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先生真“矛盾”,为何他说为人处世既要“狂狷”也要“谦”?

在《了凡四训》中,袁了凡提出了一个词,叫"谨愿",它和孔子提出的"乡愿"含义相同,指的是通常我们说的"老好人"。

或许有人会说,在生活中当一个"老好人"很好,但孔子和袁了凡的想法和大多数人都不相同,他们都认为:乡愿(谨愿),德之贼也!

那么,在孔圣人和袁了凡看来,什么样的人是"善"呢?那些志存高远、有思惟、有主见又有原则的"狂狷"之人,才是古代圣贤们所赏识的"善人"。

但是,袁了凡在《了凡四训》刚刚表扬了"狂狷"之人,后面又让人们要做一个谦虚、谦逊的人。

了凡先生真“矛盾”,为何他说为人处世既要“狂狷”也要“谦”?

对袁了凡如此"矛盾"的观点,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负责人、诵经人李罕有着自己的看法。

李罕认为,除了面对大是大非以外,我们做一个"老好人",懂得随顺他人这是一种高情商的体现。同时,在生活中,我们为人谦虚、谦逊也会招来更多的善缘,就像《了凡四训》中所说,天地鬼神都敬仰一个有"谦"德的人。

但是,如果是做大事、做管理者的时候,一味的"谨愿"、"谦",就会把事业弄成"一锅粥"。

"一个人狂狷,代表他做事的信念坚定,代表着他愿力的坚定,代表着他可以探索事物的新规律。"李罕说,"谨愿"、"谦",都是"生活",而狂狷则是"事业"。

了凡先生真“矛盾”,为何他说为人处世既要“狂狷”也要“谦”?

有些人劝李罕,要做一个"谨愿"的人。

"大家都希望我是一个温文尔雅,甚至骂我,我都不说话的人,不仅如此,我最好还没有任何思想。"李罕说。

其实,李罕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谨愿"之人。李罕说,在剧团中,他上上下下"拍马屁",没有一个人说他一个"不"字,就连只有一个"转正"的资格,都是李罕的。

可是,现在做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的负责人,他就要用"狂狷"的方法来管理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做一个"狂的适度"的人。因为,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将会改变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并且还会引领佛教修行的"新潮流"!

了凡先生真“矛盾”,为何他说为人处世既要“狂狷”也要“谦”?

有人说,"李罕,你别得罪人了!"李罕却说,为了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他宁愿做"狂狷"之人。他要把自己对生活、修行的思考,把大藏经精品语音出品的有声佛经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只有这样的"奔走相告",才会有更多人认可语音工程,不停的诉说做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的理念,让大家知道"经藏人"是在填补中国佛教界在有声佛经上的空白,这就是用"狂狷"的方法来做事!

"如果我是一个'谨愿'之士,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就'完'了。"李罕说,我每天都在考虑如何做好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摸索着令工程更良性发展的规律,要粉碎人们对诵经的固有理解,刷新人们的认知。

的确,熟悉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的师兄都知道,正是因为李罕能"狂的适度",才有了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的今天,语音工程才能改变局面,改变很多人。

了凡先生真“矛盾”,为何他说为人处世既要“狂狷”也要“谦”?

之所以说李罕能"狂的适度",是因为他还有着谦虚、谦逊的一面。

曾经,李罕还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他就相当谦逊,因为他知道,"从上到下"是需要粘合的,如果是一个很"狂"的人,根本无法立足,工作也无法开展。

在生活中,李罕和大藏经精品语音工程的工作人员,都是以"兄弟姐妹"来论,即便是安排工作,李罕也都是用商量、征求意见的口吻来布置工作,从来没有一个负责人的"架子"。

了凡先生真“矛盾”,为何他说为人处世既要“狂狷”也要“谦”?

李罕深知,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这就是李罕,看似是"双面",实则不然。当他在极力地推动社会进步之时,他当仁不让,告诉自己一定要"狂狷",哪怕对自己有流言蜚语也在所不惜。

而当他面对亲人、兄弟姐妹之时,又谦卑的让人不能把他和一位千古工程的负责人联系起来。

正像李罕自己所说:何时该谦、何时该谨愿、何时又该狂狷,他自己心里很清楚。

了凡先生真“矛盾”,为何他说为人处世既要“狂狷”也要“谦”?

很多人把《了凡四训》列为人生必读的智慧之书。曾国藩读了《了凡四训》后,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

这是一本字字良言、劝人向善的经典。所以无论从读书的角度,还是为人处世的方面,都推荐大家读一读这本智慧宝典。

大家在看过上面的4句之后,还没有看够,不妨看一下这套文白对照精装版的《了凡四训》,不仅有着原汁原味的文言文,还搭配了现代化的大白话,对于想要学习的朋友来说,几乎是零门槛。

了凡先生真“矛盾”,为何他说为人处世既要“狂狷”也要“谦”?

虽然文章大都篇幅短小,但是言简意赅,生动地举例,现身说法,令人动容,揭示出命运真相,明辨是非曲直,改过向善,行善积德,谨慎恭谦,或许正如我说写的,都是些大道理,但了凡先生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没有足够的积累,又怎能如此的大彻大悟,发人深省呢。

了凡先生真“矛盾”,为何他说为人处世既要“狂狷”也要“谦”?

这套书分为四册,对应了袁了凡先生撰写的四篇文章:“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自己家读来堪称训子良方,精装版的套装拿来送亲近的朋友,也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多见多闻,借古鉴今。想要阅读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购买正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