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彩色資生活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瑾、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

通過這場流血政變,李世民逼迫李淵立自己為皇太子,並進一步登上皇帝的寶座。那這十位人物最後又是什麼下場呢?且聽有書君慢慢道來。

一、死得最冤枉的——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發小,也是其大舅子。唐高祖起兵後,無忌投奔之,並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其心腹謀臣,那關係可不是一般的鐵。

玄武門之變,長孫無忌功居首位,深得唐太宗信任,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一。

貞觀17年,太子李承乾因造反被廢,是長孫無忌的力挺,讓性格懦弱的李治成為了太子。唐太宗臨終前,更是任命其為顧命大臣,真可謂權傾朝野。

按理,當李治終於坐穩了皇帝寶座時,該對親舅舅感激涕零才是。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李治感覺自己羽翼已滿,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展宏圖,卻處處受到舅舅牽制時,內心十分不爽。

而在後宮的“廢王立武”事件上,長孫無忌的態度更為自己的人生埋下了重大隱患。

當時,李治在武則天的魅惑下,鐵了心要立她為皇后,卻遭到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為此,皇帝甚至不惜放下身段,親自上門向舅舅行賄,這也算是天下一大奇聞了。

然而長孫無忌居然不買賬,這讓皇帝好生尷尬,更讓武則天恨得牙齒癢癢的。兔子被逼急了還會咬人呢,何況工於心計的武則天。

唐高宗雖然老實,但畢竟是皇帝,他認準了的事,尤其是在愛情的立場上,還是決絕的。於是繞開長孫無忌,武則天最終還是被立為了皇后。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睚眥必報的武則天開始秋後算賬了,她指使許敬宗,給長孫無忌按了個莫須有的謀逆罪名。對此,唐高宗的態度是:先“驚”後“泣”,卻不調查取證,等於說是默認了舅舅的罪行,於是他被削爵流放。

事到如此,武則天還是不放心,怕他死灰復燃,最終又逼迫其自縊而亡。看來,人在功成名就時,還是要懂得斂藏自我呀。

二、壽終正寢的——尉遲恭


尉遲恭是個驍勇善戰的武將,作為隋朝的降將歸順李世民,卻忠心無二,深得李世民信任。

在玄武門之變中,危急之中,他射殺李元吉,救李世民,併入宮上船為唐高祖守衛,請立李世民為太子。真是神勇蓋世,和長孫無忌功勞並列第一,理所當然的凌煙閣功臣之一。

為了感謝尉遲敬德的救命之恩,李世民將齊王府的全部財產都賜給了他,並封其為右武侯大將軍。

尉遲恭原本就性情直爽,脾氣暴躁。作為大唐功臣,一時間更是居功自傲,人際關係不是太好。於是被出任地方官。

一次偶然回京赴宴,見有人席位在他之上,


便大發脾氣。汪夏王李道宗好心勸解,卻遭到毆打,一隻眼睛幾乎被打瞎。

李世民對此甚為不滿。在他語重心長的規勸下,尉遲恭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後悔並注意約束起自己。

後來曾有人告尉遲恭有謀反之心,他聞之不禁勃然大怒,當著唐太宗的面,脫下衣服展示自己的傷疤,並大聲嚷道:“我身上刀鋒箭頭的痕跡都是為大唐江山出生入死的證明,如今天下太平,就要開始懷疑我了嗎?”太宗見了,也不由得流下了眼淚。

晚年的尉遲恭不再過問軍政事務,過著半退休的生活。

貞觀19年,唐太宗要親征高句麗。尉遲恭上書規勸,無奈聖上不聽,他只得伴駕出征,歸來之後便完全隱居。

年歲漸長的人,總希望能長生不老,於是他迷上了煉丹,吞服礦石粉,並演奏清商樂曲自娛。看來老頭也是找到了精神寄託的方式了。

尉遲恭至74歲時壽終正寢。其死後唐高宗李治罷朝三日,並令京城五品以上官員都去弔唁,也算是享盡殊榮了,風頭無兩。死後陪葬昭陵。

三、不作不死的——侯君集


侯君集當年與尉遲恭一起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

侯君集出身行伍,沒讀過多少書,但他勤奮好學,全面發展。出則為武將征伐,入則為大夫參與朝政,一時成為世人學習的典範。

他曾跟隨李靖討伐吐谷渾,斬獲頗豐。後來又攻高昌國得勝。只是在高昌國事件上,他犯了三個不該犯的錯誤:(1)在未請示皇帝的情況下,將無辜百姓充作官奴。(2)私自將高昌寶物據為己有。(3)上行下效,只得容許手下將士盜取高昌金銀財寶。

