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失眠叫:脾不藏意

脾不藏意不寐的病因为气、 血、 阴、 阳虚 损及痰、 湿、寒、 热等邪入侵导致脾意失养或者邪 扰脾意, 其病机为意不安舍于脾 [4] , 其主诉为思虑纷 纭, 或喜忆往事, 或思及将来而引发的迟寐, 甚至不 寐。 其临床表现除了 “思虑纷纭, 迟寐或不寐” 等主 症外, 还可兼其它各种不同的复杂症状, 因此, 在脾 不藏意不寐的治疗中既要抓住 “思虑纷纭, 迟寐或 不寐” 这一主症外, 还要辨别其它兼证。

有一种失眠叫:脾不藏意

《杂病源流犀烛·脾病源流》曰: “脾统四脏, 脾有病, 必波及之, 四脏有病, 亦必待养於脾, 故脾 气充, 四脏皆赖煦育, 脾气绝, 四脏不能自生……凡 治四脏者, 安可不养脾哉” 。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 血精微必须资于水谷入胃, 脾脏运化输布, 才能使机 体正常活动, 脾为后天之本, 万物之母, 五脏之本, 五脏皆有脾气。

《慎斋遗书·辨证施治》 曰: “诸病不 愈, 必寻到脾胃之中, 方无一失……治病不愈, 寻到脾 胃而愈者甚众” , 脾气健旺, 运化得力, 利其化源, 补 益脏腑, 则气血充足, 邪病自愈。 可见, 从运脾的角 度出发对于脾不藏意不寐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脾气不足

脾气不足, 运化失利, 意失所养, 使意不安于舍, 思虑纷纭而致迟寐或者不寐。 其临 床多兼见: 少气懒言, 食少便溏, 四肢乏力, 或便血、 吐血, 或妇女月经量多, 或小便淋漓不尽, 舌淡苔 白, 脉濡弱等。 治以补中益气。

有一种失眠叫:脾不藏意


脾阳虚衰

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意,使意不 安于舍而致迟寐或不寐。 其临床可兼见: 畏寒肢凉, 腹胀觉冷, 或泛吐清涎, 纳谷不佳, 喜热饮, 大便溏 薄, 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 脉沉细等。 治以温中健脾。

寒湿困脾

寒湿困脾, 脾气不行, 温煦失职, 使得意不安舍于脾, 而致迟寐或不寐。 其临床可兼 见: 皮肤晦暗发黄, 四肢浮肿, 脘腹痞胀, 头昏倦怠, 纳谷不香, 泛恶欲吐, 便溏, 小便短少, 舌淡苔薄腻, 脉濡滑等。 治以燥湿运脾.

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 运化无权, 导致湿聚 中焦, 郁久化热, 搅扰脾意而致迟寐或不寐。 其临床 可兼见: 身热汗出, 汗出而热不解, 脘腹作胀, 纳呆 食少, 恶心呕吐, 口苦黏, 大便秘结或溏泄不爽, 小便 色黄短少, 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 治以清热利湿。

有一种失眠叫:脾不藏意


痰湿中阻

脾运呆滞而水谷精微停滞失运, 变生为痰浊, 扰意不安而致迟寐或不寐。 其临床可 兼见: 头晕目眩, 胸闷恶心, 脘腹痞胀不舒, 神倦乏 力, 口淡不渴, 小便不利, 舌淡胖苔白腻, 脉沉滑等。 治以化痰除湿, 理气和中。

综上所述, 脾运的强弱决定脾藏意的功能能否正 常发挥; 若气、 血、 阴、 阳及痰、 湿、 寒、 热等各种原因 导致脾不藏意而不寐, 则可出现以思虑纷纭为主的迟 寐或不寐, 其核心病机是脾意不入于舍; 当然不寐的 临床表现往往是同时多症兼得, 多脏合病, 因此, 在 治疗中除抓住主要病机, 治以补脾、 祛邪、 安意为基 础外, 尚需标本兼治, 多脏并调, 方得满意之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