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前盟”這樣的“封建迷信”,戲曲改編怎麼做?



本文原題《淺析紅樓改編戲中 “木石前盟”橋段的去與留——從粵劇談起》。作者唐琬淇,華南農業大學傳媒系大二學生。


“木石前盟”這樣的“封建迷信”,戲曲改編怎麼做?


作者

唐琬淇

《情僧偷到瀟湘館》是廣東粵劇《紅樓夢》題材的一出傳統劇目。上個世紀,著名粵劇編劇陳冠卿先生重新改編創作了此劇,並且交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何非凡大師進行了首演。


作為一部鴻篇鉅製,小說《紅樓夢》一共有120回,如果是電視劇拍攝,所有的故事情節交代清楚也需四五十集的容量;當它搬上戲曲的舞臺,改編者又如何把120回的內容濃縮成一個兩三個小時以內可以演完、觀眾又願意接受的故事呢?大多的編劇們只好在書中的諸多情節中理出一條最核心、也是觀眾最愛看的線索——寶黛愛情。


“木石前盟”這樣的“封建迷信”,戲曲改編怎麼做?

▲《情僧偷到瀟湘館》劇照 康健飾賈寶玉 李嘉宜飾林黛玉


《情僧偷到瀟湘館》劇中的七幕戲依次分別是:“黛玉進府”、“夜訪怡紅”、“葬花盟心”、“傻露驚變”、“黛玉焚稿”、“寶玉鬧婚”和“偷祭瀟湘”。這個劇名中的“瀟湘館”為《紅樓夢》中林黛玉在大觀園內的住所,“情僧”就是指後來出家的賈寶玉了,“偷到”實是“偷偷祭奠”的意思。


相信大家從劇名的解讀以及每折戲的小標題上並不難看出,此劇的劇情主要講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對幸福愛情的追求,遭到了封建家庭殘酷的壓迫,在寶玉與寶釵大婚之時,林黛玉焚詩絕泣,魂歸離恨天,賈寶玉帶憤含悲,毅然出家去。錦袈裟壓不住千重恨,金梵經招不回愛妹魂,思念顰卿的賈寶玉重臨舊地,偷祭瀟湘館,幻想著到離恨天去,與他的林妹妹做對佛門並蒂花。


作為戲迷,這部戲筆者曾於2019年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現場看過廣東粵劇院的優秀青年演員李俐穎、康健主演的版本,而後又在網上看了李嘉宜和康健演出的視頻完整版。可能由於是傳統戲的緣故,兩個版本除了林黛玉演員的更換外,劇情上並沒有很大的出入。而作為《紅樓夢》一名忠實的“原著粉”,筆者同時深知“木石前盟”在寶黛愛情中的重要性,這是絳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一段前緣,可以說既預示著寶黛愛情的開始,也昭示著兩人的結局。


“木石前盟”這樣的“封建迷信”,戲曲改編怎麼做?

▲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演出《情僧偷到瀟湘館》


在我國的上個世紀,關於《紅樓夢》最廣為人知的戲曲作品莫過於1962年徐玉蘭、王文娟兩位大師主演的越劇電影《紅樓夢》了。這部電影裡的主線同樣側重於講述寶黛愛情,和《情僧偷到瀟湘館》一樣,改編者均從中基本抹去了寶黛愛情中“木石前盟”神話的背景,直接從“黛玉進府”拉開了敘事的大幕,自“黛玉進府”始,由“寶玉出家”終。


因此,筆者想通過此文,從曹雪芹的原著文本出發,來探討下在紅樓題材改編的戲劇作品中,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的“木石前盟”橋段是否需要保留的問題。


“黛玉進府”在寶黛愛情的敘事線裡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開場,賈府的重要人物如賈母、邢王二位夫人、王熙鳳、三春姐妹等人,因黛玉的到來而依次登場亮相,他們各自鮮明的性格以及對待黛玉的態度都很值得細細刻畫。《紅樓夢》中極為經典的一個場景——“寶黛初見”也是在這場戲裡發生。當賈府的公子哥遇見林家獨女,彼此的心理活動,在書中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寶玉的這句臺詞在兩部戲曲作品中都有明確道出,可是,大家要想想:寶黛是在哪裡曾經見過呢?甲戌本有側批:“正是想必在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見過。”書中第一回: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既有黛玉的前身絳珠仙草一株,也有寶玉的前身——赤瑕宮神瑛侍者,因神瑛侍者的“日以甘露灌溉”,絳珠仙草才得以“久延歲月”。所以為了報答灌溉之恩,絳珠仙草曾道:


“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的過他了。”


“木石前盟”這樣的“封建迷信”,戲曲改編怎麼做?

▲越劇電影《紅樓夢》劇照 徐玉蘭飾賈寶玉,王文娟飾林黛玉


曹翁著書時極愛用“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法子,就寶黛愛情而言,他們之間的“情”緣起於前世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相遇。曹翁一開篇就為寶黛精心設置了前塵的“灌溉之緣”、“還淚之恩”,這是在為他們初見彼此時感覺的似曾相識、以及兩人之後的種種愛恨嗔痴作了鋪墊。


有了這樣一段“木石前盟”,當寶黛在賈府初見時,黛玉會覺得寶玉“何等眼熟到如此”、寶玉也發出了“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感嘆,這也都不足為奇了。兩人對彼此都有共同熟悉的感覺,皆因前世的緣早就種下了今生遇見的“果”。這一切都在“木石前盟”一段中得到了有力的應證和解釋。


然而,就是這一段“寶黛愛情”中如此重要的情節,在很多改編作品裡居然都被拿掉了!無論是當年的越劇電影《紅樓夢》,還是這部《情僧偷到瀟湘館》,雖然都貴為各自劇種“戲寶”級別的作品,但遺憾的是,創作者都沒有選擇把“木石前盟”作為敘事的開場。


“黛玉進府”很重要,但是當我們把“木石前盟”剔除掉以後,這場“進府”的戲裡很多非常精妙的對白,如“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此類,都已經不能很好地給觀眾展現出在曹翁的精心設計下,人物語言的精彩以及線索埋伏的絕妙之處了,甚至可能還會顯得有點突兀!沒有了前世在靈河岸邊三生石畔的相遇,兩人在賈府初次見面時又怎麼會說“曾經見過”、“何等眼熟”這樣的話呢?