因此,雖然立了戰功,等待他的卻非掌聲,而是監獄。後來因同僚求情,才被赦免。也正是由此開始,一顆反叛的種子已在他心中播下。

侯君集曾對洛陽都督張亮說過一些造反的話,心胸寬廣的唐太宗並未追究。他卻不知悔改,後來竟又攛掇太子李承乾謀反,事情敗露後,惜才寬容的唐太宗雖然十分惋惜,還是忍痛將他處死。

雖然侯君集以反叛致死,但唐太宗念在他以往的功勞上,最後還是將他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四、英年早逝的——張公瑾


張公謹在玄武門之變前,反對李世民占卜,使其下定決心動手。事變時,勇力過人,獨自關閉大門,將李建成黨羽馮立等人擋在門外,致對方最終潰散。

李世民登基後,被封為定遠郡公。後隨李靖征討東突厥,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只可惜其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九歲即病逝於任上,讓唐太宗哀痛哭泣不已。

五、戰死沙場的——獨孤彥雲


玄武門之變後,突厥兵臨城下,獨孤彥雲立馬投入到戰鬥中去,不幸戰死,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富貴,真是有點可惜了。

六、其他得以善終的


1.劉師立


劉師立因玄武門之變有功,被封為襄武郡公。雖然後來有人懷疑他有造反嫌疑,李世民還是力排眾議,十分信任他。

劉師立後來戊守邊疆,為平定吐谷渾和党項立下功勞,被任命為史州刺史,死後諡號肅。

2.公孫武達


也是個智勇雙全的將領,以豪俠聞名,多次平突厥有功。在高宗繼位後沒幾年,死在右武衛大將軍任上,贈荊州都督,也陪葬在昭陵,諡號壯。

3.杜君綽


李世民登基後,晉升為開國公,各種榮耀加身。在太宗和高宗兩朝,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伴駕左右。曾參與攻滅高句麗戰爭,斬殺三萬,勝利回朝。最後於上朝時猝死於朝堂之上。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

4.鄭仁泰


玄武門之變後授遊擊將軍,實封二百戶。在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曾跟隨。

李治期間作為總指揮,與薛仁貴一起征討鐵勒,不幸慘敗而回。好在,唐高宗並沒有降罪。兩年後再次深入鐵勒戰場,較為成功。不久病死。

5.李孟嘗


玄武門之變,被封武水縣開國公。貞觀年間,跟隨李勣征討突厥有功,遷漢東郡開國公。

唐高宗年間,擔任長安城守衛工作,最終暴病於長安靜安坊府第,享年74歲。諡號襄,陪葬於昭陵。

縱觀以上這十人的結局,大部分都有一個較好的結局,由此看來,站對隊伍很重要。這也從側面反應了李世民不愧為英明的君主,值得手下擁護與追隨。


有書共讀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因為立嫡問題矛盾徹底激化,造成最終手足相殘。李世民的幕僚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人在府內日夜籌劃,最終使得李世民下定了決心要斬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等人,這就是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事後,李世民通過逼宮的手段取得了皇位,大封麾下的群臣,也包括當年跟隨他參加玄武門之變的十大功臣,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張公瑾、尉遲敬德、劉師立、侯君集、公孫武達、杜君綽、李孟嘗、獨孤彥雲、鄭仁泰。這十人中除了長孫無忌沒有親臨作戰現場以外,其餘9人均親自領兵攻殺李建成一黨,其中的尉遲敬德更是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



第一、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也就是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兄弟,更是李世民的心腹幕僚之一,策劃了整個玄武門之變,居功至偉。在唐太宗、唐高宗兩朝,長孫無忌擔任宰相近30餘年,而且位列凌煙閣24臣之首,位列人臣。可惜後來因為得罪了武則天,反被武則天的爪牙許敬宗誣陷為謀反,申訴無門之下,含恨自殺而死。

