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特再撒錢,這次製造業能迴流嗎?

特朗普最近再放大招,要為美企迴流本土大把撒錢,只要美企從中國搬回,就能獲得從搬遷、購置設備、修廠房,到知識產權……百分百的搬家費,哪怕搬出到東南亞,也有補貼。

無獨有偶,日本也撥專款2200億日元,幫助日企撤離中國,還拿出235億日元,協助日企從中國撤到其它國家。比如,印度、東南亞等。據說,韓國也有此打算,只是沒有美日兩國明顯。

疫情當下,美國真是動作頻頻,剛準備出臺封堵華為高端芯片的話音未落,又聯手東亞兩個兄弟給中國施壓,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個人認為:一是想借國內疫情需要讓製造業迴流,好給國內大量失業的人一些安慰;二是怕中國一家獨大,動搖他的霸權地位。

其實,關於美國製造業迴流一事由來已久,特朗普剛一上臺就曾嚷嚷要美企回到本土,只是那個時候還沒有具體辦法。現在,藉助國內疫情需要,煽動民情,轉移注意力,再提此事也就有了說辭。別說,這招還挺靈,不僅贏得了不少支持者,更博得了部分選民的好感,老特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不過,對於美企迴流,各種說法不一,我們也沒有辦法阻止,畢竟投資自由,說到底最好的應對策略還是儘快完成我們自己的產業升級,做強自己才是根本。

但是,話又說回來,美企回到美國也並非一個簡單的補貼問題,背後的原因更復雜。

首先,中國做為世界製造業中心,不是隨便別人給的,也不是大風颳來的,需要許多條件才能形成,不僅僅因為勞動力便宜,還涉及到人才,用工,政策,產業鏈,交通,基礎設施等,否則比中國便宜的勞動力東南亞、中東和非洲,一抓一大把,為什麼這些地方沒有成為製造業中心呢?

其次,中國有完善的產業鏈,就工業門類的全面性而言,我們是唯一的。中國在聯合國工業分類中,擁有39個大類,191箇中類和525個小類,是全球一百多個國家中佔比最全的,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再次,技術工程人員,訓練有素的工人。關於這一點,其它國家的勞動力的確比中國便宜,但是,勞動生產率沒有中國高。這得益於我們雄厚的教育實力,每年可提供數量巨大的高校畢業生,以及各類職業院校的技術工人。

另外,這與中國人聰明、勤勞的本色也有關係。中國人不會因為週末就不願加班,也沒有動輒休假的習慣,新技術、新工藝一學就會,只要企業對員工好,中國員工的性價比是最高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市場。美企是否能夠離的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比如,汽車,手機,芯片……這些西方國家的高技術產品,除了在中國設廠有利於降低成本外,在全球其它地方,是否也能找到這麼龐大的需求。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有2~3億的中產階層,這個誘惑力巨大的蛋糕,是否能夠輕易拒絕?

換個角度,如果美企,或日企迴流本土,即便是能造出與中國相同質量和價格的產品,那麼加入運費,關稅等,最後是否還能保持與中國國產品牌一爭高下的競爭力。所以,美日企業回到本國,除了國內市場,進入國外市場都會存在許多未解的難題。

順著這個思路再往下說,美日企業撤走,不是剛好給自主品牌騰籠換鳥的機會,國產品牌填補空缺也就順理成章,比如汽車,手機和芯片……自主研發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充分釋放,產業升級也就順勢上路了。

當然,疫情過後,全球化退朝,也許會變成非全球化,或者存在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分工合作,這也是一個驅勢,會給我們的產業升級帶來一定的風險和挑戰。

老特是個商人,有商人的邏輯和思維,知道問題的難度在哪。製造業迴流,說說容易,做起來恐怕更難。但是,為了連任,為了選民,他還得繼續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