對文本熟悉的觀眾看到這可能會“腦補”回這個情節,自己在潛意識裡為劇情加回“木石前盟”這一段;而那些對文本不熟悉的觀眾說不定就會直接認為,賈寶玉和林黛玉其實就是今天戀人們之間常說的那種簡單的“一見鍾情”!這大大麴解了曹翁的原意先不說,和文本相比,這樣的舞臺呈現於《紅樓夢》、於寶黛愛情,完全是一種缺憾。


著名節目主持人魯豫在一期節目中採訪87版《紅樓夢》電視劇導演王扶林先生時,也曾經談到過“木石前盟”這一段,現將兩人的對話摘錄如下:


“木石前盟”這樣的“封建迷信”,戲曲改編怎麼做?

▲ 魯豫採訪王扶林


魯豫:那拍攝《紅樓夢》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

王扶林:太簡單了你又不願意,是不是。你要搞得很有那個天上人間的那種感覺,(當年的條件)又不行。但是裡頭有一段,我覺得不應該砍掉,就是絳珠仙草跟神瑛侍者那段神話故事。


魯豫:為什麼?


王扶林:絳珠仙草她是因為神瑛侍者給她澆灌,她變成了絳珠仙子,是不是。這就是他們的愛情的根苗。所以寶玉看見林黛玉就說,這個妹妹我在哪見過。


魯豫:所以會有那原因。但是我們不覺得,因為我們都腦補了。


王扶林:呵呵,但是有了更好。賈母不說你又胡說八道了,又犯渾說呆話了。其實寶玉不是說呆話,他是有那個神話故事,太虛幻境裡那段東西的這個緣,這是緣。黛玉死的時候,寶玉想黛玉的時候,這些意境都可以閃回。但是我砍掉了,這個我覺得很遺憾。


王導覺得電視劇拍攝很遺憾的地方,其實我們在很多戲曲作品中(如這部粵劇《情僧偷到瀟湘館》)也很為沒有看到這一幕戲的舞臺演繹而感到遺憾。


中國古典文學的敘事傳統向來都是以“圓形”的結構為主,《紅樓夢》的故事實則也是“圓”的藝術:從青埂峰前一塊女媧補天之遺石開始,變成通靈寶玉,由神瑛侍者帶著下凡歷劫,最後度完了塵劫,該石頭仍是落回了青埂峰。

“木石前盟”這樣的“封建迷信”,戲曲改編怎麼做?

在續書的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隱詳說太虛情 賈雨村歸結紅樓夢”中,甄士隱說道:


“寶玉,即寶玉也。那年榮寧查抄之前,釵黛分離之日,此玉早已離世。一為避禍,二為撮合,從此夙緣一了,形質歸一。又復稍示神靈,高魁貴子,方顯得此玉那天奇地靈之寶,非凡間可比。前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帶下凡,如今塵緣已滿,仍是此二人攜歸本處,這便是寶玉的下落……太虛幻境即是真如福地。一番閱冊,原始要終之道,歷歷生平,如何不悟?仙草歸真,焉有通靈不復原之理呢!”


寶黛愛情中,“木石前盟”指的是神瑛侍者與絳珠仙草之間許下的“還淚報恩”諾言。當黛玉為寶玉流盡一生眼淚之時,也就意味著芳魂隨之香消玉殞,也意味著寶黛愛情的結束。我們從書中可得知,在黛玉淚盡而逝、寶玉大婚前,寶玉佩戴的那塊通靈玉實際上已經消失很久了。鳳姐等人使“調包計”讓寶玉寶釵成婚的目的之一,也是想通過寶釵的金鎖引出寶玉的玉來。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那塊玉永遠也回不來了。如果說,神瑛侍者是賈寶玉的前身,通靈寶玉則可以說是賈寶玉另一個“物化”的化身,書中賈母、王夫人等人常說:“玉是寶玉的命根子”,緣由也在此。通靈寶玉下塵渡劫的因由,也是賈寶玉(神瑛侍者)下塵渡劫的因由。


寶玉在愛情中是“靈”“肉”分離的:寶玉收穫了黛玉一生的眼淚,而黛玉得到了寶玉永恆的精神和靈魂,寶釵卻只暫時得到了寶玉軀體的空殼。所以,寶黛的愛情和他們的一生雖然是個悲劇,但自始至終也是一個“圓”的敘事,是《紅樓夢》這個“大圓”裡的“小圓”。當在紅塵中度完塵劫,俗緣已滿,仙草歸了真,通靈復了原,一切都回到最初的樣子,好像沒有變化,又好像因為中間經歷的過程而變得完全不同了。他們生命中的每一段經歷都是這個“圓”的組成部分,一旦抽出其中任何一段,這個“圓”都會出現缺口,不復完美!


因此,筆者認為,像《情僧偷到瀟湘館》這類由紅樓題材改編而來、尤其又以寶黛愛情作為主線的戲曲作品,“木石前盟”橋段的保留和演繹問題還是不容忽視,創作者們需儘可能讓寶黛愛情這個“圓”得以圓滿呈現,這是對寶黛愛情的尊重,也是對曹翁以及原著之原意的尊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部分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本公眾號部分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