師成長作為“第一保證”,以陝西省第六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楊安平工作坊”為帶動引領,指導教師加強集體研討和自主研修,做好我縣語文、數學、道法、地理部分微課錄製,組織聆聽華東師大閆寒冰教授“疫情下在線教學策略”、新教育發起人朱永新教授的“未來學校”、半書房“雲伴讀”系列公益講座,撰寫學習體會和讀書筆記,不斷更新教師觀念,提升專業素養。

  • “陝派教育”:線上教學期間,貴校是如何做好與家長的溝通?

楊安平:我校地處偏遠農村,交通不便,學生居住較為分散,部分農村家長對教育的認識不足,對學生監管乏術,加之春節過後不少加之返崗務工離家,延期開學讓不少農村家長叫苦不迭、無所適從,為緩解這一現實問題,我校高度重視家校溝通,

一是召開線上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培訓指導,尤其是要給畢業班學生和家長進一步明確學習形勢、目標和形式,緩解焦慮情緒;

二是建好家校聯繫QQ群、微信群,統計有關性信息數據,推薦教育資源和防護知識,為畢業班學生推薦優質的專題複習資源,經常性地交流學生學情,共商學生指導良策;

三是開展電話家訪,瞭解學生及家長生活動態和旅居史,及時做好健康監測,根據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對個別家長和學生進行電話交流,對無法上網課學生進行思想心理疏導,提供針對性的學習指導;

四是書信寫作,組織“疫情之下,給孩子的一封信”寫作活動,教師以信傳情,以言啟思,以身示範,對學生進行思想、心理、學習等方面的引導教育,組織學生通過寫給疫區同學、醫護人員、鍾南山等專家一封信的形式,激發學生情感共鳴與思想共振。

  • “陝派教育”:正式開學復課在即,貴校是如何做好開學準備的?從校長的角度看,您認為這次疫情提醒貴校在開學後,還需要加強哪方面的管理?

楊安平:我校開學復課準備著手於兩個重點:一是如何更有效地加強校園疫情防控,將風險降到最低。對此我們嚴格按照省市縣的安排,制定了“一校一案”,紮實做好師生健康監測,多方儲備疫情防控物資,全面進行校園清潔消毒,制定分批返校復課措施,在返校前後做好師生疫病防控培訓和演練,上好生命健康課、德育素養課、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五項制度”,確保師生生命健康;二是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工作,將效率提到最高。開學前開展“停課不停學”期間的學情調研和監測,組織教研組、年級備課組進行主題研討,制定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銜接方案,結合實際調整課程安排和作息時間,制定《學生一日學習生活指南》,儘量減少大型集會和活動,努力降低防控風險,提高教學有效性。

今後我們將加強以下幾方面的管理:一是進一步優化學校管理方式更多滲透智能化協同辦公理念,減少價值不大的會議、活動,改進教師教學績效管理評價手段,藉助科技和工具進行數據分析,提高管理效能;二是進一步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根據中省《關於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結合我校教師專業現狀,加大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與研究;三是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建設,加大學科拓展課程與德育綜合課程研究力度,聚焦課堂教學改革,逐步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將線下實地教學與線上學習(週末作業輔導)相結合;四是加強育人難點研究,諸如農村家校共育、學生理想信念缺失等薄弱環節,如封閉式管理與社會適應關係的把握,如何理性對待待學生使用手機(禁止手機進校園與網絡學習靠手機的矛盾)等話題,不斷探索新問題的破解之法。

  • “陝派教育”:請分享在抗疫期間讓您最感動的身邊人、身邊事。

楊安平:

抗疫期間,全民皆兵,社會各界堅守崗位,同心“戰疫”;“停課不停學”,疫情防控和線上教學兩不誤,真實而感人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故事一:在2月中下旬,疫情防控最緊張的階段,有一次晚上十點以後,上級緊急通知連夜統計上報全縣所有教職員工及家人基本信息和出行動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接到通知後,各校校園長、領導班子成員全體總動員,逐一聯繫學校老師,由於時間很晚了,部分老師已休息,只能想方設法多方輾轉聯絡,等統計彙總完全部信息時,天已經大亮了,大家都徹夜未閤眼。儘管我們沒有身處“抗疫”最前線,但人人堅守後方,盡職盡責,嚴控疫情蔓延,也能體會到一線醫護人員的艱辛,同時也為我們有這樣作風過硬、能打勝仗的團隊而自豪。

