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先生真“矛盾”,為何他說為人處世既要“狂狷”也要“謙”?

在《了凡四訓》中,袁了凡提出了一個詞,叫"謹願",它和孔子提出的"鄉愿"含義相同,指的是通常我們說的"老好人"。

或許有人會說,在生活中當一個"老好人"很好,但孔子和袁了凡的想法和大多數人都不相同,他們都認為:鄉愿(謹願),德之賊也!

那麼,在孔聖人和袁了凡看來,什麼樣的人是"善"呢?那些志存高遠、有思惟、有主見又有原則的"狂狷"之人,才是古代聖賢們所賞識的"善人"。

但是,袁了凡在《了凡四訓》剛剛表揚了"狂狷"之人,後面又讓人們要做一個謙虛、謙遜的人。

了凡先生真“矛盾”,為何他說為人處世既要“狂狷”也要“謙”?

對袁了凡如此"矛盾"的觀點,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負責人、誦經人李罕有著自己的看法。

李罕認為,除了面對大是大非以外,我們做一個"老好人",懂得隨順他人這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同時,在生活中,我們為人謙虛、謙遜也會招來更多的善緣,就像《了凡四訓》中所說,天地鬼神都敬仰一個有"謙"德的人。

但是,如果是做大事、做管理者的時候,一味的"謹願"、"謙",就會把事業弄成"一鍋粥"。

"一個人狂狷,代表他做事的信念堅定,代表著他願力的堅定,代表著他可以探索事物的新規律。"李罕說,"謹願"、"謙",都是"生活",而狂狷則是"事業"。

了凡先生真“矛盾”,為何他說為人處世既要“狂狷”也要“謙”?

有些人勸李罕,要做一個"謹願"的人。

"大家都希望我是一個溫文爾雅,甚至罵我,我都不說話的人,不僅如此,我最好還沒有任何思想。"李罕說。

其實,李罕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謹願"之人。李罕說,在劇團中,他上上下下"拍馬屁",沒有一個人說他一個"不"字,就連只有一個"轉正"的資格,都是李罕的。

可是,現在做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的負責人,他就要用"狂狷"的方法來管理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做一個"狂的適度"的人。因為,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將會改變世界,推動社會的進步,並且還會引領佛教修行的"新潮流"!

了凡先生真“矛盾”,為何他說為人處世既要“狂狷”也要“謙”?

有人說,"李罕,你別得罪人了!"李罕卻說,為了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他寧願做"狂狷"之人。他要把自己對生活、修行的思考,把大藏經精品語音出品的有聲佛經讓更多的人看到、聽到,只有這樣的"奔走相告",才會有更多人認可語音工程,不停的訴說做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的理念,讓大家知道"經藏人"是在填補中國佛教界在有聲佛經上的空白,這就是用"狂狷"的方法來做事!

"如果我是一個'謹願'之士,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就'完'了。"李罕說,我每天都在考慮如何做好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摸索著令工程更良性發展的規律,要粉碎人們對誦經的固有理解,刷新人們的認知。

的確,熟悉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的師兄都知道,正是因為李罕能"狂的適度",才有了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的今天,語音工程才能改變局面,改變很多人。

了凡先生真“矛盾”,為何他說為人處世既要“狂狷”也要“謙”?

之所以說李罕能"狂的適度",是因為他還有著謙虛、謙遜的一面。

曾經,李罕還在電視臺工作的時候,他就相當謙遜,因為他知道,"從上到下"是需要粘合的,如果是一個很"狂"的人,根本無法立足,工作也無法開展。

在生活中,李罕和大藏經精品語音工程的工作人員,都是以"兄弟姐妹"來論,即便是安排工作,李罕也都是用商量、徵求意見的口吻來佈置工作,從來沒有一個負責人的"架子"。

了凡先生真“矛盾”,為何他說為人處世既要“狂狷”也要“謙”?

李罕深知,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這就是李罕,看似是"雙面",實則不然。當他在極力地推動社會進步之時,他當仁不讓,告訴自己一定要"狂狷",哪怕對自己有流言蜚語也在所不惜。

而當他面對親人、兄弟姐妹之時,又謙卑的讓人不能把他和一位千古工程的負責人聯繫起來。

正像李罕自己所說:何時該謙、何時該謹願、何時又該狂狷,他自己心裡很清楚。

了凡先生真“矛盾”,為何他說為人處世既要“狂狷”也要“謙”?

很多人把《了凡四訓》列為人生必讀的智慧之書。曾國藩讀了《了凡四訓》後,奮然振作,精勤砥礪,終成擎天偉器。

這是一本字字良言、勸人向善的經典。所以無論從讀書的角度,還是為人處世的方面,都推薦大家讀一讀這本智慧寶典。

大家在看過上面的4句之後,還沒有看夠,不妨看一下這套文白對照精裝版的《了凡四訓》,不僅有著原汁原味的文言文,還搭配了現代化的大白話,對於想要學習的朋友來說,幾乎是零門檻。

了凡先生真“矛盾”,為何他說為人處世既要“狂狷”也要“謙”?

雖然文章大都篇幅短小,但是言簡意賅,生動地舉例,現身說法,令人動容,揭示出命運真相,明辨是非曲直,改過向善,行善積德,謹慎恭謙,或許正如我說寫的,都是些大道理,但了凡先生卻能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沒有足夠的積累,又怎能如此的大徹大悟,發人深省呢。

了凡先生真“矛盾”,為何他說為人處世既要“狂狷”也要“謙”?

這套書分為四冊,對應了袁了凡先生撰寫的四篇文章:“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自己家讀來堪稱訓子良方,精裝版的套裝拿來送親近的朋友,也是積德行善的好事。

多見多聞,借古鑑今。想要閱讀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購買正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