第二、張公瑾雖然不是李世民的嫡系,但是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鬥爭中選擇支持李世民,並積極慫恿李世民先下手為強,因此被李世民重用為將。李世民登基為帝后,提拔他為封疆大吏,可惜不久後就病死了。

第三、尉遲敬德也就是尉遲恭,在《隋唐演義》中是與秦瓊齊名的武將,事實上他的戰功要比秦瓊顯赫得多。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敬德用弓箭射殺李元吉,立下大宮。後來又逼迫唐高祖李淵默認了玄武門之變,因此是李世民的嫡系將領之一。正是因為他在玄武門之變中的精彩表現,被李世民深為倚重,一直到高宗李治即位以後,還特別敬重他。尉遲敬德安享晚年,子孫皆有作為。

第四、劉師立是王世充舊將,被李世民以恩惠收買過來,成為麾下干將。在玄武門之變中,他奮勇爭先,得到李世民的嘉獎。貞觀年間,劉師立帶兵先後參加針對西北少數民族的戰爭,後來因病去逝。

第五、侯君集這個人就不用多說了,他是李世民的嫡系將領之一,更是唐朝初年的名將。除了在玄武門之變中有精彩的表現外,他還在平定吐谷渾、征伐高昌的戰爭中脫穎而出。可惜侯君集晚年因為受到唐太宗的責罰,竟然煽動太子李承乾謀反,失敗被處死。

第六、公孫武達早年跟隨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是武將出身,後來同樣是在秦王與太子的爭鬥中選擇站隊於秦王府。玄武門之變後,公孫武達被調任邊疆防禦少數民族,一生頗有戰功,直到高宗即位以後才去世。

第七、杜君綽是隋末的義軍出身,在玄武門之變中佈置伏兵的將領之一。李世民登基以後,對他大加封賞,讓他掌管一部分禁軍,守衛宮門。貞觀後期,唐朝與高句麗爆發戰爭,他又被起用到前線作戰,在高宗時期病死。



第八、李孟嘗是瓦崗將領出身,後來侍奉李世民。由於他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優異,一度被提拔為封疆大吏。在唐朝與突厥等少數民族的戰爭中,李孟嘗表現傑出,累有戰功,鎮守邊疆多年。高宗年間,李孟嘗以高齡去逝,也算是安度晚年。

第九、獨孤彥雲出身隋朝名門,後來選擇侍奉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作為幾支伏兵將領之一,追殺李建成殘部。貞觀元年,東突厥大軍兵發渭水,獨孤彥雲在抵禦突厥人時戰死,後來被格外賞賜隨葬於唐太宗的昭陵之列。

第十、鄭仁泰是李世民秦王府的家將,地位不算特別高,即便是玄武門之變後也未見他平步青雲。不過,正是因為他是支持玄武門之變的當事人之一,因此仕途一直較為順暢。唐高宗即位以後,感念他的功勞,以他為一路唐軍的主帥,可見對他的重視。後來,在唐朝討伐鐵勒部落的戰爭中,同行的薛仁貴大勝,他卻大敗而歸,因此被貶,晚節不保。


中外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時的跟隨者有:長孫無忌,劉武周,尉遲恭,侯君集,張公瑾,劉師立,公孫武達,鄭仁泰,李孟嘗,獨孤彥雲,杜君綽。

1.長孫無忌,自殺。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髮妻長孫皇后的哥哥,所以長孫無忌不僅僅是李世民的發小,還是大舅子,更是堅定的盟友。在太宗時期李世民頗為信任,任命其為宰相,更是位列凌煙閣第一位。唐高宗李治繼位後,因為長孫無忌支持的原因,也對其非常信任。但是後來高宗李治因為執意要立武則天為皇后,被褚遂良,長孫無忌等反對,也因此被武則天記恨,後來武則天暗中命許敬宗編織罪名,捏造證據,陷害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被流放,後來高宗李治讓許敬宗複查此案,許敬宗暗中威逼長孫無忌自殺,長孫無忌全族被株連,或流或殺。



2.尉遲恭,自然而亡,善終。尉遲恭原來是劉武周的部下,後來改投到李世民麾下,非常受到重用,一生戎馬倥傯,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時殺死李元吉,李世民登基後官拜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武將第二位。晚年閉門謝客,最後自然而亡。


