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es的積極心理學

這個星期的日子很難熬,

疲憊、睏乏和熟悉的無力感又一次把我淹沒,

用一本書的書名描述,叫《失控》。

這種“out of control”的狀態,

到底是工業社會和體系世界賦予人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太少?

還是我們漸漸相信宿命,

覺得自己做出的所有嘗試、付出的所有辛勤,

都是徒勞?都無法改變命運的走向和人生註定的悲劇性?

Jennies的積極心理學 | 存在與虛無的出口在哪裡?

這種基調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很常見,

《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中

那些美好和純潔的女主人公,

藉由自身的努力、藉由對愛情的期許

做出的所有改變命運的行為,

都被川端康成判定為“徒勞”。

這種被深深的無力感扼住咽喉的感覺,

或許就是導致他在70多歲的高齡,

還會選擇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原因。

Jennies的積極心理學 | 存在與虛無的出口在哪裡?

Jennies的積極心理學 | 存在與虛無的出口在哪裡?

但是,人生有沒有其它的選擇和可能性?

就像薩特所說的,雖然這個世界隨時讓我們感到噁心和失去尊嚴,

但我們永遠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

即使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而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就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後的尊嚴!

Jennies的積極心理學 | 存在與虛無的出口在哪裡?

還有另一個人,也對人生做著類似的闡述。

豆瓣上是這樣介紹他的:

“M·斯科特·派克,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

他的傑出不僅在其智慧,

更在於他的真誠和勇氣。

兒童時,他就以“童言無忌”遠近聞名;

少年時,他又勇敢地放棄了父母為他安排的輝煌前程,

毅然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終當上了一名心理醫生。

他曾在美軍日本沖繩基地擔任心理醫生,

為美軍軍官做心理醫生。

在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他治癒了成千上萬個病人,

他以從業經驗為基礎寫作的《少有人走的路》,

創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

“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

它跨越時代限制,

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

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

這裡把《少有人走的路》中的精彩片段節錄如下,

其中也混雜有我的讀後感,作為大家讀書的指引:

1、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

2、不要幻想生活在沒有問題的真空中,正是通過我們一點點解決問題,我們才會成長和成熟。

3、他們感到乏力,在於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力量。

4、我們的努力越大,對事實的認識越清楚,我們對自己勾畫的地圖也就越清晰。

5、移情,是把產生於童年時期,並似乎一直是用的對於現實的觀念和反應,不恰當地轉移到成人世界。

6、每個人都有核心恐懼,看到它,接受它。

不知道這對你有沒有啟發?是否想去探尋人生的更深境界呢?


Jennies的積極心理學 | 存在與虛無的出口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