故事二:疫病防控,人人有責,每一個社會細胞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年初三開始,按照上級要求,我和副校長等班子成員每天要駐守學校指揮防疫(全縣都是如此),上報防控信息,進行防控知識宣傳,期間學校空空蕩蕩沒開灶,街上飯館均不營業,吃飯問題是難事,大多時候依靠泡麵充飢。每天早晚往返學校值班值守途中,都要經過五個疫情監測點,由鎮村幹部、衛生院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等組成的監測工作組24小時堅守崗位,劉家壩監測點年屆六旬的老支書每次都會堅守在臨時帳篷處,無論天晴下雨還是白天黑夜,一絲不苟地位過往車輛行人量體溫、詢問去向、查看通行證,特別是寒風呼嘯的夜晚,只憑一盆爐火取暖,每次路過總會關心地詢問,從他們含著微笑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人性的真善美。

故事三:我校殷定江、趙廣融、劉天恩三名教師的愛人是醫護人員,但年初一開始就緊急返崗待命,此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疫情防控工作,這幾位老師同時又減負著自己的疫情防控任務,後期線上教學、教育扶貧、信息年報等工作接二連三,自家孩子的在線學習也同步開啟,他們只好化身“百變金剛”,既當好“最帥主播”,又當好“家庭主男”,自己的工作、孩子的學習、全家的生活一攬全包。生活是一面鏡子,像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還有我鎮下轄周家壩、坪溪河完小,師資緊缺,一個老師要承擔多個年級、多個學科的教學,線上教學期間更是千頭萬緒,老師們每天精心研究不同的課,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輔導,從早忙到晚,有時晚上十點多十一點還在備課、批改作業,卻從不抱怨,只因心中有使命,心中有孩子,心中有對生命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

故事四:鐵鎖關鎮坪溪河小學是我校下轄的一所偏遠完小,該校總務主任楊清勇老師自2月8日以來,一直在校堅守崗位,做好值班值守、疫情防控、開學準備等各項工作。每天對門衛室和校園公共區域進行消毒,做好公共區域衛生清掃,落實門禁杜絕校外人員進入校園等,按時完成上級安排的各項數據填報工作能,及時採購防控物質,維修學校牆面、水管、教育教學設施,協助校長聘請臨時代課教師、炊事員,聯繫食堂原材料採購事宜……楊老師用平凡的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普通教育工作者者的擔當與責任,他是最美鄉村教師的代表。

  • “陝派教育”:您覺得對未來學校和未來教育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您心目中未來的學校和教育是什麼樣?

楊安平:一場疫情,一場革命,一輪反思。我認為,它將會打破傳統教育思維和教學模式,催生育人路徑的升級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促進教師職業認知和專業素養的提升,最終逐步推動未來教育樣態的轉型,未更加廣闊、多樣、自主化的學習提供了無限可能。同時,從現實角度來看,疫情及疫情下的線上教學,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對於廣大農村學生提出更嚴峻的挑戰,由於學習條件、學習習慣、家庭環境也包括教師專業素養等綜合因素,很可能會因此反而拉大與城市學生的差距,優者更優,差者更差。

我想象中的未來教育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以人的生命健康成長和生活幸福為基點,把孩子培養成有情懷敢擔當、能創造善合作、人格健全和全面發展的未來社會公民,而不只是學習機器、工作機器亦或是所謂的社會精英。學習力,思考力,創造力,是未來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

從這個意義上看,未來學校具有如下特點:人性化,不以知識為本位,更加關注更加關注人的潛能發展、身心健康和品格形成,“批量生產”的大規模學校、大班額逐漸被小班化、走班制多取代,個性化,鼓勵學生特長髮展,“差異化學習真正落實,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適切、適性、適合的“私人訂製”的學習,將成為學校的重要任務;開放性,學習時間和空間更加靈活自由,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和課堂學習方式將會被打破,學校與社會、與生活的邊界不再明顯;自主化,探究性、實踐性、融合性的項目式學習、研究性學習將會成為主流,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對學生終身學習、自主管理能力要求更高;智能化,學校辦公、教學、研究、資源、保障等數字化水平更高,創新學校、智慧課堂將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課程選擇,更便捷的學習反饋,更合理的管理服務。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今天)的學校生活,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不再繼續,學生們再也不需要按部就班、整齊劃一地出現在同一個校園、同一間教室,學習的時間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朱永新教授在《未來學校》一書中如是說。

時不我待,未來已來,未來教育和未來學校不會是烏托邦式的幻想,《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為我們繪製了看得見、可實現的美好藍圖,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要以預見性的眼光、全球化的思維深入研判當前教育發展改革現狀,轉變教育觀念至關重要,建設適性課程迫在眉睫,變革教學方式刻不容緩,更新管理體系勢在必行,這對農村學校的挑戰更大,任務更艱鉅。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