3.侯君集,被絞殺。侯君集早年不學無術,後來憑藉勇武受到李世民賞識。玄武門之變後,封陳國公。在隨李靖滅高昌國時,居功自傲, 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和太子李承乾造反。失敗後被殺,家人被流放。

4.張公瑾,病逝。張公瑾原來是王世充的長史,在玄武門之變後受封為代州都督,定遠郡公,後來平定東突厥過程中有功,被封為鄒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貞觀六年病逝。

5.劉師立,善終。原來是王世充的親衛將軍,投降李世民後任左親衛將軍,玄武門之變後任命為左驍衛將軍,襄武郡公。後來平定羅藝叛亂, 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拜為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去世。

6.公孫武達,長壽,算壽終正寢。公孫武達在隋朝末年就從軍,後來投奔李世民,多立戰功,封為清水縣公。玄武門之變後,封為肅州刺史。之後一直負責長安城的保衛,算是李世民的心腹。從隋朝一直活到高宗李治的永徽年間去世。

7.鄭仁泰,善終。鄭仁泰很早就加入了李世民的秦王府, 玄武門之變時任先鋒,之後被封為遊擊將軍。可見當時鄭仁泰的地位比較低。儘管如此,在高宗李治時期,鄭仁泰還是官居高位,為右武衛大將軍。後來和薛仁貴平定鐵勒時縱兵搶劫,而且戰事不利被降職。後來再次出征鐵勒大勝而歸,同年去世。



8.李孟嘗,暴斃,突發疾病死亡,算是善終,享年七十四。李孟嘗在武德年間就跟隨李世民征戰四方,積功為上柱國。玄武門之變後,封武水縣開國公。後來破東突厥有功,封為漢東郡開國公。高宗李治時期,封為右威衛大將軍。乾封元年暴斃家中。

9.獨孤彥雲,鮮卑人, 戰死。獨孤彥雲是秦王府嫡系,鮮卑人,玄武門之變後拜為幽州都督,封厲陽郡公。在和突厥頡利可汗對峙的過程中去世。

10.杜君綽,秦王府嫡系,高宗龍朔年間上朝時去世,善終。杜君綽原本就因為經常隨李世民征戰,而積功為開國縣侯,玄武門後拜為開國縣公,並一直擔任宮門守將。後來參與高宗平定高麗的戰爭,官拜左領軍大將軍。在龍朔年間上朝時去世,時年六十一歲。


夜月下鳴蟬


唐太宗李世民雖說也是千古一帝,但是上位的手段卻並不是那麼光彩,通過玄武門政變殺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迫使父親李淵立自己為太子,最後公元632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可以說是有驚無險,肯定離不開他身後的十位文官武將!都說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那麼這十個人在玄武門之變後結局都如何呢?

1、長孫無忌(594年-659年):作為李世民的大舅哥,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在李世民在位期間一直都是委以重任,可是到了高宗時期,因為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又受到了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直到上元年間才得以平反。

2、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原來是劉武周的部下,投降李世民之初是不看好李世民的,誰知李世民不拘一格降人才,經常重用尉遲敬德,最終被李世民的行動所打動,後來多次救下李世民,玄武門李世民差點死在李元吉手裡,還是尉遲敬德一箭射殺了李元吉,最後還幫助李世民逼宮,可以說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非他莫屬。

3、杜君綽(601年-662年12月11日):一直追隨李世民討伐劉武周、宋金剛等割據勢力。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得了帝位。後來還參加征討高句麗之戰,斬首三萬,最後在上朝時,死於禁廡之中。

4、李孟嘗(593-666年):也是後來投靠李世民的,跟著李世民征戰四方,參與玄武門之變後封武水縣開國公,74歲時暴斃於長安靜安坊府邸。追封贈使持節,荊州刺史。

5、侯君集(不詳-643年):這個是最虧的了,可以說前期一直都是李世民身邊的紅人,戰功顯赫,可就是因為站錯隊伍了,在李世民的兒子們爭奪太子之位時站在了李承乾一邊,最後把命都交在這裡了。

6、鄭仁泰:參與玄武門之變時都應該是中年了,但是還做前鋒,後面因為在討平鐵勒叛亂不利而被降職,不久病死。

7、獨孤彥雲: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之知道他在參與玄武門之變後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來在頡利可汗與唐對峙中犧牲,算是戰死的吧!

