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雙橋村:小蘆筍助力大脫貧

 扶貧基地的大棚裡,一盒盒蘆筍幼苗在恆溫下,舒展出翠綠的嫩芽。在不遠處,還有一片片蘆筍生機勃勃地在陽光下隨風搖曳……近日,郎溪縣新發鎮雙橋村的蘆筍扶貧產業基地進入了育苗期,大棚裡充滿了生機。小小的蘆筍嫩芽,承載著雙橋村全村人的心願:好好種植蘆筍,大力實施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發展村集體經濟,走上產業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早上5點多鐘,53歲的袁明和就來到蘆筍種植基地,雖然前一天剛剛下過雨,田埂上有些泥濘,但他仍然仔細地巡查著每一片鬱鬱蔥蔥的蘆筍,不時蹲下來,拔去蘆筍邊的野草。袁明和因為父親生病,家裡生活困難,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範疇。幾年來,除了家裡的幾畝地,他靠著打零工維持生活。今年年初,蘆筍的種苗買回來之後,村裡考慮到他是個貧困戶,就建議他到基地裡工作。

  “現在我在基地裡主要就是除除草,治治蟲,管管水。每天早上來一趟,傍晚來一趟。一個月得幹上20多天呢。”記者看到,在種植基地裡忙著除草的基本都是雙橋村的村民,除了袁明和這樣的長期工,還有不少貧困戶臨時來幫忙,一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69歲的戴松虎也在一旁拔除田裡的雜草,今年他有近3畝的土地通過土地入股的形式參與到蘆筍種植基地裡。“我這三畝地一年有著2000多塊錢的收入呢,除此之外,有時候我還會來打打零工,一天也有著百把塊錢的收入,有了這個扶貧基地,我的生活可是越來越好了。”

  “在扶貧基地建設前,我們就組織到績溪、寧國等地進行考察,隨後引進在村裡種植,現在看起來效果不錯。”看著夏日裡鬱鬱蔥蔥的蘆筍,扶貧基地負責人戴觀平樂得合不攏嘴。戴觀平告訴記者,通過篩選,他們發現村裡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蘆筍,於是今年村集體建設了蘆筍產業扶貧基地。在扶貧基地運作的同時,特意為貧困戶留出了相關的崗位,幫助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現在我們已經和上海等地的公司達成了協議,蘆筍種植出來之後,由他們進行保底收購,目前12畝的蘆筍將在今年底開始採摘,餘下的23畝目前正在育種,預計將在10月份進行種植,明年就可以採摘上市。”

  “雙橋村位置偏遠,以前幾乎都是毛坯房、泥巴路,村民們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自家種植水稻、苞谷等傳統農作物。”雙橋村黨支部書記李紅告訴記者,自從村裡的扶貧基地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村裡通過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勞務收入等方面的收入,真真切切給貧困戶帶來了好處,更重要的是,通過扶貧基地的建設和運作,可以從思想上讓貧困戶意識到扶貧不能等靠要,通過產業項目讓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通過務工增加收入。“別小看這些蘆筍,它們一年採收期有六七個月,一般一年一畝平均產量有4到5千斤,純收入大概5000到10000元,這可是以後我們村集體收入的重要來源,更是村裡貧困戶們脫貧致富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