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我党领导的这次起义,比南昌起义还要早!

猜您喜欢:

90多年前,为了配合北伐战争,中共重庆地委及其领导人杨闇公、朱德、刘伯承、吴玉章等组织和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泸顺起义。

泸顺起义有力地支援了北伐,震惊了四川军阀,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及四川地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先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配合北伐,策动国民革命

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1926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兴师北伐,全国大革命进入高潮。

在北伐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意识到掌握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在7月中旬召开的第三次扩大执委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并逐步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积累武装斗争经验。中央要求各地方党组织要注意做好武装斗争工作,以响应北伐战争。

您知道吗?我党领导的这次起义,比南昌起义还要早!

泸州顺庆起义形势图

四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是军阀势力盘踞的重要区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四川军阀的政治态度,对北伐战争能否在长江流域取得胜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鉴于重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共中央通过国民党中央委派朱德去杨森部任党代表,并选派数十名政工人员随去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改造杨森的部队。此外,中共北方区委亦派陈毅回川,由重庆地委安排从事军运工作。1926年8月21日,国民党中央又根据吴玉章提议,批准成立“四川特务委员会”,并委派李筱亭、吴玉章、刘伯承为委员,专负川中军事工作之责。

中共重庆地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北伐战争的进程,迅速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军事运动方面。为了调查军界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各派军阀的新动态,吴玉章、刘伯承、童庸生等利用多种关系,一方面在上层活动,一方面在下级军官和士兵中开展工作,先后到顺庆、合川、泸州、万县等地进行调查。刘伯承在重庆浮图关的住处,成了进步军人经常聚会的场所。吴玉章、刘伯承直接与驻渝的思想左倾的师长向时俊、郭勋祺等频繁接触,并陆续派党员邓作楷、曾净吾等去泸州袁品文部和驻渝黔军袁祖铭部等处工作。

6月后,中共重庆地委又派吴玉章、童庸生、何绍先、潘崇阶等分别去顺庆何光烈部、泸州袁品文部、合川黄慕颜部和黔军王天培部工作,策动他们参加国民革命。

7月23日,中共中央给重庆地委发来《致重庆信》,指示要借此机会极力扩大民众运动,派人进入军队做政治工作,提出“希望川军中发生一个左派军队,发生自己的武力”的明确要求。

部署武装起义,建立党领导的武装

重庆地委认真研究和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积极筹备发动武装起义的各项工作,提出拟在泸州、顺庆、合川发动起义的初步计划。

1926年9月10日,童庸生受重庆地委委派,在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四川政治军事形势和主要工作,认为朱德、刘伯承可能形成自己的军事力量,“要扶起朱德、刘伯承造成一系军队”。中央根据童庸生的汇报,指示重庆地委,要利用现时一般军人左倾的机会“迅速扩大民众运动”,认为“在军事运动上,我们有发展自己武力之可能,亦有造成自己的一种局面之可能”。

根据中共中央决策,中共重庆地委加紧部署起义和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着手建立党领导的武装,以响应北伐。

1926年10月,中共中央派刘伯承、欧阳钦回川开展军运工作的同时,又速派20多人入川,并决定在重庆地委增设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川军事工作。11月中旬,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等在重庆六店子刘伯承家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成立最早的省级军委之一,也标志着四川地区的军事运动有了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作者注),由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组成,地委书记杨闇公兼任军委书记。

在这次会议上军委会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发动起义的时机已成熟,应适时予以策动,并制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争取驻防顺庆和合川的秦、杜、黄3个旅首先起义,以顺庆为根据地,在川北站稳脚跟,随即发动驻防泸州的陈、袁两个旅起义,以相策应;然后,泸州起义部队进发到川北会合,扩编为6个师1个军,以刘伯承为军长,创建由重庆地委实际领导的武装力量;以后再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与西北国民革命军会合。起义部队用国民革命军番号,起义具体时间定在12月5日。

打响泸顺枪声,建功勋载史册

由于军阀之间的长期矛盾和争斗,赖心辉、邓锡侯对所部将领倾向革命的行动有所觉察,起义没能按原定计划实施。

1926年12月1日,泸州驻军赖心辉部陈兰亭、袁品文旅发动起义;3日,顺庆驻军何光烈部秦汉三、杜伯乾旅起义。突然的变故,打乱了重庆地委对起义计划的组织实施,地委立即派陈毅前去泸州,刘伯承赶赴顺庆。刘伯承途经合川时,与黄慕颜共同发动了合川起义,并将队伍带到顺庆与秦汉三、杜伯乾部会合,召开誓师大会,刘伯承正式就任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黄、秦、杜三人分任国民革命军川军第一、二、三路司令职。

泸顺起义极大地震动了四川军阀。刘文辉、邓锡侯为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悍然调遣重兵将顺庆城团团围住,企图一举消灭起义军。面对敌强我弱的态势,刘伯承提出放弃顺庆,进攻绥定军阀刘存厚,待泸州起义军北上会合,再整编入陕的建议。但因顺庆起义军中团长和营长们眷顾家小,不愿撤退。刘伯承只好改变作战方案,决定把起义部队向东转移到开江整顿待命。

与此同时,泸州起义军内部开始发生变化,部分起义军官拒不执行北赴顺庆的命令。1927年1月,重庆地委军委杨闇公、朱德、刘伯承在万县召开会议,为了统一指挥泸州起义军,会议决定派刘伯承前往泸州。1月中旬,刘伯承离万县经重庆赶到泸州。随即,在泸州建立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部。1927年“三三一惨案”发生后,刘伯承率起义军各路司令联名通电声讨刘湘、王陵基的反革命罪行,并于4月3日在泸州小校场举行了有3万军民参加的声援大会。时值“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已与蒋介石相互策应的刘湘组织本部及刘文辉、赖心辉等部联军数万人,围攻泸州起义部队。5月12日,被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五路总指挥的刘湘,通电讨伐泸州起义部队。孤城泸州被围日久,起义部队外无援兵,弹尽粮绝,牺牲惨重。刘伯承被迫于5月16日撤出泸州,中共重庆地委领导的泸顺起义宣告失败。

泸顺起义虽告失败,但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蜀报》称之为“惊破武人之迷梦,唤醒群众之觉悟,影响川局,关系至巨”。随后,泸顺起义的领导人朱德、吴玉章、刘伯承等转赴江西,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历时半年的泸顺起义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中共中央关于牵制四川军阀东下、减轻对武汉侧翼威胁的战略目的,是除北伐主战场外,国内支援、配合北伐战争最重大的军事行动,为推翻北方封建军阀势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起义以周密的策划、精心的组织、英勇的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锻炼了军事干部,也为南昌起义的发动,以及人民军队的创建提供了可贵经验。

历史证明,泸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举行武装起义的一次勇敢的尝试,是牵制敌人配合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成为党在大革命时期争取改造旧军队的一个范例,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领导泸顺起义的杨闇公、刘伯承、吴玉章、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者:徐光熙,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