8、公孫武達:為人豪爽,跟隨李世民討伐劉武周,功勞巨大,後也參與玄武門之變,後又擔任肅州刺史,因戰功顯赫晉封東萊郡公。永徽年間死在右武衛大將軍任上,贈荊州都督,陪葬在昭陵,諡號壯。

9、劉師立:原來是王世充的部下。在貞觀年間,劉師立因為平定了羅藝叛亂,先後任檢校右武侯大將軍,始州刺史,十四年卒,諡曰肅。

10、張公瑾(594年-632年):和劉師立一樣原本也是王世充的部下,後來投降唐朝之後,張公瑾作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因為戰功被封為鄒國公。貞觀六年(632年),張公謹病逝,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郯國公。

其實想想看,李世民之所以能成為明君,與他用人的態度以及廣闊的胸襟是分不開的,能做到善待功臣的皇帝又怎麼會差?


羽評歷史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率親信,在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流血政變,殺死時太子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後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繼位,史稱唐太宗。

自古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凡成大事後,無論之前付出過多少努力,遍嘗多少艱辛,但很難有與君王共享富貴者,不妨看一下,拼死助秦王李世民榮登帝位的幾位功臣,結局如何,是否跳出了這個詭異的魔咒。

1.長孫無忌:凌煙閣功臣第一位。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且不論後來在高宗主政時期,因反對武則天被流放後自縊而死,單就唐太宗一朝而論,已屬善終。

2.尉遲恭: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玄武門之變中親手誅殺李元吉。後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號“忠武”,陪葬昭陵。身為人臣,能於死後陪葬於生前所侍奉的君王左右,已屬極大的榮耀。善終。

3.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因功勳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未得善終。

4. 張公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貞觀六年(632年),張公謹病逝,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襄,後改封郯國公。善終。

5. 劉師立:參與玄武門兵變。後羅藝叛亂,下詔劉師立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又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諡號肅。儘管期間曾因牽扯羅藝叛亂一事被除去名籍,但因其是藩邸舊臣,但終究又被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善終。

6. 公孫武達:貞觀初年,任肅州刺史。永徽年間死在右武衛大將軍任上。善終。

7.獨孤彥雲:後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獨孤彥雲後在頡利可汗與唐對峙中戰死。德宗即位後,以獨孤彥雲乃貞觀五十三功臣之一而續圖於凌煙閣,供後世瞻仰。屬善終。

8. 杜君綽:秦王府嫡系,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玄武門之變後一直擔任玄武門和各大皇宮的安保工作,高宗即位後,負責宮廷保衛工作,跟隨李勣攻滅高句麗,上朝時猝死於禁廡之中。高宗下詔追贈為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諡曰襄公,陪葬於昭陵。善終。

9. 鄭仁泰:唐朝功臣,秦府中人,是玄武門政變的先鋒之一。曾入右武衛大將軍、檢校右衛、右領大將軍事。後討平鐵勒叛亂不利而被降職。唐德宗時期錄大唐功臣,鄭仁泰以代州都督、同安郡公列於其中。

10. 李孟嘗:參與玄武門之變,封武水縣開國公。貞觀年間,破東突厥有功,遷漢東郡開國公。乾封元年,暴卒於長安靜安坊府第,高宗下詔追贈使持節、都督荊、硤、嶽、朗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予諡曰襄,陪葬昭陵。善終。


悠然南山


玄武門之變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轉折,李世民劍走偏鋒,以揹負後世之罵名,對兄長李建成痛下狠手。玄武門事變兩個月後,李世民即位當上了皇帝,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

當時隨他起事的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十人。

玄武門之變後,主要的參與人都得到了封賞:

張公瑾:以功授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實封一千戶,後病死,時年39歲;

尉遲恭:尉遲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衛率,後被尊為民間門神;

長孫無忌: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歷任尚書僕射、司空,後改任司徒;

劉師立:同誅建成有功,封襄武郡公,貞觀14年去世;

公孫武達:為檢校右監門將軍,善終;

獨孤彥雲: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後在戰爭中死亡;

