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明明有實力平叛,為何安史之亂仍會持續八年呢?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安史之亂。它是盛唐轉向衰敗的關鍵點,此次戰爭從唐玄宗末年開始一直到唐代宗的年代,歷經三朝耗時八年,經此之亂,唐朝的人口大大衰減,實力嚴重削弱。實際上唐朝是有足夠的能力早日解決叛亂,特別是在安祿山去世後。

盛世大唐,明明有實力平叛,為何安史之亂仍會持續八年呢?

755年的時候,安祿山帶兵出擊南下,他手下的十五萬騎兵從范陽開始出發。當時的唐朝長時間沒有經歷戰鬥,河北地方的部隊一觸即降,叛軍佔領了洛陽,安祿山自稱大燕。這時顏真卿選擇投靠,河北大部分的地方重新迴歸唐朝。

盛世大唐,明明有實力平叛,為何安史之亂仍會持續八年呢?

李光弼、郭子儀率領唐軍進攻叛軍的大本營,哥舒翰駐紮在潼關,當時的情況對唐軍來說是一片大好。然而,唐軍明明有很好的形勢,被唐玄宗的瞎指揮給弄沒了。唐玄宗受到蠱惑,命令當時中風的哥舒翰領兵攻擊叛軍,結果失敗了,潼關也失手了,叛軍攻進了唐朝的國都長安。唐玄宗被逼離開長安,逃到成都之後,太子登基,號稱唐肅宗。李光弼等人都是太上皇的老部下,唐肅宗對他們不信任,在收復兩京時,沒有任用他們,而是派出了他的丞相房琯,這一戰最後失敗了,損失4萬多人。這當然是註定的了,派一個不懂兵的文官來領兵,這不是胡鬧嘛,打仗靠的是懂兵的將領。幸運的是,不久之後,安祿山因為過度肥胖,長滿了毒瘡,眼睛也全瞎了,被兒子派遣的李豬兒殺死。

盛世大唐,明明有實力平叛,為何安史之亂仍會持續八年呢?

在安史之亂的第三年,郭子儀等人率兵收復了兩京,副首領史思明投靠到唐軍旗下,唐軍形勢是越來越好。唐肅宗聚集了十個節度使率軍圍剿叛軍的首領,也就是安慶緒。此戰是廣平王李俶擔任唐軍元帥,郭子儀擔任其副手。此時的唐肅宗十分不高興,他怕自己的兒子廣平王學他,也來個自己私下登基,也害怕郭子儀軍功太高,威望太盛,失去掌控,於是調離了二人,整個唐軍失去了指揮,唐肅宗派遣宦官魚朝恩來聯繫這十個節度使和兵馬。

盛世大唐,明明有實力平叛,為何安史之亂仍會持續八年呢?

當然這種狀況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一個宦官你指望他能幹啥啊。史思明看到了唐軍這種情形,唐軍一盤散沙,於是發動突然襲擊,唐軍被打蒙了。最後因為遇到了沙塵暴,雙方不得不撤退。在軍隊回撤的時候,唐軍中此處散佈著流言,郭子儀等人都失敗了,聚集起的60萬大軍也都逃的逃、跑的跑。

盛世大唐,明明有實力平叛,為何安史之亂仍會持續八年呢?

士兵雖然多,但戰鬥力確是相反,反而是越來越不行,經常打敗仗。史思明攻下鄴城殺掉叛軍首領之後自己成了叛軍的新任首領,把鄴城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率軍回到了范陽。此次戰爭失利,最後甩鍋給了郭子儀,唐肅宗任命李光弼作為唐軍副元帥,當叛軍再次進攻到了洛陽時,譚軍將領們都不服李光弼,最後唐軍不敵,不得不放棄洛陽,分兵襲擊擾亂叛軍。到了第五年,唐軍收回了洛陽。此時,僕固懷恩從回紇借到了兵馬,兩個人對於唐軍的指揮權互不相讓,這時候叛軍再次前來進攻,唐軍又一次失敗了。

盛世大唐,明明有實力平叛,為何安史之亂仍會持續八年呢?

李光弼率領軍隊攻擊叛軍,但是進展非常緩慢。叛軍首領史思明和唐朝皇帝唐肅宗都死了,這場戰鬥都還沒有結束。在第七年,李光弼率軍到江南鎮壓當時的農民起義,確保大唐的糧食供給,保障自己的生命線。史朝義聯繫到回紇可汗,勸說他一同攻打唐朝。我要土地,財寶美女都給可汗您。回紇可汗十分的心動,於是派遣大軍前往進攻唐朝。唐代宗趕緊派僕固懷恩去阻止,最終以默許回紇大軍搶東西才制止此事。

盛世大唐,明明有實力平叛,為何安史之亂仍會持續八年呢?

經歷此事之後,僕固懷恩擔任唐軍總指揮,收復了洛陽。他採取了撬牆角的方式,將史朝義當時手底下的四個得力干將給找了過來,史思義無將可用,不得不逃跑。第八年,僕固懷恩領兵追擊,最後史朝義自殺,安史之亂至此方才結束。

盛世大唐,明明有實力平叛,為何安史之亂仍會持續八年呢?

小編覺得安史之亂之所以能打8年之久,都是因為一步步錯棋。唐玄宗殺掉了手下的大將,又下令讓中風的哥舒翰領兵出戰,每一步都是錯招。他的兒子唐肅宗,不僅僅是不信任將領,連自己的兒子也不信。畢竟自己的皇帝寶座來路不正,害怕手下人也來這麼一出,時時刻刻都防備著自己人。安史之亂能打了八年,這也顯得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