杜君綽:以功被封為開國縣侯,實食綿州食邑四百戶。後在上朝時猝死;

鄭仁泰:玄武門之變立功後,授遊擊將軍,實封二百戶李孟嘗:終右威衛大將軍、漢東郡公。後在戰爭失利後病死;

侯君集: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後在扶持李承乾造反被殺。

可以看出,李世民為給他賣命的十兄弟,除了造反的候君集,其它的還真不賴,史上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難的君王,真不多。


歷史小書屋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事變,這是一次有預謀的謀殺事件,玄武門事變李世民以十員將領和幾十人,成功伏擊了李建成,從而改變了整個大唐的走向,自己也順利成為大唐的最高統治者。跟隨著李世民的將領結果如下。



長孫無忌;事變之後,長孫無忌隨即出任吏部尚書,進封齊國公,深受太宗禮遇,可以隨意進出太宗寢室。太宗死後,高宗繼位。前期非常信任長孫無忌,有人秘告長孫無忌謀反,告密之人反而被高宗李治處死。後期因為反對武則天繼皇后位,被誣陷流放,之後被逼自盡。最終陪葬昭陵,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尉遲恭;玄武門中為了保護李世民,射殺齊王李元吉,之後更是提李建成和李元吉人頭恐嚇住了太子府的人馬。然後帶兵控制了李淵。事變之後和長孫無忌功勞並列第一。封吳國公。後因其居功自傲。屢次議論他人長短。出任地方官員,改封鄂國公。後年邁歸家,最後於高宗時期去世。陪葬昭陵。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六位。



侯君集;事變之後,封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隨後參加了攻滅吐谷渾之戰,獲封陳州刺史、陳國公。後又官拜吏部尚書、光祿大夫。攻滅高昌國後,因為盜取寶物被處罰。心懷怨恨。最後和太子李承乾密謀造反。失敗後被殺。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七位。



張公瑾;玄武門事變中,獨自關閉城門。事後升為左武候將軍,封定遠郡公。跟隨平定突厥後,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但是在任上病死。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八位。



劉師立;

玄武門事變成功後升任左驍衛將軍、襄武郡公,賜絹五千匹。後任命為檢校岐州都督。先後在邊疆打敗党項和吐谷渾。改任始州刺史,貞觀十四年(640年)去世。



公孫武達;事變之後任肅州刺史,後因功晉封東萊郡公。高宗時期,死在右武衛大將軍任上,贈荊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獨孤彥雲;玄武門事變之後封幽州都督、歷陽郡公。之後再和突厥頡利可汗對戰中犧牲。

杜君卓;隨軍遠征高句麗,斬首了幾萬,但在上朝時暴斃。

鄭仁泰;玄武門事變後,授遊擊將軍。貞觀四年,進爵為公,後因討伐鐵勒時收受賄賂,坑殺民眾,造成叛亂不斷。後任涼州刺史,死在任上。

李孟嘗;玄武門事變後封武水縣開國公。貞觀年間,破東突厥有功,遷漢東郡開國公。七十四歲時在高宗年間去世。

以上就是這十人的結局,從結局來看,但多數都過得很不錯,即便是造反的侯君集雖然被處死,但是其妻子兒女卻沒有受到牽連。


我是越關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攜親隨干將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八月初九李世民稱帝即位,那麼為他奪位的十功臣都是結局呢?下場一詞,感覺太貶義,明明他們大多過得挺好啊!

秒記十人:劉公張侯獨(六宮張後妒),德長鄭李杜(得璋爭麗都)





入凌煙閣廿四功臣的四位



長——長孫無忌(594—659)。位居廿四功臣之首——封司徒、趙國公,妹夫是李世民。李世民沒發跡時,他倆都是好朋友。因少年喪父加上異母兄長孫安業強悍,被迫母子女三人在舅父高士廉家居住。唐高宗李治是他親外甥,李治即位有他的功勞,他還是顧命大臣,但他得罪了武則天,被外甥媳婦指使人以謀逆罪流放並逼令自縊。下面這位位居凌煙閣高士廉之下。



德——尉(yu)遲敬德(585—658)。位居凌煙閣第七位——封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原本為于闐(tian)國頭銜本意勝利者。還打突厥,立下不少功勞。他脾氣暴躁誰都不服卻能善終。時常說趙國公不是,李世民忍了。後來在一次宴會,本不該任城王李道宗坐上位,但人家是皇帝的堂兄弟還有功。他上去把王爺打的滿地找牙,唐太宗當時就不開心了,問他:“你知道韓信是怎麼死的嗎?他全家是怎麼死的嗎?”從此,尉遲敬德真的敬德真的恭了。沉默是金,於是在家鍊金丹了,結果吃著吃著就昇天了。



侯——侯君集(?—643),位居第17位——封光祿大夫、吏部尚書、兵部尚書、潞國公。在玄武門之變居功厥偉,後來南征北戰都是功勞。脾氣也不錯,後來還好學習,卻不得善終。因為他擁立太子,企圖製造第二次玄武門之變,你還上癮了?



張——張公瑾(594—632),居18位——封左驍衛大將軍、鄒國公。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拿著龜殼在算卦,讓他一把奪過來,摔在地上,跺毀。然而勸秦王周密部屬,先發制人,他驍勇善戰,無論在玄武門還是在邊疆都立下赫赫戰功,善終,但英年早逝。太宗不避辰日(此日哭,不吉)大哭,可能太宗在他的影響下早不迷信了吧。

其他六位、入唐德宗續圖凌煙閣的五十三功臣(包含原有的廿四位)。



①劉——劉師立(?—640),居25位。我們商丘(宋州)虞城人。李世民稱帝后任左衛率。後任檢校右武侯大將軍。曾分化大敗党項,大敗吐谷(yu)渾,任始州刺史,武襄郡公,善終,諡肅。



②公——公孫武達,居26位。封清水縣公後升為東萊郡公。貞觀時,任肅州刺史,數次敗突厥,升為右武衛大將軍,善終,陪葬昭陵(太宗),諡壯。



③獨——獨孤彥雲,居27位。本姓李,其祖父李屯隨高洋和北周大戰沙苑,大敗降獨孤信,受信敬重賜姓。因功封幽州都督、歷陽郡公,其尚太宗14女安康公主,乃李世民的女婿。



④杜——杜君綽,居28位。貞觀初封懷寧縣公,永徽時加上柱國。661年任遼東道經略大使伐高麗,大勝,升左軍大將軍,善終。陪葬昭陵,諡襄。

⑤鄭——鄭仁泰,居29位,封右屯衛大將軍、代州都督、同安郡公。後任鐵勒道行軍大總管伐鐵勒,但男二號最有名——薛仁貴。後來他還打敗了。善終。



⑥李——李孟嘗,居30位,看來其父李拔是孟嘗君的鐵粉啊!也是打突厥高手,因功封漢東郡開國公,拜右威衛大將軍。善終,陪葬昭陵,諡襄。

劉公張侯獨(六宮張後妒),德長鄭李杜(得璋爭麗都),您記住了嗎?


福垊


參加玄武門事變的,就侯君集是和太子承乾謀反被殺,其餘的不是病死,就是戰死,或者害死。有四人被李世民請進了凌煙閣,下面是詳細的

長孫無忌: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李世民的郎舅,後官至宰相,被封為趙國公,後還輔佐唐高宗,最後在唐高宗時期被害。

尉遲敬德: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為鄂國公,最後成了家喻戶曉的“門神”

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為潞國公,最後謀反被殺。

張公謹: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最後被封為郯國公,是病死的,年僅三十九歲。

劉師立:最後任檢校右武候大將軍戍衛邊疆。

公孫武達:最後任刺史,最後被封為東萊郡公死在了任上。

獨孤彥雲:最後後在頡利可汗與唐對峙中犧牲

杜君綽:最後封為左戎衛大將軍,兼太子左典戎衛率。

鄭仁泰:曾官拜右領大將軍事,後在高宗時期討平鐵勒叛亂不利而被降職。

李孟嘗:最後拜右威衛大將軍,最後是自己暴卒而亡。


淡看天上月


作為大唐最高的統治者,李世民相比劉邦、朱元璋對待功臣可謂是寬仁很多。這十名功臣大多是得到善終,李世民真正做到了“天可汗”一般的胸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b8fca7c0ddf2524a428ac8d1b21ecce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